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教学备课新思路

2015-08-15 00:50:34张伟
中学生英语 2015年36期
关键词:交流教材效果

●张伟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是备好课的基本要求。如何运用新理念高效备课?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对高中英语备课的一点新思路。

1.广泛利用教学资源

1.1 利用好教材

教材是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材编写极具科学性,凝聚了专家们的智慧。教材编写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其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特点。教材贯穿跨文化教育的思想,使学生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同时更加热爱祖国文化。利用好教材,能够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

1.2 跳出教材,得天下好资源而用之

结合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的实际,仅仅依赖教材组织教学,已经是远远不够了。我们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广泛地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电影电视把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语言展示给学生。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请外教和学生交流,或者是用让学生与外国同龄学生结对作笔友等形式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抓住学生应用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备外研版《英语》(必修 5)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这节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微机室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集关于藏羚羊和其他濒危物种(endangered species)的图片,音频,视频,数据。最终完成呼吁大家保护动物的有声电子海报及课件,发到班级博客,和其他班级一起分享,在激发学生保护动物意识的同时训练相关话题的语言运用能力。

2.转变教学思想,做到事半功倍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考虑的是如何把语言知识讲清,讲透,讲全,这样做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实,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就要转变思想,更多的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什么”。比如说,常规的一轮复习就是知识点的罗列和练习题的训练,学生知道自己得背得记得做题,可是这种模式单调乏味,效果也不好。通过与几个学生的交流,我了解到学生们可以回忆起很多内容,可是每个人都有差异,一刀切的方法死活不适合他们。我在设计No Drugs这一课的复习时,先让学生完成基本知识的课前检测学案,标记自己的缺陷,再根据个人的不足自己完成知识的梳理和复习。对于语言运用这块,让学生给学生出题(包括作文或句子的展示)。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调动了起来,复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为了保住复习效果,我还趁胜追击,全班选出最佳学案,大家一起进步。

3.重视生成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常用策略。以预设为主的课堂中,教师控制整个教学和过程,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课堂能够按部就班地达到教师的预期。可是,这种课堂打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缺乏活力。而以生成为主的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helper,在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中,流淌着充满生命力的知识,生成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现代课堂教学中更应该重视过程和生成,重视师生的动态交流。如在一次复习课上到结尾部分时,词汇、句型、语法大家都学得比较好了,再怎么做呢?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学语言就是为了应用啊!于是,我大胆地让学生利用这节课所巩固的知识自由表达。或句子,或文章,在五六分钟的准备之后,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到黑板上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话题作文,有环保的,有动物保护的,有处理学生关系的等等,我一下震撼了、激动了,这样的课堂太难得了!学生们需要的使我们给他们搭建的平台啊!

4.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认知水平,语言感知能力,思维模式,理解力和记忆力等各不相同。把握好学生的特点就能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发现学生的特点,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划分为小组,使其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优势互补,促其共同进步。我们班上小A成绩不错,但他是个很沉默的学生,上课老是低着头,沉默不语,课堂参与几乎为零,上课好像和他无关。通过和他的单独交流后,我了解到他的英语基础很好,但是他性格很内向,说话声音很小,总是被学生笑话。和他交流之后我又和他组里的学生做了相应的交流,让其他学生尊重他,并且多向他请教问题。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们经常会得到他的帮助,对他也就刮目相看了。现在,充满了自信的小A也比原来大声说话了。

猜你喜欢
交流教材效果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