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相斌
复习,是帮助学生回顾巩固知识,系统理解,弥补缺漏,熟练技能,提高整体能力的有效方式。但从当前中考语文复习课来看,复习课变成了“题海课”,机械无趣低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要以新课标为指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专题复习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巩固知识,升华规律,提高复习课效果。下面以中考诗歌鉴赏复习为例,谈谈这种复习模式的运用。
复习课前,教师依照中考说明与课标要求,立足本班学情,明确复习目标,设计复习提纲与任务。然后让学生有方向性地自主查阅资料,进行小组交流,相互补充与完善,将零散知识整合起来,构建专题知识网络。
如“咏月诗”的复习,先结合诗歌鉴赏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复习目标,熟悉设题特点,认识各类题型,把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诗歌鉴赏的技巧与方法。再结合复习目标,细化复习任务,制作导学案。首先,梳理古诗词鉴赏的考查题型与解答思路;其次,写出自己课前积累的有关“月”的古诗词(包括课内与课外)。课堂上,基础一般的同学展示课本上的咏月诗,基础好的同学补充课外的咏月诗词,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度。然后思考所回忆诗词的主题与写法,并回顾诗词鉴赏要点、技巧与方法,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教师则巡视参与,随时了解复习情况,现场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由点串成线,再联成面,构建网络。学生充分自主复习后,进入展示与交流环节。选出代表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分享知识与方法,在集体思维中碰撞与深化。当学生有自主与合作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适时点拨、补充,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更系统地复习。
当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后,教师展示近几年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典型性题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体会题型特点,明确考点要求,以典型例题检验完善知识网络,在各知识点之间及知识和能力之间搭建沟通桥梁。
诗歌鉴赏题型一般包含体味炼字、词句理解与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把握思想情感与主旨、意境描绘、作者态度与观点分析方法等,学生通过典型例题能直观地透视中考诗词鉴赏的主要考点。复习时,学生先独立分析,对一些易错或疑惑的问题,可小组交流,合作解决,并归纳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整理交流有关知识,将原本零散琐屑的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更好地明确诗词复习难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教师则适时点拨与启发,指出有误之处与需要完善的地方;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重点讲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不易理解的内容;小结解题规律与方法,提高迁移与解题能力。
如鉴赏李白的《月下独酌》,设计问题:(1)“诗眼”,即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和思想内涵的字词。第三句中的“邀”是该诗的“诗眼”,请根据全诗对其赏析。(2)月亮既象征了美好事物,又寄托了诗人情感,请分析本诗中“月”的形象特点。(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志向?学生解题后,教师结合该题,归纳解题方法与复习要领:揣摩诗词语言特点,品味炼字;体味诗中意象,利用想象、联想把握诗词表现的情怀;借助作家生平经历、提示与原有知识等,体味诗人情感与志向。
在这一环节,针对重点与难点内容,精心选择题型,学生自主做题,若有疑难问题,可请教组员,互帮互助。这样,让学生由理论知识逐步上升到实践应用,再次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迁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锻炼综合分析与解题能力。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个别辅导,精讲点拨共性问题、难点问题。
最后引导学生再次回顾复习内容,结合做题感受,由解题方法、注意事项、考查角度、有关知识联系等方面展开交流,归纳解题思路与技巧。如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当学生探究所有例题、完成实践练习后,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包括复习方法、自主合作情况等,并归纳出一般诗歌鉴赏的基本模式,总结答题方法:(1)会密码,即:看诗词标题(如“征”、“军”、“塞”、“从军行”——边塞诗)、意象内涵(如月,表示思乡、怀人、愁绪等;菊花,象征坚强清高)、诗人风格(李白,奔放雄健,想象奇特;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题干提示、注解小序;(2)会术语,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语言特色(含蓄委婉、明快浅显等)、修辞方法、意境(冷清、苍茫等)、情感(怀古伤今、寄情山水等);(3)会表达(格式),如表现手法的作用,即手法加效果和内容以及情感;分析意象含义,表层含义加深层含义,再次巩固深化,总结完善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人们常说中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夯基础,二轮复习提能力,三轮复习查遗漏。其实不管分成几轮,也不管采用什么模式,关键是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动脑思、动笔做、动口说,在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反馈评价、归纳总结等自主行为下巩固与强化知识,建立知识系统与网络,让中考语文复习走出无序、低效、无趣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