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荣伟
《火烧云》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作者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生动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但是学生如果不能够顺着文本展开想象,自然也不能够感受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下面,笔者就以《火烧云》教学为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语文教材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储存知识、启发丰富的重要的“训练器材”之一。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驰骋想象,去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让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以《火烧云》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教师随着课件的呈现配乐深情讲述,学生在一边听老师的讲述,一边欣赏着美丽的画面,很快就被变幻莫测的自然景物吸引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想象的思维也被调动起来,一双双眼睛里散发出兴奋的光芒。就在这时,教师让画面最终定格在火烧云的图片上。此时,教师揭示了本课的课题(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这种美景——火烧云)。这样的设计可谓水到渠成,很容易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教学《火烧云》时,在学生初步感受了什么是火烧云之后,笔者紧接着问:“这美丽的火烧云太吸引人了,老师很想把它画下来,但一直画不下来,你们猜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无限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都很想猜中老师的问题,纷纷发挥猜的特长。有的学生说:“因为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有的学生说:“因为火烧云的色彩太美了,所以老师没有办法画下来。”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大胆地进行了想象与猜测。这个问题就如一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其实,在学生猜测的过程中,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为了猜中问题,学生必须将自己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进行一番梳理,并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相应的补充。这样的设计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作者的用意。让学生在思考中讨论,在质疑解惑中想象,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火烧云》一课有这样一个中心句:“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为了引导学生去“想象美”,笔者抛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叫它火烧云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请你赶快找出这句话。”学生通过浏览,很快就找到了这句话。笔者又紧接着问:“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叫火烧云?”有的学生说:“烧到!”师问:“你能用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吗?”(学生读);有的学生说:“着了火”!师问:“你能让火烧云烧得旺一些吗?”(学生读)学生都说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师相机引导:“用朗读把我们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吧!”(学生齐读)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边听老师范读中心句,边闭眼想象画面。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都有了自身的感受,因此他们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出自己“看到”的画面。有的学生说:“我的眼前是一片红色。”有的学生说:“我看到周围的景物都被红色笼盖住了!”有的学生说:“我好象看到天上的云在燃烧!”学生们纷纷议论,各抒己见,俨然已经沉浸在那美丽的“红色”画面之中了。在学生有了上述的感悟之后,我再一次引导学生朗读这个中心句。此时,他们的朗读又有了深度。
在《火烧云》的教学中,笔者还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了一处小练笔:写一种自己想象中的火烧云。笔者又让他们欣赏了千变万化的火烧云,并进行了小练笔的训练:“来,爱想象的孩子们,让我们接过萧红的笔,借助想象的翅膀来写一种想象中的火烧云吧!”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渲染,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在他们的笔下诞生了。这样的小练笔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无限的发挥,他们笔下的火烧云也变得更加变幻莫测了。
诚然,没有想象的思维是枯萎的枝柯,没有超越的天空不会广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擎起思维的天空。因此,教师要多措并举,不断训练,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只要通过创设情境、质疑解惑、指导朗读、精彩练笔等途径去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最终会促使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语文这一片广阔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