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户均经营土地规模只有7 亩多,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一直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就业,为适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各地围绕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长远看,推动农业从传统农户分散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转变,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再次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落实好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的财政、信贷等扶持政策;四是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五是稳妥开展农户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
(农民日报)
从财政部获悉,2015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 亿元,加上2014年提前下达的1.5 亿元,中央财政共安排2015年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5 亿元,用于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给予适当补助,支持全国各地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据悉,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防控虫源菌源,可以有效预防暴发性、迁飞性和流行性农作物病虫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近期,财政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安排资金支持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展蔓延,做好抗灾保生产工作。
(农民日报)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塔里木大学合作共建的“棉花科学学院”于近日在新疆自治区阿拉尔市揭牌成立。这是我国首个集棉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型科学学院。该学院将“立足南疆、面向中亚”探索棉花可持续繁荣发展的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组建全方位的棉花发展创新平台。
据介绍,成立棉花科学学院,是国家棉花发展战略调结构、转方式的重大科技需求,也是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技术输出去、原棉引进来”的重大产业需求,学院将建设成为棉花产业高地、学科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农民日报)
近日从农业部获悉,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部日前印发《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
《意见》提出,将在全国部署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力争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其中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机械化植保防治、机械化秸秆处理和机械化烘干处理水平有大幅度提升。以粮棉油糖主产区为重点区域,建设500 个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在有条件的省份整省推进。
《意见》定位在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九大作物,聚焦在耕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六个主要环节,围绕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两个主攻方向,分作物、分区域确立推进各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要技术模式。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75%。
(四川农村日报)
近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财政部近日与国开行联合发布《关于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的通知》。《通知》称自2015年8月起,双方将采用贴息和补助两种方式,对国有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以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予以支持。
据介绍,此次国开行与财政部合作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和国开行中长期大额信贷支持的优势,创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信贷资金与社会资金有效结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集中力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扩大建设规模,在转换财政投入方式、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上开辟新途径。
《通知》要求,国开行要与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加强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农发机构要积极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的筛选、推荐工作,按照建设标准和要求严格把关,加强业务指导;国开行要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实际和融资特点,积极探索融资模式,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
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开行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支持我国农业发展。截至2015年6月末,国开行已累计发放现代农业贷款1 670 亿元,贷款余额605 亿元,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生产、种业和畜牧业等产业发展、农业“走出去”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
(新华网)
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把农业“走出去”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农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在境外设立农业种植、养殖及深加工企业20 家,投资总额约70 多亿美元,资产总额90多亿美元,年度营业收入130 多亿美元;企业在境外占有土地面积约1.6 万公顷。
(河南农业信息网)
建立全国夏播谷子商品种子选育基地,是河南省长垣县政府与华大基因研究院“牵手”合作的成果之一。根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华大基因产业化综合示范区“落户”长垣,实现科研成果集成转化,共同打造有特色、可复制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模板,这也是华大基因首次与县级政府进行全方位合作。
华大基因研究院将在长垣县成立谷子选种育种中心,进行种质资源收集、存储和分子育种方向的研究应用;在长垣县建立全国唯一的夏播谷子商品种子选育基地、谷物种子经营机构和辐射全国的仓储、后加工基地等。
目前仅在长垣县试种的谷子品种就有30 多个,均为华大基因研究院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有机谷子,不但具有抗旱、节水、适种性广泛等特性,还能大大提高谷子产量。
(河南日报)
河南省统计局发布河南省2015年7月份经济数据,整体来看,河南省秋粮生产形势良好。
2015年,秋粮播种基础较好,夏播期间全省墒情适宜,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目前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玉米长势明显好于2014年。据省地调队8月1日对40 个县(市、区)600 个农户2 625 亩玉米生产情况监测结果显示:苗情较好的2 188 亩,占83.3%,同比提高11 个百分点;苗情一般的396 亩,占15.1%,同比降低3 个百分点。
(河南日报)
从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获悉,通过对全省40 个县(市、区)120 个乡(镇)600 个农户的小麦生产成本及收益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农民种植小麦收益首次突破400 元,达到446.4 元,比2010年增加217 元,增长95%。依照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公斤2.36 元测算,每亩小麦的总产值为1 013.4 元,比2014年增加46.5 元,扣除567 元的生产成本,收益446.4 元,比2014年增长16.5%。
(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