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凉州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2015-08-15 00:46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凉州区草畜草场

柴 辉

(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畜牧兽医站 甘肃武威 733099)

武威市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是武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5081 平方公里,有耕地145.88 万亩,辖38 个乡镇,448 个村,3765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97 万,农户19.45 万户,是一个典型的畜牧业大区。目前,凉州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秸秆养牛示范区、牛羊产业大县和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之一[1]。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发展畜牧业,凉州区采取建设围栏,围栏内采取补播、轮牧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经过几年的实施,有效保护了草原资源,促进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1 凉州区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草畜失衡严重,管护措施不强 凉州区现有各类草场10.55 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9.23 万公顷,草原退化面积2.78 万公顷,草原围栏面积0.19 万公顷,总贮草量4.7 万吨,可载畜6.53 万羊单位,实载畜21.47 万羊单位, 超载率329.24%草畜失衡比较严重。草原畜牧业主要以放牧黄牛和绵山羊为主。目前,凉州区草原地带放牧的牛有2.03 万头,绵羊6.82 万只,山羊4.5 万只。各种牲畜基本上以自由放牧为主,没有严格按季节划分牧场。大部分牛在每年的5 月到10 月到草原上放牧,入冬后返回到农户家中圈养。少部分羊只在冬天离开草原返回农户家中舍饲养殖,其余的在草原越冬。

1.2 基础设施落后,生产能力不高 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放牧的场地只有一些简易的圈舍和看管房,人畜饮水得不到有效保障,兽医防治力量相对薄弱,一些较远的牧区甚至没有兽医。由于严重超载,加之受干旱、鼠虫害的影响,大面积草地“三化”,现象严重,草畜供求矛盾异常突出,短缺的饲草料完全依赖农区供给。草原畜群结构不合理,畜产品单一,主要是牛羊肉、皮张、羊绒,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农牧户的收入偏低,农牧民生活相对而言还比较贫穷。

2 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经验

近年来,凉州区草原建设始终坚持“加强保护、合理利用、扩大改良、重点建设”的草业工作方针,深入贯彻《草原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战略,以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严格草原执法,规范草原管理,积极探索和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草原保护利用制度和模式。

2.1 依托项目,推进草原建设 依托GEF 项目的实施,加强草原畜牧业的投入。项目实施以来,投入资金246 万元,通过实施草原围栏、补播、暖棚、饮水点等的建设,并引进辽宁盖县绒山羊改良本地品种,优化畜群,逐步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减少养殖数量,达到草畜平衡。建立草原监测点,定期开展草原监测,评价围栏效果,为加强草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有力的推进了我区草原建设。

2.2 建设草原围栏,开展禁牧和休牧 通过对天然草地实施禁牧、休牧保护,增加天然草场饲草贮备量,建设人工草料地和棚圈,为牲畜提供了充足的饲草量和稳定的生活环境,利用舍饲圈养和草地合理,提高牲畜的繁殖成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牲畜的个体品质,增加出栏率。同时,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根据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布局,把种草、秸秆转化同发展草食畜相结合,把畜牧养殖同草原保护相结合,在农区或半农半牧区大力发展秸秆资源,发展畜牧业。

3 草原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3.1 饲草料资源因素 过渡的放牧、粗放的管理、随意的樵采、盲目的开垦、无计划的挖掘药材等等,都严重地引起了草场生态系统的失衡,造成了植被覆盖度减小、产草量下降、草原生产力降低、毒害草增加、虫鼠害猖獗、盐渍化加剧和沙漠化面积扩大等一系列的现象。凉州区草场严重退化面积约占草场总面积的30%,轻度退化的草场达50-60%,实际上完全没有退化的草场已不多见。另外,牧草生产季节性的不平衡,季节性草场利用上的差异等对绵羊生产和发展都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3.2 土地等其它资源因素 凉州区人多地少,长期以来,人草、人畜、草畜矛盾突出。加之受土地面积有限,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进一步发展草原畜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草原畜牧业生产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很弱。长期以来,凉州区畜牧业主要依靠农村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人畜混居的现象仍然存在,畜禽产品的流通市场还不够规范,畜禽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薄弱。

