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云
(吉林省梨树县第二实验小学)
众所周知,学生看图说话、写话是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也是一种特有形式,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说话、写话又为以后的作文作准备。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的作文能力,我们要在小学低年级一定要十分重视看图说话的训练。低年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能力训练的时候,还应遵循从说到写、循循善诱,逐步提高训练的原则。在说话的基础上练习写话,这样就为将来中年级的命题作文打下基础。
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看图说话没有规律性。因此,我们就要针对学生这种情况,循序渐进地、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看图。
在语文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看清楚图画上的内容,让学生从感性上弄清楚每一幅图画里都包括哪些人物和事件,让学生看图说话的时候就得说清楚谁在干什么,训练学生说完整话。比如,在让学生进行《上学路上》这幅画的说话训练中,我们把规律性的东西提早告诉学生。看一幅画,要弄清楚“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让学生脑子里要先有这些东西,然后再去看图。把这些规律告诉给孩子,他们才能够准确地理解图意。还有,就是要让学生有步骤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就顺序来说,在低年级指的是主次顺序和方位顺序。方位顺序指的就是高低、左右、前后、里外四组。再如,我们在教学《在田野里》时,我引导每个学生怎样看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如果他们看的没顺序,说的也就没顺序,这篇文章写出来就谈不上条理性。所以,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时,一定要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是非常重要的。
诚然,我们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来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就让孩子们把说的话写下来,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飞跃。而我们要完成这个飞跃,就必须要在不断深入地练习中由浅入深地形成。首先,我们教师要带领他们把说的主要词写下来。其次,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标点符号,还要注意书写格式的培养。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也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写,写多写少,写长写短,老师不要求全责备,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说话、写话的良好气氛,以减轻学生对说话、写话的心理压力。以此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学习的热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由此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日记”是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一般写日记都是在会写一定数量常用字的基础上才开始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我们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为孩子开辟一块表达心灵的天地——“绘画日记”。
假如我们把小学生作文训练的过程看作是植物的“发芽到生长到成熟”的过程,那么生活的积累便是“植物”生长的土壤,一年级也便是整个小学作文的“发芽”阶段,我们教师很有必要为孩子创设机会进行生活积累、感情的积累、思维和语言的积累。“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文章是情感的产物。人的情感从哪里来?都是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过程中产生的。小学生在“绘画日记”中无拘无束,单幅图、多幅图,句子长也可,短也可,写成流水帐亦未尝不可,因为他写的每一话对于他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都是某种意义上的积累。我以为,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这样积累,到了正式作文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没素材可写了。
美国的教育学教授纳德?格雷夫斯认为:“对儿童来说,文章是一种富有魔力的密码,他们很想学会这种密码。”而编密码比破密码要容易得多。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尊重低年级儿童作文的这一心理特点,了解他们作文的心理效应,能够科学地进行早期作文教学,注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我们针对低年级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先组织学生做“丢手帕”“老鹰抓小鸡”“打雪仗”等有趣的游戏,之后,再组织他们练习说话、写话。学生们有了生活素材,说起话来兴致勃勃,生动、真实、感人。
总之,只有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低年级作文教学的水平。以上是笔者在低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我还记得毛泽东曾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学生的内因发生变化,在语文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扎扎实实地在训练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李霞开.让快乐的翅膀在作文课上飞起来[J].新课程,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