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静
自2005 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史记〉选读》投入使用,《〈史记〉选读》就成为江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随着《〈史记〉选读》教学的不断完善,它在学生历史观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方面的有效性也不断提高。但是,结合苏教版高中选修《〈史记〉选读》教学现状来看,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新课标要求高中文言文教学改变过去那种以“言”为主的教学模式,变单纯的文言文知识点教学为文言文文化与知识并重教学。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史记〉选读》教学中准确把握文言文文化教学与知识教学的整体性,深入挖掘《〈史记〉选读》教材中文化与语言教学的结合点。
首先,教师要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豪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推进作用,不能以当代来否定过去。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们更应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对传统文化加以利用,防止将其束之高阁,避免离开传统文化的根基和土壤片面地追求创新和发展。《史记》是一部重要的传统文化典籍,鲁迅先生称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在史学界及文学界都有极高的地位,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在《〈史记〉选读》教学中,要重视文言与文化教学的结合,在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悟《〈史记〉选读》教科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不断提高学生对《史记》的语言和文化认识。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将相关知识点教给学生,还要适当插入一些能支撑作者观点、作品思想的材料,以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如在《魏公子列传》教学中,教师既要突出“传记”这一体例教学,还要深入分析文章使用的叙事技巧和叙事艺术特色,更要就魏无忌这一司马迁特别欣赏的历史人物的性格、处事方式进行深入分析,讲述作者对知人善任的贤主和对“义”“勇”等传统价值的敬慕之情。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文化经典的魅力,还能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
《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书中文字生动精彩、叙事形象,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史记〉选读》教学虽然属于语文教学,但是它的不同之处在于,文章只有一个作者,那就是司马迁。这位史学巨人,在借助文字记录历史轶事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埋藏进一页页史书、一行行文字。教师在《〈史记〉选读》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点的分散性,还要高度关注知识点、作者思想的纵横关联,力求通过纵横关联和深入剖析提高《〈史记〉选读》教学的统一性、系统性。
如在讲述《屈原列传》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君王疏远放逐”的命运,讲述司马迁本人所经历的不平遭遇与屈原的相似之处。然后结合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的义利观讲述作者面对生死抉择时的道德坚守,结合孔子“君子固穷”的理念,解读作者所推崇的士人情操、隐忍品质,通过知识的串联和情感梳理加深学生对《史记》深意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穿过历史的风尘触摸良史的灵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苏教版高中选修《〈史记〉选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堂教学准备,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积极借助多媒体、图书馆等信息搜集渠道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料。其次,教师还要认真研读教材,反复朗读课文,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综合归纳教学中要讲授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准备好课堂拓展教学的内容,认真进行课堂提问准备和活动设计,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流程。
一般而言,《〈史记〉选读》与其他语文课堂教学相同,多会沿着通读、明义、咏味、练习等环节来进行,常见的教学方式有讲授式、讨论式、课堂提问等。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需要,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如多媒体视频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自主学习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实效性。如在讲述《刺客列传》时,教师可以结合电影《英雄》中秦国铁骑势如破竹、箭如牛毛的片段,进行导入教学,让学生对故事发生的情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或结合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讲座片段,让学生听一听名家是如何讲述这段历史的,以激活课堂教学气氛,端正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该版本施行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师直面这些问题,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以不断提高《〈史记〉选读》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发挥《〈史记〉选读》教学在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和历史观形成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