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例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体会

2015-08-15 00:51:30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管路呼吸机通气

张 蕊

我国已经在逐渐的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种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常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为老年常见病,同时老年人的呼吸系统器官已经发生退行性变,以致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最大通气量明显减少,这成为了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诱因[1]。老年人的脊柱后凸,胸廓明显变形,膈肌张力降低以及下移造成胸廓容量增加,肺泡和终末支气管被动扩张,呼吸道分泌物滞留不易排出成为病原体的良好培养基,故老年人容易患肺部疾病,甚者会发展成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本文就98 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8 例,男性72 例,女性26 例,年龄68~93 岁,其中肺感染45 例,慢性支气管炎23 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3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8 例,哮喘3 例,肺栓塞3 例,肺囊肿2 例,肺结核1 例,合并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61 例。

2.治疗方法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该以预防为主,对于已经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以使用的方法如下:①咳嗽咳痰、胸部叩击和体位引流的方法,这有利于防止或减少肺不张以及肺炎的发生。②加强支持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③使用超声雾化湿化呼吸道。④病情危重者必要时可以遵医嘱使用无创性间歇正压通气以及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⑤药物使用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及抗胆碱能药和止咳祛痰平喘药物[2],使用后患者逐渐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日为23 天。

3.护理体会

3.1 保证室内环境清洁,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空气污染,如有害的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等。

3.2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饮食宜清淡、软稀、不能油腻,要以清爽、清淡为宜。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疏菜,多饮水,饮食要有规律性,要荤素搭配,达到酸碱平衡。其中卧床患者在喂饭前要将床头稍稍抬起,喂食后的1 小时内体位要保持半卧位并禁止雾化吸入及翻身,否则容易造成呕吐,严重的患者还会造成吸入性肺炎。忌吃一切滋补、油腻和辛辣之品,忌烟酒。

3.3 适当加强身体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及提高机体抗寒能力,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情绪。

3.4 注意控制感染 首先及时正确留取痰标本,清晨的痰量较多,痰内细菌、脱落细胞也较多,因此阳性率提高,采集时间是最好的。留取时先用清水漱口,以清除食物残渣及部分杂菌,然后用力深呼吸,从深处咳出一口痰直接置于标本盒中后及时送检。如遇痰液黏稠者,护士可叩击患者背部,使痰液松动、脱落,更易于排出。另外,口腔护理尤为重要,因为口腔中的细菌会引起以及加重呼吸道感染,因此可以自理的患者每日至少早晚刷牙两次,并在饭后漱口。患者的床单位要保持清洁舒适干燥,如果患者有留置管路,要根据管路的种类定期消毒换药,保持敷料干燥以及定期更换管路。要了解抗生素使用的目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及时观察用药后反应,做好护理记录。

3.5 需要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①对于清醒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减轻并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对烦躁的患者在取得家属的理解后可适当约束四肢,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定剂,固定好套管的插管位置,固定带要松紧适度,外漏长度应班班交接。②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之后,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建立护患之间的沟通,保证患者的舒适,并配合护理工作。③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与机器的同步情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不同的呼吸模式选择合适的参数值,及时纠正缺氧,防止过度通气,定期检测动脉血气,并根据其结果判断是否有痰潴留。④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造成上呼吸道的湿化减少或丢失,可根据患者病情,多饮水,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及确保每天湿化液量在100~200ml 左右,保持痰液稀薄易吸出。⑤经口插管的患者,由于插管对口腔和咽部刺激,致使增加了分泌物量,口腔内积聚大量细菌会增加感染的可能,在气囊漏气或充气不足时也会较易被吸入肺内,所以应及时吸净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湿润。⑥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中的冷凝水,定期消毒呼吸机的管道、鼻面罩和过滤膜等,都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⑦报警参数:班班交接各项报警参数设置是否恰当,开启报警器。发生报警后,护士要及时分析报警原因并进行相关处理,如常见的咳嗽、痰液过多或黏稠阻塞气道,或呼吸机管道扭曲、受压会导致气道压力突然升高,呼吸机管路衔接处不紧、气囊漏气或充盈不足会导致气道压力过低等[3]。

3.6 用药护理 护士要充分了解药物使用的目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使用静脉滴注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的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肺水肿和心衰。

3.7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该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包括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的交往改变老年人的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痛。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折磨,常常产生的心理状况有悲观、失望、恐惧、紧张、失眠、自感与社会隔离,脾气暴躁等。护理人员以及家属对于这种心理变化应注意平时说话的礼貌和态度,体谅关心患者,主动真诚帮助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顽疾的信心。对于患者的粗暴无礼,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切勿与患者发生争吵,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可以用患同样疾病的患者顽强的事例开导启发患者,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并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主动配合治疗[4]。对长期住院患者可以观察老年患者的爱好,根据病情适当地投其所好,这样既可以保持患者的心情愉悦,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治疗、转归、痊愈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信心。对于呼衰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常常表现为憋喘严重烦躁不安,护士应尤其耐心并安慰患者,稳定老人情绪,保持患者舒适体位,以利于呼吸。

3.8 康复指导 嘱患者要生活规律,饮食合理,注意增强对寒冷的抵抗力,可遵循由慢向快,由浅向深,由卧向行的方式进行活动,以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协助患者戒烟,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并可重建生理性的呼吸模式-腹式呼吸[5]。

4.小结

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技能,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增加医疗效果的同时,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教育是降低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1 那丽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03(11):111-112.

2 郭鸿.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与康复[J].中外健康文摘,2012,6(3):126.

3 李貌.无创呼吸机在老年患者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健康文摘,2012,50(3):92-93.

4 付万香.呼吸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慢性病学杂志,2010,7(2):188.

5 车敏捷.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2010,36(2):225-226.

猜你喜欢
管路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不通气的鼻孔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32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山西冶金(2019年2期)2019-05-31 11:30:04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美航天服漏水或因管路堵塞
太空探索(2014年4期)2014-07-19 10: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