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绪珍
(湖南省怀化工业学校,湖南 怀化 418000)
在网络等新媒体行业的冲击下,随着受众文化需求、阅读方式习惯的变化,杂志行业也发生着诸多变化。近年,杂志书作为一种新兴出版物出现,杂志书经过从日本引进,到台湾发展,再传到大陆缓慢地发展起来。
杂志书(mbook)是单词magazine 和book 的缩写,是被日本人所创造推广的出版物,先是由台湾引进,接着又发展到内地。此出版物有较少的文字和较多的图片,因为是杂志和书的结合体,性质介于两者之间,与杂志最大的区别是其以书号代刊号发行,发行方式与图书相同,由于集合了两者的不同特点,简称为mook,也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墨刻”或“慕客志”。1996 年出版的《老照片》作为我国第一本杂志书是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成为我国杂志书发展的开端。由郭敬明主编的2006 年出版的《最小说》成为杂志书的佼佼者,它以贴近青少年读者的内容,新颖的形式、独特的图文设计,全方位的营销方式,都使得《最小说》销售量不断增加,更获得众多忠实的读者群。它让杂志书变得真正流行起来,吸引了一批青春文学作家加入到杂志书的创作中来,这些人的加入成为如今杂志书的主力军。《最小说》的成功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从《最小说》这本杂志书的研究出发,重点探讨杂志书与传统杂志的区别,从而引起业界思考杂志行业的未来发展之道。
《最小说》于2006 年11 月创刊,是郭敬明主编的青春文学类杂志书,经过两年的发展,在“2008 ~2009 年度中国出版机构暨文学刊物十强”评选中,《最小说》获得榜首的位置。而其他的品牌杂志书《收获》、《人民文学》等落后于《最小说》,排在了五名之后。《最小说》每期的发行量在一百万本以上,所以《最小说》不仅获得发行上的成功,还赢得许多忠实的读者、文艺界的青睐。
《最小说》是以青春小说题材的内容为主,加上近期流行的新鲜娱乐资讯,符合时下年轻人的阅读特征,成为学生和年轻读者最喜欢的课外杂志。《最小说》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各种时尚的摄影绘画,还有充满趣味的短篇漫画,同时汇集许多优秀作者的青春类小说,作为主编的郭敬明建立自己的专栏,连载自己的作品,这些内容都突出了青春小说在杂志书中占据主要内容。
不仅是内容的改变,《最小说》在形式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动。从2007 年11 月出版的第13 辑《最小说》开始,刊物着重调整开本的大小,从原来的小32 开变为大32 开的样子,还增加了32 页的彩页内容,《最小说》的每一次改变都是根据社会的潮流,让读者看到刊物的更新;2009 年,《最小说》正式决定将月刊改为半月刊,升级了整体的版面,页面看着也更舒服、大气;2010 年10 月《最漫画》开始作为新的刊物独立地发行,主要的内容是漫画,关注黑白叙事领域,赢得许多读者的喜爱。《最小说》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顺应年轻读者的求新求异的心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潮流,通过一次次的革新,生机勃勃地成长着。
每当看见新一期的《最小说》,我们都会看到不一样的封面设计,这些封面设计中,王浣封面的华丽、气势锐不可当;云籽封面的高雅,色调美轮美奂等,每一张都可以单独地作为一张精美的作品。书中的设计遵循着事物的形象,但是又有真实事物的抽象概念,让设计源于图片又高于图片,引发人们的思考。
因为杂志书属于个性又自由的出版物,不仅封面有着设计,就是文中的内容也有着相应的图片搭配,有时候是人物的图片,有时是具体的事物,有时是漫画形式的图片,总之是包罗万象的设计,跟着现代年轻人的时尚潮流,感受年轻人的生活气息,找到年轻人的步伐,跟着时代一起改变。
1.作者营销。优秀的作品是期刊畅销的根本,而作品的优秀取决于作者,所以作者实际决定了期刊的畅销。不管是在图书界,还是在期刊界,大家已经习惯对畅销书的作者进行包装,包装后的作者就像明星一样参与图书宣传期间的活动,出名后的作者立马就被读者广泛地关注,一旦畅销作者的地位确立后,接下来的作品也都会成为读者的关注焦点。
《最小说》的主编郭敬明,不仅关注个人品牌营销,还不断地引进和推出新的青春作家,经过大力气的包装和推广,让他们成为自己团队中的作者资源。在“The next 文学之新大赛”中优秀的作者们,例如叶阐、萧凯茵,用自己的能力在比赛中一步步积累人气,参与《最小说》的创作后,成为人气作家,就能在书中开辟自己的新专栏作品,大量的事实证明,通过一本杂志书的出版可以培养一批新的作者,接着出版新作者的作品,然后又在循环般地培养出新人。这样也就顺利的为杂志书找到了稳定的作者群。郭敬明的这一举措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壮大自己的作者队伍。所以通过“作家—杂志—新作者—新作者图书出版”的循环模式,《最小说》找到了自己培养作者群的方式,也聚集了很多极有写作能力的作者。
