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翠红,尚晓兰
(甘肃省甘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合作747000)
做好高原农区母猪冬季繁殖管理工作,提高其产仔成活率,是实现母猪高效繁殖的关键所在。多年来,很多养殖场(户),在冬季母猪的繁殖饲养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粗放及棚舍设施水平较低,使产仔率及成活率受到严重影响。笔者经过开展实验,总结出相关的技术措施,对提高冬繁母猪产仔成活率有显著效应。
甘南藏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肃省西南部,属于高寒阴湿地区,冬季长、夏季短,年平均气温在1.6~13.6 ℃之间,年平均湿度在58%~66%之间,地域差异很大,部分地区无绝对无霜期。近年来,随着我州科技兴牧战略的不断推进,各县市均按照自身区域特色以及养殖特色,开展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除了我州独居特色的牦牛藏羊产业外,在半农半牧区(临潭县、舟曲县)生猪饲养也被写进了发展规划,由于受传统的养殖习惯及气候的影响,如饲料单一、饲养管理粗放、妊娠母猪补饲少等因素影响,故母猪的冬季繁活率比较低下。据统计,舟曲县农户散养的母猪冬季繁活率在78.5%~91.5%之间,母猪是群众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留的,个体较小,年平均产仔一窝,部分营养水平较好的,两年三窝,平均窝产仔数8头,降低了母猪养殖户的饲养效益,也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下面将提高甘南高原农区母猪冬季繁活率的综合技术措施总结如下,望与广大养殖户更好的进行技术交流。
我州地处高原,舟曲县、临潭县以及卓尼县、合作市的部分乡镇为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养猪业历史悠久,农民家家户户都有养猪的传统习惯,调查发现,该区域内的农民每家养猪都在2~5头,主要饲养模式为农户散养,据2013年统计全州养猪专业合作社或者养猪大户(饲养能繁母猪在10头以上)为268户,饲养品种繁杂。总之,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少之又少,大型猪场(饲养生猪10 000头以上)更是没有,而农户则主要沿用传统的、单一的、粗放的饲养方式,饲养周期过长,方法简单落后,成本较高,商品观念淡薄,养猪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自食,没有跳出“养猪为过年”的传统思维,惜售思想严重,户户都以年底屠宰的数量多、存放的腊肉多为生活富裕的象征,长期以往终究形不成产业。
在我州生猪养殖区域内,技术人员调查发现,大部分养殖户的母猪舍是低矮、简陋、阴暗、潮湿,如此的饲养环境,往往导致母猪在整个繁殖过程中,出现发情观察难、配种难、仔猪保温难等突出问题,尤其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增加了怀孕母猪的维持需要,进而影响到了胎儿在母体内的健康发育,也影响了仔猪出生后的繁活率。
猪的怀孕周期较短,约为144d,仔猪胚胎到妊娠80d以后,才开始迅速发育,至110d完全成熟。而初生重的大小,直接关系着仔猪出生后的成活率及生长,在同一环境、同一饲喂的情况下,初生重差1两,断乳重差0.5kg,出栏重差50kg。所以,为了促进胎儿快速发育,提高初生重,保证母乳泌乳期的营养贮备,在母猪妊娠80d后,需要增加饲料质与量。首先引导广大的农牧民群众转变传统的有啥喂啥,提倡科学饲喂和饲料的合理搭配,自配饲料要尽量做到饲料品种多样化,原料选择上要重点考虑富含钙质、蛋白质及脂肪的饲料。在妊娠后期及泌乳期给母猪饲以补充脂肪的日粮,可以提高泌乳量及初乳与常乳中的乳脂水平,从而能提高仔猪存活率与断乳重。所以,在妊娠后期,日供饲料量应视其个体体重及体况增加到3~3.5kg,且日粮中能量饲料应占30%~35%,大豆6%~8%,饼粕类10%左右,其余以糠鼓类补足。饲料营养水平要求DE≥3.1兆卡/kg,CP≥16%,Lyt≥0.8%.维生素,微量元素要添加,钙磷比例要平衡,特别是亚硒酸钠,对提高仔猪免疫力、减少腹泻发生有预防性的作用。可在母猪产前15~20d肌注一次亚硒酸钠VE 乳剂10mL。
近年来,猪的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极高,传播速度快、分布面积广,控制难度大,一旦发生猪瘟、猪蓝耳病等常见的传染,对养殖户开说损失惨重,因此若要从整体上提高母猪的养殖效益,疫病防治不容忽视。首先,养殖户在购入仔猪时,必须进行检疫、免疫注射、隔离观察等环节。其次,勤打扫圈舍,防止各类细菌滋生。农村圈舍条件极差,部分养殖户的圈舍阴暗潮湿,粪尿混浊于一体,恶臭难闻,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各类疾病,导致生猪患病率较高。另外,提高防病治病的意识。处于交通不便区域的广大养猪户,防病治病意识不强,时常出现猪已经生病好几天眼看不能自愈的时候才找兽医,由于山高路远,往往等兽医人员赶到时,病猪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间接提高了生猪死亡率。
从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入手,养殖户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养殖经验,确定适度养殖规模的母猪养殖数量,对母猪和种公猪的选留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有目的的选留,并进行初生、断奶、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标测定,性状优良者留作种用。实践中,一般一胎和二胎平均产仔数在10~12头的母猪留作种用,达不到该范围内的产仔数,并不能显著增加母猪养殖户的饲养效益,另外,饲养种公猪成本大,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讲的确不划算,建议开展并在生猪养殖区域内普及猪的人工授精技术,以大幅度提升母猪养殖效益。
生产实践中,70%以上母猪在晚上产仔。晚上产仔,在管理上有许多困难,不少养殖户因管理不善而导致仔猪伤残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母猪能在白天产仔,既便于监控管理,又易于提高舍内温度,对提高仔猪成活率有着明显的作用。氯前列烯醇是前列腺素F2a类似物,具有强烈溶解黄体作用,同时兴奋母畜子宫,舒张宫劲肌肉,对诱导母猪产仔成功率达95%以上。试验证明,在早晨8:00左右肌注此制剂0.05~0.1mg,可于第二天中午12时左右分娩,无明显毒副作用。
[1] 田允波,郭金彪等.提高初产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J].养猪,2004(1):8-12.
[2] 林峰,不同激素制剂对青年母猪的诱导发情效果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05,41(7):50-51.
[3] 张忠诚,朱拮,李素葑,等.提高初产母猪繁殖力的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1994,30(1)5-6.
[4] 田冬祥,饲料及饲料体系对仔猪消化功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1(7):15-16.
[5] 陈国胜,左春生,罗志忠,等.不同处理方法乏情母猪的发情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01(9):31-32.
[6] 杨文正.动物矿物质营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