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特征比较分析

2015-08-15 05:25高维全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入境旅游旅游经济辽宁省

高维全

辽宁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特征比较分析

高维全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摘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已经成为辽宁建设旅游强省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以辽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旅游流质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等方法,定量分析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特征,以期为提高辽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辽宁省;入境旅游;旅游经济;差异

入境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各地区因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接待设施、经济综合实力等方面的差异,旅游经济在时空特征上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各地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旅游经济的地域不平衡性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国内学者从不同层面、运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对旅游经济特征进行研究。方叶林、孙盼盼从刻画我国旅游经济总体特征[1,2]。曹芳东、王淑新、王洪桥从区域角度分析省际旅游经济时空差异[3-5]。汤姿、张洪运、齐邦峰、王建军、王昱力等对不同省份各地市旅游经济时空特征进行描述[6-10]。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特征,能够明确旅游经济的综合发展特征。现有研究成果虽然比较丰富,但是从入境旅游角度深入剖析辽宁旅游经济特征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少见。因此,本文采用旅游流质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等分析方法,从入境旅游的视角,对辽宁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揭示出辽宁省各地市入境旅游经济时空特征,为辽宁入境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

一、数据整理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整理

辽宁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入境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属于优质旅游区[11]。本研究数据来自《辽宁省旅游统计年鉴》,收集整理2001-2012年辽宁省旅游外汇总收入、各地市旅游外汇收入、辽宁省入境旅游接待总人数、各地市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四项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状况。

(二)研究方法

旅游经济特征有很多测度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旅游流质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等分析方法进行测度。

1.流质指数[12]

旅游流质指数是衡量入境旅游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为方便研究,采用经济学意义上的流质,也就是一定规模的旅游流能否产生相对应的资金流。

用公式表示为:

Q表示流质指数;ai表示第i个城市的旅游外汇收入占辽宁旅游外汇总收入的市场份额;bi表示第i个城市的旅游接待人数占辽宁入境旅游接待总人数的市场份额;xit表示i城市在t年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yit表示i城市在t年的入境旅游接待人数。

2.Gini系数[13]

基尼系数既能够明确地反映出旅游外汇收入经济总体差异,又能够进行省内地域间的比较分析,以揭示各地市对旅游经济整体差异水平的影响程度。公式如下:

G为Gini系数;yi表示i地级市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重;n为辽宁省地级市数量。

3.变异系数[14]

变异系数(CV)是评价区域旅游经济相对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能够较好地进行年际差异比较。公式如下:

xi为i地级市的旅游外汇收入;x为辽宁省各地级市旅游外汇收入的平均值;n为地级市的数量。

4.地理集中指数[15]

地理集中指数可以反映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分布状况,g值越大,表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越集中;反之,g值越小,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越分散。

g表示集中指数;pj表示j城市的旅游外汇收入;p表示辽宁省的旅游外汇总收入;n表示地级市数量。

二、辽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分析

对收集整理的2001-2012年辽宁入境旅游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流质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集中指数,以此为基础进行辽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分析。

(一)辽宁入境旅游经济的时间差异特征

1.总体差异呈现波动减弱倾向

辽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总体上呈现波动减弱倾向(表1),区域间相对差异有收敛趋势。基尼系数从2001年的0.833下降到2012年的0.568,受2003年“非典”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4年、2010年轻微上扬,随后便持续下降(图1)。变异系数从2001年的2.399下降到2012年的1.116,受2003年“非典”影响,2004年亦轻微上扬,以后便持续下降(图1)。地理集中指数从2001年的69.458下降到2012年的40.052,2004年小幅上涨,2010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又明显升高,随后均持续下降(图2)。这表明辽宁省入境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呈现减弱趋势,地级城市区域间入境旅游经济相对差异不断缩小。