2.网络营销。现在网络已经走进普通人的家庭,大家也会通过网络关注自己喜欢的作者以及作品。《最小说》就是利用网络这一非常具有潜力的营销模式来推销和宣传自己的。《最小说》根据杂志拥有的规定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建立自己的网络杂志主页,创办属于自己的论坛,不仅让读者了解最新的杂志内容,而且也增加读者的参与性,及时获取读者对杂志的反馈信息,对杂志内容做出正确的调整,保证杂志书的畅销。
《最小说》还与国内主要的大型门户网站,如新浪等网站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为广泛的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资讯,为忠实的读者提供更多了解《最小说》的渠道;同时,与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等网上书城合作,网上销售《最小说》,特刊上市时,提供预订服务,大大扩展了杂志书的销路,是重要的营销渠道。
杂志书中销量较好的是《最小说》,传统杂志中最具代表性、有着良好口碑的是《读者》这种文摘类型杂志,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最小说》与《读者》进行细致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了解《最小说》的优势与不足,体会两种不同类型的刊物从内容到营销方式存在的差异,从而借鉴彼此经验,推动《最小说》为代表的杂志书以及杂志业的发展。
读者的定位是筹划创办新刊物时便必须解决的,它是办刊的前提,也是刊物今后建立的目标读者群。每本出版物在最初创立的时候都要对自己的刊物确定读者群,《最小说》和《读者》从自己的内容出发,一本是偏重于青少年读者,一本是普通读者群。从这两种不同的读者群,我们也能够看到杂志书还处于开始的阶段,而文摘类期刊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已经走进了普通的人群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杂志书广阔的未来也需要更多读者的支持,拓展更多的内容。
《最小说》有着明确的定位,主要内容是青春题材的小说,吸引青少年读者和学生的关注。《最小说》沿袭了郭敬明一贯制作精良的风格,丰富多彩的内容,时尚的摄影,有趣的动漫绘画,同时也添加了各种不同体裁的青春校园类小说。因此,这本有着轻松娱乐内容,又富有亲和力的杂志书,成为青少年读者群喜爱的读物。
《读者》是一份综合类的期刊文摘,根据这一特点,《读者》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包括社会各阶层的目标群体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受众。这一群体的读者,有着鲜明的个性,活跃的思想,明确的价值取向,也有着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他们渴望着与他人的感情交流和沟通。根据这些特征,《读者》确立品牌市场定位:《读者》是一个处于杂志期刊业领导地位的大众品牌,“她是读者的心灵读本,真诚地与你交流,同你一起成长”。找到自己定位的《读者》也开拓了自己的市场,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
杂志书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图片多文字少,文摘类期刊则是主要以文字为主,各自不同的特点,以吸引不同的读者,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图片多的杂志书在文字方面的内容就会少了点深度和意义,《最小说》的内容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是写给青少年看的文章,所以《最小说》的内容有些忧伤、迷惘,缺少了青春的朝气,带给学生读者一些不好的影响。文字多的期刊则会比较死板,缺少活泼性,这就需要看到两者之间的差别,尤其是属于新型刊物的杂志书就要在内容方面多加注意,尽量选择积极向上的内容,既贴近人们的生活,又能给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导,增加阅读方面的意义。
《最小说》实行内容类别分刊设置,从文字观感和视觉观感、文学体验和娱乐体验四个方面结合,刺激人们的眼球,给读者极大的阅读感受。此外,在形式设计上它为文字内容精心准备了相对应的图像专辑,增加杂志书的吸引力。还设置了知名插画作家的图文专栏,图文专栏还随着作者的增加而改变着,并且不定期的推出新的专栏作家。《最小说》在读者购买刊物还时常给读者赠送小礼物,比如海报、书签、大幅插图和照片等等,在消费心理上给忠实读者强大的诱惑力,让消费者有着惊喜的心情,更加期待下一次的购买。但是随着这些形式的增加,我们也看到了青春杂志内容的消极面,因为主题是青春文学,《最小说》带上了青春该有的特征——迷惘、忧伤,这样的内容会让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沉溺于自己的欢喜伤痛中,看不到现实,也变得更加的无病呻吟、忧郁、颓废,失去了青春的朝气。《最小说》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看到这一消极面所引起的不好影响,更加慎重地找到其青春基调,引导青少年们走向积极、阳光的明天。