3.3 市场需求及其空间差异性分析 目前,从表面上看,凉州区的牛羊肉等畜产品虽然在价格和产品质量上占有优势,但由于畜产品购销体系和市场体系的滞后,而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出比较优势,没有形成对市场占绝对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3.4 产品加工能力分析 凉州区目前有年加工牛、羊肉5000 吨的屠宰企业一家,年加工牛、羊皮65 万张的皮革厂一家,但由于市场、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都不能按设计能力生产,实际生产仅达到原设计能力的24%和35%。凉州区的草食畜产品还是以出售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为主。

3.5 急需突破的关键性技术分析。发展草原畜牧业,需要在一些关键性技术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加大对草地改良技术的推广力度,要从补播、病虫害防治、草种改良等方面入手;其次应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要根据草原退化程度大力推广轮牧、休牧、禁牧等方式,使草原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再次,要加快畜种改良的步伐。

4 推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 根据凉州区草原类型和植被现状,在宜牧区要坚持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草原相结合的原则,依照草原产草量核定载畜量,严禁超载过牧;不宜再继续发展畜牧业的地方,实行禁牧、休牧,大力开发秸秆资源,发展舍饲养殖,重建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屏障作用。在张义、古城、新华等乡镇发展黄牛、绵羊养殖,西营、康宁、金山、南营等乡镇发展山羊、绵羊养殖,长城、吴家井、九墩等沿荒漠区发展绵羊、黄牛养殖。4.2 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凉州区以农区畜牧业为主,牛的良种繁育体系比较健全,但主要集中在农区,牧区相对薄弱。为发展草原畜牧业,必须加强牧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尤其是加大绵羊人工冻配的力度。继续坚持以本地绵羊为母本引进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等肉用种公羊开展绵羊改良。同时,引进辽宁盖县、内蒙古鄂尔多斯优良绒山羊品种,加大对本地绒山羊的改良。

4.3 强化草畜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健全和完善动物防疫应急机制和防疫制度,抓好以口蹄疫为主的动物疫病防治及地方常见病的因病设防工作,确保不出现重大动物疫情。加强动物防疫监管和兽药使用监管工作,严格产地运输、屠宰检疫,加快畜禽标识制度和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规范养殖行为,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不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4 加强草地生态保护建设 要对轻度退化的草地进行围栏封育,实行阶段性休牧,减轻草场压力;中度退化的草地要进行长期封育,使草地休养生息,逐渐恢复植被;重度退化和沙化的草地要进行灌溉、浅翻、免耕补播等技术措施进行草地改良或建立半人工草地;退耕地和难以恢复植被的草地,建设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增加牧草产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地区要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4.5 发展饲草饲料加工业 发展饲草料基地和人工、半人工草地,积极推广秸秆饲料的青贮和转化利用,建设饲草料基地,发展人工草地,增加饲草料供给量,有效地减少牲畜对天然草场的压力,平衡牧草供求,巩固草原保护和建设成果。

4.6 实施春季禁牧 每年的4 月中旬至5 月末是草原牧草的返青季节,也是草原生态系统最为脆弱的时期,刚生长出的幼苗因家畜的啃食和践踏而不能正常生长,草原极易遭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受到破坏,结果导致牧草的高度、盖度、产量等受到影响。春季禁牧可使草原植被的覆盖面积大大增加,对牧草的高度,植被的密度以及产量等方面有很好的改善。

4.7 开展鼠虫害的防治 鼠虫害的生物技术防治既有效又可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应予增加投入、扩大试验规模。药物防治应坚持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并避开天敌繁殖季节,防止草原退化。

4.8 严格控制草原牲畜放牧数量 合理的畜群结构和放牧强度,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平衡,促进草畜间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为了改善牧场的生产性能和提高经营效益,有必要优化牧场的整体生产结构。

4.9 增加建设投入,保障经费供给 要将草原保护与建设纳入凉州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区财政应列出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拓宽筹资渠道,增加草原保护与建设投入。

4.10 强化草原监督管理和监测工作 一是加强草原监督管理队伍建设。要尽快加强区级草原监理站和牧草种子检验认证中心力量,完善草原监督管理手段,依法开展工作;二是认真贯彻落实《草原法》、《种子法》,依法加强牧草种子,草原监督管理工作;三是认真做好草原生态监测预警工作,重点做好草原面积,生产能力,生态环境状况,草原生物灾害以及草原保护与建设效益等方面的监测工作。

[1]许国军,凉州区发展现代肉牛产业的战略思考.中兽医学杂志,2014,9(72-78).

猜你喜欢
凉州区草畜草场
祁连草场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思考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究
新草场有多远
陈宗诚作品
张文作品
张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