表1 辽宁省入境旅游经济指数差异

图1 辽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变化

图2 辽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变化

2.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年际差异明显

从表2可以看出,辽宁省各地市入境旅游经济年际差异较大。大连、沈阳入境旅游经济优势明显,2001年,大连的旅游外汇收入是全省平均值的9.198倍,沈阳的旅游外汇收入是全省平均值的2.997倍,位列第二。大连、沈阳旅游外汇收入与全省平均值比较逐年降低,2012年大连的旅游外汇收入是全省平均值的3.841倍,沈阳为2.779倍,大连只是沈阳的1.4倍。2001年朝阳的旅游外汇收入与全省平均值的比值为0.009,排名最后,与大连差距极大。鞍山、本溪、丹东的旅游外汇收入增长势头良好,自2008年起,鞍山、本溪的旅游外汇收入已经超过全省的平均值,到2012年,本溪的旅游外汇收入是全省平均值的2.15倍。丹东市自2010年起旅游外汇收入超过全省的平均值,2012年达到1.172倍。其他城市各年旅游外汇收入与全省平均值均小于1,其中锦州、盘锦、抚顺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平均值比重上涨明显,营口、阜新、辽阳、铁岭、葫芦岛、朝阳6个地级市的旅游外汇收入也有明显的增长。

表2 各市旅游外汇收入与全省平均值的比值

从表3可以看出,辽宁各市入境旅游流质量差异较大。大连的各年份流质指数一直大于1,明显优于其他城市。沈阳、鞍山紧随其后,沈阳自2003年起流质指数大于1,鞍山仅在2010年流质指数小于1,说明这三个区域入境旅游的客流规模能够产生相应的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经济发展较好,属于辽宁省的优质旅游城市。本溪和抚顺两市在2011年起流质指数大于1,进入优质旅游城市行列。其他城市各年度入境旅游发展较差,总体上均有小幅增长,说明入境旅游的客流规模并未产生相对应的旅游经济收入,属于低质旅游区域。2012年入境旅游流质指数介于0.6~1之间的地域,具有较大的发展入境旅游的潜力。

以上分析表明,辽宁各地级市入境旅游流发育不均衡,各地域入境旅游质量水平不一,入境旅游经济规模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差距,但是各地市年际相对差异在不断缩小,绝对差异仍然很大。

(二)辽宁入境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特征

1.集聚度很高,中心城市优势突出

表3 各地级市入境旅游流流质指数

辽宁省入境旅游经济呈现很高的集聚状态,旅游经济集中指数最高达到69.458。大连旅游外汇收入与全省平均值的比值最大为9.198,最小为3.841;沈阳旅游外汇收入与全省平均值的比值最大为3.488,最小为2.480。这说明辽宁入境旅游经济主要集中在南部沿海中心城市大连和内陆中心城市沈阳两个地域中心城市。集中指数虽然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最低值为40.052,仍然显示出很高的集中度。虽然鞍山、本溪、丹东旅游外汇收入与全省平均值的比重逐步增大,尤其是本溪,2012年一度达到2.15倍,但是由于沈阳、大连的旅游外汇收入基数很大,相对差异虽然逐步缩小,绝对差异仍然很大,其它城市更是无法比拟。以2012年各市旅游外汇收入与全省平均值的比重为基础,将辽宁区域划分为2.5以上(优质)、1-2.5(良质)、0.5-1(较好)、0.5以下(较差)四类区域(图2)。

图2 辽宁入境旅游经济集聚状况

2.双核带动作用明显

大连和沈阳入境旅游发展处于明显的突出地位,已经成为南部沿海地带和内陆地带的两个核心。大连、沈阳由于旅游资源、接待设施、交通区位、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远远优于其他城市,发展入境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入境旅游经济状况在省内无可比拟。在大连、沈阳双核的带动下,沿海地域的丹东、盘锦、锦州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旅游外汇收入逐年递增;内陆城市鞍山、本溪、抚顺发展速度喜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比重提高明显。营口、辽阳、阜新、铁岭、朝阳、葫芦岛6个入境旅游经济较差区域,在双核的带动下入境旅游经济亦有小幅增长,但是提高幅度较小,沿海城市明显优于内陆城市。