《读者》自从创刊以来,始终走自己的路线,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的理念,发现生活中人们身上特有的真、善、美,在内容上体现了《读者》具有的人文情怀。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读者》也一直随着时代在发展,不断地追求高品位,永远把质量摆在第一位,力求做出读者喜爱的精品,就这样根据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其内在及形式的刊物,轻易地赢得了各个年龄段读者的喜爱与拥护。《读者》的内容综合了轻松的笑话,深度的文章,有趣的小漫画,这些东西的结合,让《读者》获得很好的销量。
出版物营销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不同的营销方式、营销水平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发现最有价值的、适合的营销手段则会带来良好的传播和销售成果。《最小说》和《读者》都从自己的初期发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并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扩大了刊物的销售,自此,可以借鉴彼此不同的方式,达到各自的目的,扩大刊物的影响力。
在郭敬明身上充分体现了青春文学作家的品牌效应,他利用了自身明星作家的优势,初步建立了《最小说》杂志书。明星作家为新的杂志提供了自己原有的固定读者群,在明星作家没有出书的一段时间内,粉丝只有通过杂志书出版的作品专栏了解作家的作品,缓解了粉丝的等待时间,巩固了读者的忠诚度,给出版商和作家带来商机,杂志书的出现带来双赢的局面。
《读者》杂志最开始是由甘肃省新华书店向全国发行,但是考虑到甘肃较为偏远的地理位置,会影响刊物的流通时间,造成刊物的延误,而当时邮局有着很好的流通渠道,所以从第三期开始就从邮政系统发行该刊物。作为中国传统的发行渠道,邮局系统全面、管理严格、有信誉的付款方式,全国多个点线面的结合,大大促进《读者》的发行。《读者》的销量不断增加,因此,1988 年在武汉设立了分印点,开拓了更大的市场。接着在全国设立14 个分印点,保证《读者》能及时、快速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与传统的杂志比较,杂志书更接近于现代人们的阅读习惯,符合现代人们的阅读需求,更具有发展的前景;与传统杂志比较,杂志书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图片设计更加的独特,形式也更加的新颖,吸引大批读者的眼球,拥有更多的忠实读者。这让杂志书在未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不可忽视的理论研究价值,还可以为期刊行业的发展提供改革思路和借鉴,形成新的期刊发展形式。
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是众多的杂志书中一个成功的例子,它抓住杂志书固有的特点,推出青少年喜欢的内容,加上具有独特风格的图片,吸引了大批的忠实读者,创造了杂志书发展历程中的神话。1996 年的《老照片》标志着我国杂志书的开端,到现在为止杂志书行业发展也才经过18 年,发展还不完善。其中,我们看到《最小说》的成功,从各方面分析它,找到成功的内容,借鉴到整个杂志书行业,促进行业的不断发展。所以本文对杂志书《最小说》从内容、形式、设计、营销方式四个方面与传统杂志《读者》进行全面比较,发现《最小说》的优势是清晰明确的读者定位,图文搭配的内容,明星作家的营销奠定了杂志书的成功的基础。但同时也看到它的不足,内容有些忧伤、迷惘,缺少青少年的活力,但是这些不能否定它的成功。基于目前杂志业的发展现状和局限,我们从杂志书的成功可以思考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如,打造行业内的品牌杂志书,培养多元化的编辑队伍,整合多样的宣传营销,搭建良好的书籍流通渠道,促进整个行业朝着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前进。
[1]庞晓莉.青春文学杂志书的特点及问题[J].新闻世界,2010(2).
[2]王瑜.试析“杂志书”成功背后的后现代阅读表征——以《最小说》和《读库》为例[J].新闻三昧,2009(12).
[3]刘飞曼,王凯,王露.《最小说》的畅销研究[J].神州,2012(32).
[4]徐雪艳.论文学出版的视觉消费——以郭敬明《最小说》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1(5).
[5]朱贝特.论杂志书的兴起及其现实意义[J].魅力中国,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