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新课改呼唤灵动的课堂教学。创设灵动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让课堂生动起来。曾有一堂数学课的开场让笔者眼前一亮:“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位比较仁慈的地主,为了回报三个长工多年来的辛勤劳动,把三个伙计叫到面前,每人给他们一根长短不一的绳子,让他们用这根绳子任意去围地,绳子里的地就是属于长工的了。请你给这些长工出一个主意,让他们的绳子圈出的土地达到最大”。作为数学门外汉的笔者,顿时来了兴趣,学生也一下子活跃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要靠兴趣的,在兴趣驱使下的学习才是快乐的。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新的知识点,一开始就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倘若老师能一以贯之地以激发兴趣为抓手,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任何一种教学如果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脱离,必然是枯燥无味、孤立无效的,也必然是失败的。让课堂充满人文性、实用性,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普遍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需要思考的不仅是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而且需要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各门学科教学之中,甚至还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以学科为平台,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组织学生积极探究,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灵动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灵动的教学应变策略。课堂不是车间,学生不是机器,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在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预设的方案实施,这便是课堂的生成性原则。笔者观摩过一堂物理实验课,试验中出现意外,让人着急的是教师为什么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呢?明明是按照书上相关要求进行实验的,可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问题出在哪里?只要启发得当,学生终会发现,问题可能出在大头针上,因为大头针在前面演示实验时曾经接触过磁体,磁化了,现在不是铁钉吸引大头针而是铁钉被大头针吸引了,只要将大头针和铁钉同时加热,磁性就会消失的。结果一经实验,证明学生的探究成果是正确的,学生的这一探究过程,几乎涉及到本堂课所学到的全部知识,这便是研究性学习,教师还可省去预先设计好的总结,并且其效果大大胜过预期。这样就可以将课堂教学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通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在学科教育学中进行师生互动,这对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它意味着师生双方间的相互承认,意味着师生在互动机会上的均等,在权利和道德上的均等。课堂互动根据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着双向交流和互动,师生互动就是使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地持续下去。教师的活动引起学生相应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又引起教师的相应活动,使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沟通和理解”,双方以自己的已有经验,相互传递着某种信息,某种思想,共同完成知识的探索过程。师生互动是教学主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师生的双向交往、双向建构的过程,是师生的言语互动、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化、生命成长的过程。总之,师生互动是为了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个性张扬,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
生生互动即单个个体之间的互动。这必须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实现。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是一个知识源,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并且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与发展的潜能。因此,生生互动涉及竞争性、个体性和合作性三种课堂教学情境。在这三种课堂教学情境中,最重要的是合作性课堂教学情境。在合作性课堂教学情境中,满足个体的个性发展及课堂交往的需要,使个体获得更高的自尊,以及提高社交能力与心理调适能力,从而在互动中得到全面发展,这便是成功教学的要义。
综上所述,对于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绿色的,绿色课堂应是生动的、灵动的、互动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在“三动”中获得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