3.地区间差异缩小,趋势放缓

辽宁入境旅游经济地区间差异正逐年缩小。变异系数从2001年最高的2.399下降到2012年的1.116,表明辽宁区域间经济相对差异虽然较大但有逐步缩小趋势。Gini系数从0.833降低到0.568,表明辽宁区域间旅游经济差异仍然较大,且差异缩小的趋势较为缓慢。集中指数在2012年降低到最低值40.052,表明辽宁入境旅游经济集中度虽然在降低,但是集中度依然很高,主要集中在大连、沈阳两个地域中心城市。总体而言,辽宁省入境旅游经济区域间绝对差异仍然较大,相对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过程将较为漫长。

三、结论与建议

辽宁省是我国入境旅游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建设旅游强省已经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战略目标,但是辽宁省入境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文章通过对辽宁各地市入境旅游经济的差异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辽宁入境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4个地级市全部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旅游形象明确,城市美誉度高,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入境旅游。第二,经过多年发展,沈阳、大连是入境旅游经济发展较好的两极,中心城市综合优势突出,入境旅游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性。第三,在沈阳、大连双核心的带动扩散作用下,内陆城市鞍山、本溪、抚顺和沿海城市丹东、盘锦、锦州入境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明显提高,旅游经济地位有所提升,缩小了地区间入境旅游经济的相对差异。第四,辽宁省区域间旅游经济绝对差异仍然较大,区域间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将长期存在,尤其是阜新、铁岭、辽阳、朝阳、葫芦岛等发展旅游综合条件较差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提升缓慢,使得地域间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缩小的过程显得比较漫长,客观上也扩大了入境旅游经济的地区间差异。

辽宁省区域入境旅游经济特征符合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但是这种不均衡性会阻碍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各地域应该加大发展入境旅游,提高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沈阳、大连两个地域中心城市应充分发挥扩散作用,科学规划旅游中转平台功能,带动旅游经济较差地区快速发展。落后地区应主动寻求与中心城市的合作,实现强弱联合、协调发展。各地域应继续加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开发旅游资源,精心设计符合入境游客消费习惯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消费水平。充分利用免签政策,保持传统的日、韩、俄客源地的市场份额,着力开发欧美等新兴远程客源市场,加强地域旅游形象宣传,提高城市国际美誉度,完善客源市场结构,扩大入境旅游市场份额。参考文献:

[1]方叶林,黄震方,王坤等.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8):149-154.

[2]孙盼盼,戴学锋.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J].旅游科学,2014,28(2):35-48.

[3]曹芳东,吴江,徐敏,等.长江三角洲城市一日游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测度与分析[J].人文地理,2010,24(25):109-114.

[4]王淑新,王学定,徐建卫.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科学,2012,26(26):55-67.

[5]王洪桥,袁家冬,孟祥君.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4,34(2):163-169.

[6]汤姿.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3):358-365.

[7]张洪运,夏明.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的视角[J].经济地理,2011,31(12):2116-2121.

[8]齐邦锋,江冲,刘兆德.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空间结构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5):98-102.

[9]王建军.基于Theil指数的广东省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1):99-115.

[10]王昱力,石培基,王祖静,等.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2):217-220.

[11]薛华菊,马耀峰,黄毅,等.区域入境旅游流质量时空演变及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6):171-176.

[12]李振亭,马耀峰,李创新,等.近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变化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94-99.

[13]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421-448.

[14]陈智博,吴小根.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8,28(6):1064-1067.

[15]保继刚,甘萌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04,24(3):365-370.

(责任编辑:吕增艳)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5)04—0050—04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5.07.011

收稿日期:2014-06-13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辽河旅游带建设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L13BJY032)

作者简介:高维全,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猜你喜欢
入境旅游旅游经济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论生态文明格局下江西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国内入境旅游波动周期研究综述
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探析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