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灵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与人类生存的地区与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民族身份的独特象征。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是我国悠久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民族音乐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特色与意志。在中国电影音乐中民族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给中国电影的发展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在电影作品中如果融合了民族音乐元素会能够将电影的民族气质充分地凸现出来,进而升华电影所要传递的思想与意境。
电影是一种结合视觉与听觉的艺术,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发展历程正是反映了人们对电影动态效果与声音的需求。而电影音乐就是在影片中能够凸显其艺术思想,升华影片艺术主题的元素。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91-97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对于电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电影音乐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拥有着多种多样的处理方式与表达形式。电影音乐与电影一样都富有独特而又具有特色的区域特征与文化特色。在电影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电影在不断趋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民族音乐元素,将中国独有的民族特色充分发挥。
音乐是一种灵动的艺术形式,其能够随时随地以任何形式与任何领域结合在一起,并且形成一种全新的价值与作用。电影音乐在电影作品中的价值与作用是无法被取代的。电影音乐能够进一步渲染影片的画面、内容,烘托气氛,升华影片所要表达的主旨。另外,预示情节、刻画形象、传递情感、埋下伏笔等都是电影音乐能够起到的作用。例如,灵活恰当运用民族音乐作为电影音乐的影片《黄飞鸿》《十面埋伏》《英雄》等都获得了国际电影音乐奖项,成为中国电影民族音乐运用的典范,这些影片在民族音乐的烘托下达到了另外一个层次的艺术巅峰。[2]87-88
乐器的应用。我国的传统民族器乐类型多样、品种丰富,有弦乐、弹拨、吹奏、打击等不同类型的乐器。每一种乐器都拥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3]135在电影《芦笙恋歌》中添加了拉祜族音乐中独特的芦笙作为乐器来进行伴奏,同时还参考借鉴拉祜族的传统民族音乐,从中提炼出了充满民族特色的音乐片段。在电影《阿诗玛》中穿插了西南地区彝族器乐,竹笛高音、三弦低音相互碰撞形成了极具彝族民族特色的音乐,表现力十分强烈。电影《天上山的红花》中使用了传统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冬不拉来凸显影片的主旨与思想。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电影音乐也运用的恰如其分,萧、马头琴、二胡等传统民族乐器让电影中的音乐风格变化多样。不论是盗剑前奏中的箫声铺垫,抑或是竹林打斗时的击鼓伴奏都充分地展现了情节所要传递的情怀。在电影《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琵琶成为电影音乐的主要乐器,该影片情节简单,情感氛围一致,主要体现一个痴情的女人对其深爱男人的幽怨情感。影片所传递的幽怨情感用琵琶来凸显是正为合适的。该段使用琵琶演奏的电影音乐反复在电影中响起,琵琶独特幽怨的音色与主角的心理活动十分契合。在主角念出旁白的时刻琵琶弹奏的声音一直若隐若现,充分的展现了电影主角无奈、痛苦、爱恨不得的心情。[4]81-90[4]110
戏曲的应用。戏曲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综合艺术形式,其融合了民歌、器乐、说唱等多种表现形式。中国戏曲对于中国电影来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戏曲拥有很强的地域性,京剧、越剧、昆区等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将戏曲作为电影音乐融合在影片中不单单能够渲染影片气氛,同时还能够准确地交代影片所处的地域环境和主角人物身份等。影片《活着》中融合秦腔的唱段,凸显了影片悲凉的气氛,将世间冷暖充分地表现出来。电影《舞台姐妹》将越剧的全部发展历程完整地展现出来,8 首越剧歌曲在电影的关键处使用旁唱的形式传递出来,充分体现了主角的情感。在该部影片中电影音乐都是伴随着主角的情感而不断变化,贯穿了电影情节发展始终。电影《霸王别姬》将戏曲作为电影音乐运用在电影中的典型代表,该影片将京剧作为主要线索,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同时整部影片又倒转充分展现了京剧的魅力。在程蝶衣自刎的情节中京胡所演奏京剧《霸王别姬》的唱段,烘托了情节的高潮,凸显了影片的民族特征,并且将程蝶衣生死都为京剧的悲伤情怀发挥到极致。[5]142-143
民歌的应用——以鸿雁为例。《东归英雄传》是一部关于蒙古族的电影作品,该影片可以说具有史诗般的气质与场面,情节感人至深,将蒙古土尔扈特部的勇士们进行最后一次大迁徙的雄伟历史在银幕上真实展现,勾起了观众对历史的思索。影片中广袤的草原、奔腾飞驰的骏马伴随着蒙古族传统的音乐给观众带来了不一般的视听感受。
《鸿雁》的特色与应用。少数民族歌曲在电影音乐中的大量应用充分展现了各个民族的特色与风格,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历史时期当地的生活民俗,增添了电影的生活气息与艺术特征。民歌中音乐旋律伴随着歌词的演绎不仅仅能够起到概括电影含义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交代影片的情节发展,体现电影的环节,让人们更加容易接受。民歌是民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音乐的精髓,其是少数民族风俗与文化经过锤炼而得出的精华,在电影中恰当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影片的艺术效果。
《鸿雁》是影片《东归英雄传》的电影配乐,其在悠扬悲伤的曲调夹杂着荡气回肠的精髓充分展现了蒙古族勇士们迁徙回归的决心。《鸿雁》源自于内蒙古民族《鸿噶鲁》,是内蒙古乌拉特传统的敬酒歌曲。自蒙古族作曲家将《鸿噶鲁》进行了全新的表达后,《鸿噶鲁》逐渐流传演唱陈给了内蒙古区域广为传唱的敬酒歌曲。《鸿雁》主要由四个乐句组成,起承转合特点十分明显,音乐旋律动听悠扬又带有一丝丝哀伤。蒙古族特有的抛物线式音乐形式使得歌曲节奏平缓、气息宽广。在歌词部分将思念哀伤之情充分的展现了出来,让观众仿佛在茫茫的草原上目睹东归英雄伟大的壮举,歌声与马头琴的遥相呼应让无数观众心灵触动。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其生活习性是随水而居,习惯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在蒙古族音乐当中大众主要接触的长调、短调就是蒙古族用歌曲抒发内心情感的典型。《东归英雄传》是基于蒙古族的影片,蒙古族歌曲、乐器都贯穿在整部影片当中,起到了升华影片主旨与情感的重要作用。《东归英雄传》的音乐感染力十分强烈,为了表现出最为传统的蒙古族特色,电影配乐都是采用蒙古族最为传统、最为古老的旋律,充分表现了土尔扈特部回归家乡的强烈感情。伟大的土尔扈特部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已然完全溶于《鸿雁》中,伴随着音符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乡,让观众心灵得到强烈的震撼。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民族音乐占据着不可撼动的重要位置。蕴藏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在中国电影中肆意徜徉,给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电影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住脚跟就必须要重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坚持民族文化理念,学习国际电影音乐应用技巧,让中国电影能够在民族音乐的烘托下创建辉煌。
[1]许雁妮.论琵琶元素在中国电影音乐中的运用及表现功能[J].音乐传播,2014(1).
[2]卫晓琼.民族音乐元素在中国电影音乐中的运用探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2).
[3]胡珊珊.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4(16).
[4]李斌,曹燕宁.彼时无声胜有声:“通俗市民主义”与中国电影音乐的奠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5]刘祯.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