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树荣 徐志高
江苏省宝应县城中小学( 225800)
修订前和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了“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准确把握“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及内容,对于改进识字与写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与写字能力,乃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规范孩子写字的习惯是写好字的基础,端正书写态度,掌握书写技巧,在规范写字中能够感受到汉字的美,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规范写字习惯呢?
笔画是汉字的最小元素,写好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基础。孩子对于横、竖、撇、捺这四个基本笔画的书写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提、弯、钩等笔画却很难做到规范书写。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形象的方式,帮助他们写好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比较“生僻”的笔画,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比如,孩子在写“与”这个字时,对于第二笔的“竖折折钩”,很容易将其误写成“竖”和“横折钩”两笔。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讲解:“上一横,下一横,中间竖折折钩连起来。”这样,他们对“竖折折钩”的书写就规范了。又如,孩子在写“扌”中的笔画“提”时,很容易把“提”写成“横”。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醒他们:“宝剑应该挎在腰上。”这样,孩子就能正确地掌握这一笔画的规范写法。
可见,这样形象、生动的教学,能够让孩子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汉字笔画的书写规则,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规范书写汉字笔画的习惯。
偏旁、部首是汉字的基本构件,但孩子在写偏旁、部首时,却存在不规范、随意性强的现象,这势必对规范写字造成不良的影响。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权利。传统写字教学是单调、枯燥和乏味的,不符合孩子的“胃口”,因此教学效果不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写字教学要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这样,孩子就能够在快乐的情绪状态下规范地写好偏旁、部首。
如在教写“言字旁”时,老师做了一个动作——伸平右臂,钩起左小腿,一个“言字旁”做出来了。师问:“我的头代表什么?”孩子说:“头代表一点。”又问:“头长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孩子说:“长在身体的上方。”师说:“一点要与一竖对齐,‘头’不能长在‘手臂’上。”通过演示和讲解,孩子明白了言字旁的写法:一点和竖要对齐,不能写到横中间,孩子直观地看,饶有兴趣地做,身心俱益,其乐融融。
实践证明,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书写汉字的规则,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写字教学更有效。
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但是汉字偏旁在组建汉字时也遵循一定的规律。遵循章法就能让汉字书写变得游刃有余、触类旁通。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方法永远比教知识更重要。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观察和分析字形,让他们在观察中有所启发,在启发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有所领悟,让孩子学得容易,学得轻松。
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母亲恩情》这篇课文中一共有13个生字:恩、孟、缝、补、针、根、抚、摸、浴、报、迟、寸、永。根据这些生字结构特点,可以将它们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类是上下结构的,如“恩、孟”这两个字;第二类左右结构的,如“缝、补、针、根、抚、摸、浴、报”这八个字;第三类是半包围结构的,如“迟”这一个字;第四类是独体字,如“寸、永”这两个字。在引导孩子对这些字进行分类归纳后,让他们自己感悟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更漂亮。孩子通过比较、观察得出:上下结构的字,其上下两部分要均等,这样看上去才和谐;八个左右结构的字除了“补、针”这两个左右部分相等以外,其余六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这样才会让字富有变化;半包围结构的字,是“走之底”,因此,写好“走之底”是关键,上段弧要慢写,下段弧要快写,平捺要一波三折。独体字应写好主笔,竖在字的中间,左右两边笔画相称才美。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孩子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他们一笔一画地写。这样,他们就在自主归纳的过程中掌握汉字结构的书写规则,为日后的写字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形象感知、活动激趣、归纳提升这三方面入手,让学生不断规范笔画的写法、偏旁部首的写法和结构的写法,从而促使孩子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