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波,陈冬梅(执笔)
(1.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730046;2.甘肃省农牧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调查7村225户散养户、3个规模养殖场,羊存栏2 900只;开具临床处方97个,发放驱虫等药品414瓶。
2.1.1 品种混杂 萨福特、小尾寒羊、新疆羊等。每户农民不论母羊数量多少只有1~2只公羊,交配所生的女儿、孙女混于一圈饲养,既不利于公羊充分发挥配种功能,也不利于培育优良后代。
2.1.2 饮水不洁 饮水中有西瓜皮沤水、哈密瓜籽、涮锅水、方便面碎屑。个别农户给羊的饮水已变馊、发泡。
2.1.3 管理粗放 饲草中有灰条根、羊羔粪便、鸡毛、塑料,青贮饲料发霉,饲槽中的草料多日未清理并发霉,饲草过长或整棵饲喂。
2.1.4 圈舍拥挤或泥泞 三只羊羔圈不足1m2或2只羊羔圈0.5m2,4~5只羊圈不足3m2。羊圈舍潮湿泥泞。
2.1.5 加工方式单一 将玉米、小麦等作为精料饲喂,基本上不加工,囫囵添加,任其采食。
2.2.1 缺乏疫病预防意识 传染病预防概念缺乏,注射过的疫苗名称不清楚;羊不驱虫,基本上无定期驱虫的概念,包括体内寄生虫和体表寄生虫,如疥螨、蜱(俗称羊草爬子),普遍存在羊在墙上或槽柱、围栏上蹭的现象。羊只生病或仅打针或仅灌药,治疗方法局限性很大。
2.2.2 具有异食癖 羊只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存在羊吃羊毛的现象。
2.2.3 饲养管理粗放 不注意病羊(羊痘等)的隔离工作,发病羊与未发病羊混于一圈饲养;多不掌握疫苗和药品的注射方法,不会量体温。个别农户虽然会注射,但注射部位不准确;羊的蹄甲过长,没有及时修蹄。
在培训中将走访中拍到的照片做成幻灯片进行讲解,指出正确与错误之处,加深理解和记忆。
在培训中给学员准备了注射器、驱虫药等,一边理论讲课,一边实际操作,真正实现培训后会用的效果,取信于民。
在讲课的同时鼓励学员提问、交流,每个问题不论大小、难易、重复次数,以讲透、讲懂为前提,达到农民满意为标准。针对问题讲,培训效果明显。
例如拨打12316三农服务热线,24h有畜牧兽医方面的专家接听电话,解疑答惑。
发现羊只疾病,及时治疗,减轻畜主的经济负担,把损失降到最低。
根据养殖户的具体情况(饮水不洁、饲草中混有草根、饲草过长、饲草品种单一等,以及圈舍泥泞、蹄甲过长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的措施;依据每户的现状、文化水平、给羊注射灌药的能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疾病,开具适用、实用、价廉、效优的治疗处方,自行到兽医站购买;提出切合现状的改进意见,在符合农民要求的前提下,让他们逐步接受科学养殖技术,提高素质,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对准备重点培训的人员,提前进行摸底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4.1.1 掌握观察羊只是否生病的技巧 学会正确使用体温表的方法,能够通过12316或其他途径比较准确的描述症状,便于远程诊断分析,获得有效处方。
4.1.2 了解疫病预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培训,了解了疫苗种类、剂量、使用方法,一是掌握注射器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方法,以保证注射剂量的准确性,二是掌握正确的肌肉、皮下、皮内、静脉、瘤胃、瓣胃等方法、部位,杜绝由于注射部位错误而出现致瘸的现象,能够积极配合县畜牧兽医局每年的防疫注射安排,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及早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养成防疫习惯,制定切合实际的免疫程序。
4.1.3 培养形成定期驱虫的习惯 在养殖过程中形成定期驱虫的习惯,学会驱虫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计算方法,减轻寄生虫病的发生几率。使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既可以驱治体内寄生虫,也可驱治体表寄生虫;使用丙硫咪唑片,在驱治体内寄生虫的同时,健胃助消化,有利于育肥,增加皮毛的品质。供育肥的羔羊于断奶后和入秋时分别驱虫一次。
