马清国,陈彦亦,徐 敏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甘肃 酒泉735000)
断奶仔猪腹泻是引起断奶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断奶仔猪腹泻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饲料报酬降低,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形成僵猪;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实施早期断奶引起仔猪采食量减少,排黄绿色或淡灰色稀粪,腹泻时尾部肌肉震颤,病猪脱水,精神萎顿,病死猪尸体发绀,小肠臌气,水肿和充血,直肠检查体温正常;急性症状时出现仔猪抽搐、头后仰、四肢运动不协调、盲目行走、间歇性痉挛等神经症状,病猪病程短,突然死亡,死前没有任何症状和暂短病史,死后耳及腹部常呈蓝紫色。
母猪初乳中乳球蛋白含量高达7%,初生仔猪由于肠壁通透性很大,可以完全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而获得被动免疫。常乳中的乳球蛋白含量仅为0.5%,断奶仔猪肠壁有封闭作用,仔猪从常乳中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就很少了,仔猪2~6周龄期为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的过渡期,早期断奶正处在此过渡期,而且与自然吮乳仔猪相比,早期断奶仔猪表现出显著的免疫抑制,因此此期仔猪抵抗力极弱,易发生腹泻。
仔猪断奶从吃母乳为主转到以采食植物性饲料为主,两种营养源截然不同。断奶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分泌胃酸的能力很弱,消化酶差异大且含量少、活性低,pH 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断奶后一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断奶仔猪日粮中的高能高蛋白,会明显降低仔猪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最终因消化不良而腹泻;断奶仔猪脂肪的消化水解速度缓慢,胰脂肪水解酶的分泌远远不足,对脂肪水解的能力很低,当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特别是动物性脂肪过高,很容易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日粮中添加适量纤维素物质,可促进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有效防止仔猪腹泻,但仔猪对纤维素的消化能力较差,过高的纤维素不但影响其对饲料的消化率,且会使消化道黏膜受到机械损伤而引发腹泻。
引起仔猪腹泻的应激因素有很多,仔猪的断奶应激分为心理应激、环境应激和营养应激。营养应激常常造成仔猪血糖、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下降、肝糖原降低、胃pH 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等。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非常敏感,易产生应激反应,早期断奶不仅引起胃肠道内消化酶活性降低,实际上胰腺内消化酶活性也降低,胰腺的发育趋缓慢,最终导致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胃酸不足、消化不良而腹泻,动用肝糖原和体脂以维持生存。当舍内温度昼夜温差超过10 ℃时,湿度过大,可导致断奶仔猪的环境应激,腹泻率上升25%~30%。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主要有轮状病毒感染、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空肠和十二指肠,其次为回肠,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尤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幼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5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低,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在哺乳期,由于母乳抗体及乳中其他抑制物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繁殖,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当仔猪断奶后,肠道消化酶下降,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蛋白质在肠道后段腐败发酵增多,加上母源抗体供应中断,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感染造成腹泻。当病毒侵袭整个小肠时,引起小肠破损程度增加,发生破损后,小肠的吸收能力大幅度下降,液体排出量增加,肠内大量未被吸收的固体物质自身吸附水分,以保持肠内渗透压的平衡,从而进一步加重腹泻的危害。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常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
3.1 仔猪在出生后、开奶前注射1%黄连素1.5~2.0mL,第2d注射1.5~2.0mL的土霉素。对出现黄痢的仔猪,每头注射氟苯尼考1.5mL,同时灌服诺氟沙星与庆大霉素1∶1的混合液1~1.5mL,早晚各一次,第2d给发病的猪注射1.5mL的黄连素,并给其灌服庆大霉素稀释的活性炭2mL,早晚各一次。另外,视情况给仔猪补液强心,灌服复方氯化钠和10%的葡萄糖混合液。
3.2 用0.2~0.3g的土霉素,温开水调成糊状,涂于母猪的乳头让仔猪吮吃,每日3次,连用3d。同时用水针剂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与活性炭混合灌服,2mL/头。
3.3 用山楂白术散加水1 000 mL,煎汤300 mL,每只发病仔猪灌服20~25mL,一日两次,连服7~10d。山楂白术散的组成:山楂15g,党参10g,茯苓10g,炒白术12g,木香5g,葛根10g。
3.4 保和丸:神曲20g,川连10g,茯苓10g,半夏10g,陈皮10g,车前子15g煎水候温内或混于饲料畏服,连用2~3d。
为了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生,可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进行免疫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灭活苗,在怀孕母猪产前30d及15d各接种一次;母猪产前45d及15d各注射一次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2mL/头。猪轮状病毒病主要通过给母猪免疫注射提高初乳免疫途径进行预防,通过母乳中产生的抗体来影响仔猪,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
仔猪胃液分泌少,胃酸不足,胃pH 上升,直接影响消化酶的活性,不利于胃蛋白酶原的激活。补充酸化剂,保持胃内酸度,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断奶仔猪内源酶分泌不足,适量添加外源酶有助于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弥补断奶仔猪体内消化酶的不足,提高消化率,提高断奶仔猪的增重,减少营养性腹泻;仔猪在3~4周龄时易引起缺铁性贫血,提前给初生仔猪补充外源性铁元素可有效防止仔猪贫血性腹泻的发生,一般在仔猪出生后3d内就应补铁。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越高,断奶仔猪越易发生营养性腹泻,单纯降低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势必影响增重,提高赖氨酸水平、降低粗蛋白,既可减轻断奶仔猪的消化负担,有利于增重,又可预防和减轻断奶仔猪的腹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氨基酸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蛋白质的消化率,仔猪胃内pH 低于4使大量病菌灭活。
猪舍内温度在26~28 ℃,相对湿度65%~75%是最适宜于仔猪生长发育的坏境,可有效降低腹泻发病率。猪舍在饲养仔猪期间,每周带猪消毒一次,使用无毒、广谱、无刺激的消毒药,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一旦发病,发病猪应立即隔离到清洁、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加强护理,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逐步断奶(白天将母猪隔离,夜间母仔合并,最后去母留仔),保持断奶前的饲喂次数和方式,逐渐更换饲料,避免仔猪腹泻的各种应激反应的发生对预防仔猪腹泻至关重要,首先要做到提前补饲,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饲,提前锻炼仔猪胃肠道,促使相关酶的分泌,胃肠消化机能得到加强,减少营养性应激。
[1] 姜聪文,陈玉库.中兽医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翟文栋.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10(1).
[3] 唐恩泽.仔猪腹泻的原因与防控对策[J].贵州畜牧兽医.2010(4).
[4] 许国华,林祥洪.断奶后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5(1):11.
[5] 闵长莉.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及其综合防治[J].皖西学院学报,2009(2):9.
[6] 段佐华.浅谈断奶仔猪腹泻综合症的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