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5-08-15 00:42董海英邢百梅
种业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基腐病喷药麦田

董海英,邢百梅,曹 振

(开封市祥符区农林局,河南 开封 475100)

2015年,开封市祥符区个别麦田发生小麦茎基腐病。田间表现:小麦出苗—起身期,植株地上部分发病症状不明显,拔除麦苗,叶鞘处有褐色状斑,与纹枯病病斑症状略有区别;小麦拔节时,发病较重的分蘖在两极分化中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被正常植株生长进度撇下;小麦孕穗时,病株茎秆上已有病斑,病株能正常抽穗、扬花、授粉、形成籽粒,但存在籽粒不育、败育现象,结实率低;进入5月上旬末,发病严重植株的叶片开始枯死,并出现枯白穗现象,籽粒逐渐停止灌浆,籽粒瘪小,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大田中同一地块小麦茎基腐病点片发生,发病严重程度有高有低;不同地块,纹枯病、赤霉病、叶枯病、白粉病、锈病、蚜虫等其他病虫害防治较彻底的,小麦茎基腐病亦较轻;同一区域,同一管理措施,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亦不同。针对本地小麦茎基腐病大田表现,提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

1 发病规律

小麦茎基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形式存在于土壤及病残体中;一般从根部和茎基部侵入;在田间主要靠整地、浇水、施肥、中耕等农事活动传播,远距离主要通过种子传播。据研究,一般情况下,病菌在病残体上可存活两年以上。

2 发病条件

小麦茎基腐病喜较高的湿度。一般粘土地、地势低洼地、排水不良地发病严重;播种早、播量大、基本苗多、群体大、拔节期小分蘖消亡慢、孕穗期苗脚不利落、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氮肥过多、钾肥不足、锌等微量元素不足的麦田发病重;秋季及冬春季温暖、降雨量多或浇水量大的麦田发病重;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的麦田发病重;连年有病秸秆直接还田的麦田发病重。

3 发病症状

3.1 播种出苗期

发病植株在播种出苗期一般情况下易出现烂种现象。

3.2 苗期

发病植株苗期叶鞘变褐色,严重时根部变褐腐烂,麦苗发黄死亡。

3.3 拔节至成熟期

发病植株一般在基部1~2 节或1~3 节(甚至更多)变为褐色或咖啡色。潮湿条件下,茎秆上特别是茎基部出现红色或白色的霉层。严重时甚至整株枯死,麦穗出现枯白现象,无籽粒或籽粒秕瘦。

4 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抗病品种 小麦品种不同,抗病性不同。应根据土壤肥水条件、播期、茬口安排、管理水平等,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

4.1.2 轮作倒茬 小麦和蔬菜、豆类等双子叶作物进行轮作倒茬,一般2~3年进行一次。

4.1.3 精细整地 近年来,整地主要采用机械旋耕,深度一般在12~15 cm,犁底层浅导致耕层变浅,直接还田的秸秆主要留存在土壤耕层的上层部位,一是容易导致病菌积累,二是秸秆容易翘空土壤,影响播种和出苗。因此,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25~30 cm,细耙、打畦,提高整地质量,达到“深、净、细、实、平、足”的标准,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耕作层。

4.1.4 科学施肥 小麦生育期较长,需要吸收多种营养元素,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 种,其中大量元素3种,即氮、磷、钾;中量元素3 种,即钙、镁、硫;微量元素7 种,即铁、锌、硼、铜、钼、氯、锰。因此,在施肥上,要注意合理搭配施用。一是有机肥和化肥合理搭配;二是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三是底肥和追肥合理分配;四是土壤施肥和叶面追肥有机结合;五是肥料分层施入,尤其是磷肥,应确保耕层内肥料均匀。

应注意所用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施肥量根据产量水平、地力水平、小麦需肥量等实际情况确定。

4.1.5 适期、适量播种 根据土壤质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整地质量、肥水等条件适时播种,适量下种。一般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4~16 ℃时播种,弱春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14 ℃时播种。在适播期内,播种量一般为150~180 kg/hm2,如果整地质量较高,可以控制在120~150 kg/hm2。超出适期播种范围时,每相差1 d,酌情增减3.75 kg/hm2。采用机械播种,应保证均匀下种,种子入土深浅一致,播深以3~5 cm 为宜。

4.1.6 适时浇水 小麦一生中需要大量水分,生产中要根据小麦需水规律及生育进程,及时补充土壤水分,使小麦能够顺利出苗,健壮生长。

4.1.7 及时清除病株残体 将零星发病植株带离农田,集中销毁;发病植株较多的麦田,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应过腹还田或堆沤还田,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数量。

4.2 化学防治

4.2.1 拌种或包衣 杜绝白籽下地,可用多菌灵、戊唑醇等进行种子拌种。

4.2.2 土壤处理 发病严重的地块整地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土壤,消灭土壤中的病菌。

4.2.3 及时喷药防治 在返青—拔节期,结合防治纹枯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进行喷药防治,杀菌剂可用井冈霉素或戊唑醇或烯唑醇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按需求配比喷施。药液要喷在小麦茎基部,连喷两次,间隔期7~10 d。抽穗扬花期,结合防治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喷药补治。在春季第一次喷药时,补充适量的锌肥,有助于降低或减缓茎腐病的发生与危害;第二次喷药时,补充适量的硼肥;第三次喷药时,补充磷酸二氢钾或以钾元素为主的叶面肥。

在实际操作中,水要足量,药要适量,药、肥都要进行二次稀释,现混现喷。喷药时要喷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药要轮换使用。

[1]周海峰,杨云,牛亚娟,等.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动态与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14(5):114-117.

[2]张长征,李新联,李晓琳.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5(1):23-24.

[3]李吉民,王璐,刘清瑞.小麦春季生育进程分析及应变管理技术研究[J].种业导刊,2015(3):11-12.

[4]王艳,于松溪.稻草全量还田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配套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5(7):74-75.

[5]范永胜,朱红彩,李洋.高产示范基地小麦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4(11):8-9.

[6]窦寿良,冯梅芳,白善军,等.五河县小麦秸秆直接还田玉米免耕直播技术应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6):54.

猜你喜欢
基腐病喷药麦田
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果树喷药巧时期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