4.1.4 学会修剪蹄甲,做好日常保健 因为蹄甲过长会导致羊发生蹄部疾病,如蹄叶炎等,进而诱发烂蹄病。农民普遍知道蹄甲过长的原因,但无一户及时进行修蹄工作。通过培训争取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定期或不定期的修蹄。
4.1.5 科学饲养,应用配合饲料 提倡饲喂配方饲料,合理搭配玉米、小麦、油渣、麸皮、食盐等的比例。根据配种期种公羊、休闲期种公羊、空怀母羊、妊娠母羊、哺乳母羊、育肥羔羊等不同的生理时期等,提供相应的饲料配方,满足营养需要。羊圈中悬挂矿物质微量元素添加剂,改善羊吃羊毛、吃土、吃塑料和塑料绳等现象。
4.1.6 科学管理,注重羊只福利 改变不良的饲养管理习惯,饮水要清洁、干净,防止饮脏水后出现痢疾、中毒等现象。饲槽要干净,杜绝饲草中混有羊粪、鸡毛、塑料、草根等现象。饲草尽可能铡短,不提倡玉米秸秆整棵饲喂,提高饲草利用率。饲草宜勤添,避免造成浪费。当日未吃完的草料要清扫干净,以免苍蝇等昆虫污染。
4.1.7 依据实际,适量添加酵母片 当地农户经验认为一直喂青干草育肥的羊没有膻味,故建议饲喂的草料中(尤其是粉碎的黄玉米秸秆)添加酵母片,既可满足羊体内对维生素需要,也可增强食欲,帮助消化。
4.1.8 建立公羊互配机制,发挥良种价值 充分发挥公羊之间的竞争性,各农户之间的公羊互相交流配种,有利于多胎及产出优良后代。同时要有目的的筛选、培育高产母羊,扩大繁殖母羊群。及时淘汰配种特性较差的公羊以及产羔率低、有繁殖疾病的母羊。
4.1.9 改善圈舍条件,保证充足的运动场 改善圈舍拥挤现象,羊舍的面积一般每只羊要保证1.0~2.0m2,使羊有一个充足的活动环境。同时圈舍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尤其对病羊的粪便一定要高温堆积发酵,杀灭粪便中的有害细菌、寄生虫虫卵等,杜绝病原扩散。
4.2.1 羔羊及时育肥出栏 羊羔抓紧育肥,及时出栏,减轻羊场的养殖压力。
4.2.2 母羊及时免疫 现有基础母羊立即注射进行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的疫苗注射,确保免疫效果。
4.2.3 养殖场定期消毒 养殖场进行定期、全面、彻底、连续性消毒工作,圈舍消毒一日一次,不得无故拖延。尽快控制疾病,及时淘汰无治疗价值的羊只,杜绝传染,净化羊场。
4.2.4 羊只及时驱虫 全群注射伊维菌素,驱治体内外寄生虫;圈舍放置矿物质饲料舔砖,补充微量元素,减轻羊吃羊毛的症状。
4.2.5 引种时做好建议 今后引种时一定要做好检疫工作,不得引进病羊,污染羊场。同时要选择好品种,避免盲目引进。依据养殖场以育肥为养殖目标,引进公羊或母羊时一定要进行产地、运输检疫,引进后要隔离观察,进行彻底检疫,确诊无传染病时才能投放到群众或养殖场饲养。否则会出现引进羊的同时,引进了疾病,造成群众受损失的局面。
4.2.6 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 充分利用当地种植的玉米,做好青贮饲料工作,既可保证饲草料的来源,又可降低成本,改善夏天喂干玉米秆的现状。同时夏季是羔羊育肥的最好时机,可探索青贮饲料+紫花苜蓿(或青草)的育肥模式。
4.2.7 利用现代繁育新技术 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可以逐步开展同期发情技术,同期产羔,集中肥育,形成产业化羊只的奋斗目标。
此次培训实际上是一次东源乡毛沟村羊养殖业现状的普查,通过对养殖户的走访,具体详细的了解
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的方向。依据养殖人员的文化水平和饲养量,循序渐进的提高养殖人员的素质。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普遍问题在逐个解决的同时集中强化培训解决。
授人以渔,解决小康之实,奠定发展基础。类似的对养殖户的培训帮扶宜常态化,每次培训力争让养殖户有一点提高,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养殖户的问题得到解决,见到效益后,就会逐步加深对科技的渴求度、求知欲,加深对培训班的向往度。
授人鱼,解决燃眉之急,搭建发展平台。针对目前现状仍然需要有关部门提供援助,捐赠科普书籍、铁架注射器、驱虫药、剪树用剪刀(修蹄用)等,仍然是当前之急需。
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两条腿走路,有机结合。物质帮扶脱贫可以解决当务之急,科技帮扶是长久之计,使农民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持久性、优越性,摆脱依靠物质帮扶而脱贫的观念,真正从根本上脱贫致富,走上小康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