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武杰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623500)
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败血和内脏广泛出血的疾病。
气候突变、营养不良、长途运输等不良因素是诱发该病的主要诱因。
该病在黑水地区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黑水县该病是严重危害牦牛健康的主要病种,可引起牦牛大批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带菌隐形牦牛在受到外界或自身不良因素的侵袭和影响下,抗力下降,致使多杀性巴氏杆菌入侵组织器官和血液,引起全身性败血和内脏广泛性出血。其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主要的传染源;污染的草料、水源、环境、吸血昆虫等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该病可散发或暴发。
病牦牛精神沉郁,离群呆立或伏卧,咽喉部、头颈部至胸前部、肛门周围和外阴部发生炎性水肿,触诊灼热、疼痛,呼吸困难,狂躁不安,易袭击;有明显的喉头音,粪便带有血液,鼻镜干燥、眼结膜潮红,体温40℃以上,病程1-3d。
粘膜及内脏有出血点,淋巴结肿胀多汁,心、肝、肾实质器官变性。肿胀部皮下水肿,切开后流出谈黄色浆液。
病牦牛离群呆立或伏卧、咽喉部、颈部、肛门周围和外阴部明显肿胀,有明显的喉头音,应凝为本病。
采集病牦牛耳尖血液或病死牦牛心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有多量两极染色的杆菌。
气肿疽病与本病的区别是,肿胀部位主要在肌肉丰厚的股、臀、背等部位,触诊柔软,有明显的捻发音。
用20%土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为每1kg体重0.05ml每天1次,2-3d。
9.1 每年春季(4月中旬)和秋季(10月上旬)用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注射,皮下或肌肉注射,体重100kg以下的牛,每头注射4ml;体重100kg以上的牛,每头注射6ml。
9.2 发现本病,速查诱因,并观察牛群,对凝似病畜立即隔离,对场地、棚圈、牧道用月芐三甲氯胺溶液按1:300的稀释比例进行喷雾或喷洒。
9.3 死亡病畜深埋或就地焚烧作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