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彦强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记这种练习方法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循环日记在内容长短与写作方法方面与普通的日记没有什么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一组学生共用一个日记本,值班轮流写日记,循环日记面向所有人。加强循环日记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
要想学生参与到循环日记活动中来,需要以兴趣作为支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循环日记活动,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写作栏目,让学生以个人生活为基础,学习观察生活与记录生活。明确的主题会让学生找到写作的兴趣点,像乐趣动物园这样的主题,对于具有动物园游历经历的小学生而言具有兴趣激发作用。另外,像学习大观园这样的主题,也可以使学生具有亲切感,更容易找到参与到循环日记中的契机。
要激发小学生的循环日记参与兴趣,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为小组共同拥有的循环日记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循环日记的名字会使小学生联想到许多其他内容,在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循环日记兴趣。首先,循环日记是具有合作性的学习活动,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循环日记活动。所以,在对其进行命名时,要利用一些具有团体意义的词语,像“营、团、乐园”等都是好的选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日记小阵营”这样的题目命名,突出合作性。其次,教师还要关注循环日记的趣味性,让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循环日记活动中得到调动,让日记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伴侣。像“快乐日记本”或者“情感小城堡”等都可以成为循环日记本的名称。
学生要写作,就需要一定的素材支持。要写好循环日记,学生也要具有一定的写作材料。没有材料的写作或者日记是没有灵魂的,许多小学生反映,之所以不愿意记日记,是因为自己不知道需要记录一些什么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让循环日记发挥出自己的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循环日记的记录意义,让学生找到写日记的思想与材料,促进学生日记能力的提高。教师还要利用日记范例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内容可以成为日记中的材料,像日常劳动与生活现象以及学习活动都可以被记录在循环日记当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学校与家庭中的种种事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比如在学校生活中,学生身边有同学,有老师,课堂上学习了什么,自己在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了困难,都可以成为日记的组成部分。在家庭生活当中,每一个家庭成员做了什么事情,对自己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自己的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像天气、季节的变化等,都可以成为日记中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引导下,小学生会明确循环日记的写作素材,逐渐提高自己的记日记的能力。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促进其语文综合实力的提高。
循环日记的开放性,对于丰富小学生童年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童年,童年是一个人人生中最为多姿多彩的时间段。小学生对这个社会有着很多的期待,对于语文学习也有着无限的想象。循环日记的开放,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与自主地融入到循环日记活动中来。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与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这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要加强小学循环日记的开放性,促进其有效实施,教师需要定期为学生设计好话题,让学生针对同一个日记话题进行不同观点的阐述与不同研究成果的记录。
比如在春季,教师就可以利用“万物复苏”这样的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循环日记活动。教师要关注分组问题,让每一个小组都具有写作能力强与写作能力弱的学生,让学生通过各自日记的阅读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在一些学生眼中,万物复苏意味着大自然的苏醒,主要表现在植物长出新芽等方面。在一些学生眼中,万物复苏意味着重生与新的开始。学生对于这个主题不同的理解,会使循环日记变得更加丰富,也有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形成。
循环日记的应用实践证明,循环日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学生的写作练习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笔者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循环日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有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关注循环日记这种学习形式,引导小学生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