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向莉
(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甘肃 兰州730030)
传统肉羊生产方式已不适应规模、集约、环保的现代养殖生产要求。本文以“种草-建圈-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肉羊综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研究为宗旨,探讨出以一户4口之家,存栏羊15只,其中繁殖母羊4只,配套羊舍36m2,沼气池10m3,沼肥用地6亩以上,在全舍饲条件下肉羊生态循环生产的基本结构模式。该模式生产条件下每只繁殖母羊年多产活羔羊0.6只,增加收入226.4元;每只育肥羔羊提前20d出栏,增加收30元;在冬季5个月,每只存栏羊日均可节省饲料0.06kg。年户均模式生产增加收入4 060.5元以上。
为了探讨适宜肉羊规模、集约、环保的现代养殖生产方式,自2011年以来,以调研和试验结合的方法对实施肉羊生态循环养殖的效果进行了的研究,旨在为促进“种草-建圈-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肉羊综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种草-建圈-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生态循环生产系统包括3大环节,养羊、沼气与种植。以养羊为基础,沼气入户,沼液肥田,进行农牧业循环生产。三大环节以沼气为纽带,相互利用,互相链接,互为依存。
暖棚圈舍场址宜选择在地势高、开阔、干燥、无污染源、水源方便、避风向阳、通风良好的地方。暖棚圈舍座北向南(应偏东10°为好)、东西走向。羊舍:长6m(檀子或走廊的方向)、宽6m(通常讲的进深)、高2.8m(圈舍最高到地面的距离)。后墙高1.8m,中梁高2.8m,围墙高为1.2m。顶梁到围墙的垂直距离为1.0m(在施工时要做成弧形)。饲槽距后墙80cm,按圈舍走向设饲槽:内高30cm,外高40cm,内宽30cm,内深20cm,槽底做成弧形。槽上设有木栏或铁栏防止羊只钻入,栏高80 cm,栏间距20cm。
沼气池选址要根据圈舍选址要求选择,同时主池距离厨房不超过25m 处建造。统一的容积是10 m3沼气池
一座10m3沼气池可配套满足0.4hm2玉米地肥料用量。
通过对安定区谗口镇联星村和龙滩村实施生态循环养羊的20户养羊户实施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前后对比。
以户饲羊4只母羊,存栏9~14只,所产粪便能够满足10m3沼气原料,产生的沼气能够满足4口人家庭燃料和照明。
从调查结果看,2011年20户养羊户在实施生态循环生产模式的条件下,羔羊平均产活率提高了20%,母羊年平均多产活数0.6只,户平均出栏率提高15.2%以上,屠宰率提高了5%。在冬季5个,平均每只存栏羊日耗料0.27kg,降低了0.05kg。
2011年,2012年对表1中20户实施生态养羊户的玉米田和苜蓿地进行了沼肥效果重复试验,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追肥后的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44kg和346kg,分别比实施前2010年的亩产274kg多70kg和72kg,分别提高了25.5%和26.3%。
(1)养羊规范化暖棚圈舍养羊,母羊只均增加收入226.4元,羔羊育肥提前20d出栏,每只节省费用30元;户均增加收入3 960元。
(2)沼气 所产沼气能满足每户照明生活所需,年效益为550×1.29=709.5元。
(3)种植 一座10m3沼气池的肥料量可满足种植玉米0.4hm2,增收节支2 310.6元。
以上三项,平均每户共计增收3 960+709.5+2 310.6=6 980.1元。
生态模式生产肉羊,解决了冬春季节饲草料缺乏,利用率低、生长缓慢、繁殖率低、死亡率高的问题,明显提高了整体养殖水平,有效推动了养羊业的发展。羊粪生产沼气,为农村能源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还带动了种植业的发展,并为养殖业提供了更充足的饲草料来源,减少了农作物秸杆的燃料浪费和粪便乱堆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了秸秆养畜、粪便生产沼气、沼液肥田的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从而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建立的户存栏羊15只,母羊4只,羊舍36 m2,沼气池为10 m3,沼肥用地0.4hm2以上的肉羊生产构架,是当前发展“种草—改圈—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生态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全舍饲肉羊生产的理想途径,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