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国防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5-08-15 00:44尹建平蔺玄晋邱建国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尹建平,蔺玄晋,邱建国

(1.中北大学 后备军官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030051;2.中北大学 学生处,山西 太原030051)

依托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军队干部,是国务院、中央军委适应信息时代新军事变革要求,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北大学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国防办学特色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担使命,敢为人先,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率先走上了地方高校国防生培养之路。自2002年与北京军区签订依托培养协议以来,我校秉承“致知于行”校训,发扬“太行精神”,以培养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为培养目标,依托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积极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谋划发展思路,精心设计培养方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逐步探索卓而有效的地方院校国防生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为部队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以“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为牵引,着眼于培养军队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军事人才,积极推行“五构建五确保”机制,即构建军地协作、制度保障、齐抓共管、合力育人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国防生培养工作的核心地位;构建思想政治引领、党团组织凝聚、红色资源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确保国防生理想信念的坚定;构建集日常训练、军训实践、基地化集训、部队代职于一体的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体系,确保国防生军事素质的提升;构建优化培养方案、配置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国防特色优势的教育教学体系,确保国防生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的掌握;构建文化素养、优良作风、身心健康提升的素质拓展体系,确保国防生高尚军人情操的培育;从而逐步建立健全国防生人才培养方案和国防生军事素养培养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北特色的集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军政素养于一体的国防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军地合作培养军事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推进山西省军区乃至北京军区国防生培养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的轨道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实现我国国防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更丰富的案例和有效的建议。

1 构建军地协作、制度保障、齐抓共管、合力育人的组织保障体系

国防生培养工作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学校高度重视国防生培养工作,坚持把国防生培养工作放在学校重要的战略地位,纳入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培养工作在学校实现率先发展、特色发展和科学发展。我校以后备军官教育学院和驻校选培办为平台,共同制定工作与发展规划,在改革和创新的新形势下,形成军地协作、制度保障、齐抓共管、合力育人的人才培养科学发展新格局。

1.1 创新国防生组织管理形式,建立国防生培养运行机制

我校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国防生教育管理专门机构——后备军官教育学院,并以二级学院建制设置了四个科室,建立了独特的国防生教育管理机制,形成了“专业学院学习,军教院统一管理、集中训练,军地双方共同培养”的国防生管理模式;这是学校传承“太行精神”、发扬军工传统、发挥国防特色、重视国防教育,与北京军区共同培养军事干部,共同构筑的新型军事人才合作培养平台。

同时,为了便于和加强对国防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我校设立了国防生公寓,实现了国防生统一居住和准军事化管理;以区队集中居住一个单元,以班为宿舍,加强对国防生的军事化、系统化管理和正规化教育。参照军队院校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了国防生中队、区队和班三级管理模式,实现了军事化机制与高校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国防生的“兵味”、“军味”,形成逐级管理、各司其责的良好局面。[1]

1.2 建立军地协作长效机制,探索合力育人机制方法

我校成立了由主管校领导负责,驻校选培办、学校职能部门以及相关学院参与的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组,建立了工作交流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全面统筹协调国防生培养工作,使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军教院与驻校选培办建立了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定期传达上级精神、分析工作形势、组织落实工作、总结表彰点评,共同协商解决矛盾和困难,确保国防生培养工作有效落实。[2]

1.3 制定国防生教育培养制度,构建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军教院与驻校选培办先后共同研究制定了《中北大学国防生管理规定》、《中北大学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办法》、《中北大学国防生党员发展工作条例》、《中北大学国防生一日生活制度》等规章制度,系统规范了教育管理、军政训练、招生选拔、党员发展、评优奖励、违约淘汰等各个环节,确保国防生培养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了国防生培养工作的“五纳入”:教育管理纳入学院学工部门职责、军政训练纳入学校教学体系、招生选拔纳入学校招生规划、党员发展纳入学院培养计划、评优奖励纳入学校奖励范畴。

2 构建思想政治引领、党团组织凝聚、红色资源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着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选拔培养“听党指挥、政治合格”的国防生是依托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始终把培养和提高国防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国防生“军魂”意识,确保国防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逐步形成了“忠党、爱国、修身、尚武”的国防生文化。

2.1 以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引领国防生铸牢军魂

遵循全员育人的理念,我校建设了一支由党政领导、优秀“两课”教师、军事课教员、军校专家教授、驻校选培办军官以及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的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的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国防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国防生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军魂意识,端正价值追求,牢固树立从军报国、献身国防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自觉把实现人生价值融入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实践。其中,学校党政领导和两课教师负责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辅导,坚定国防生对党领导的信心、对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心;军校专家教授、选培办军官和军事课教员就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进行辅导,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良好军人素质,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国防生献身国防信念;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国防生日常的思想教育,强化道德情操的塑造。

2.2 以分年级分层次教育的方式增强国防生思政教育实效

一年级国防生主要抓好“入队”教育,端正动机、明确目标;二年级国防生主要以立德成才为导向,通过各类活动,锤炼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爱军精武的品格;三年级国防生主要抓好合格军官的基础教育,努力将国防生培养成“专家研究型、参谋智囊型和指挥管理型”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四年级国防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做好吃苦耐劳、献身军营的思想准备。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爱党、爱国、爱军教育,铸牢国防生“听党指挥”的军魂;并结合校情校史教育,以服务国防为第一使命,把“国家利益至上”的军工文化植根于国防生心灵,培育心系国防、忠诚奉献的可靠人才。

2.3 以党团组织的凝聚作用来激发国防生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

我校将学生党支部建在了国防生区队,各区队内部建立团支部,通过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开辟思想教育阵地,全面提升国防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方面,通过在国防生公寓设立党团活动室、阅览室、军事文化长廊,在校园网上开设“中北大学国防生网”,深入开展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活动,形成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在党员中开展“三帮一带”和“党员承包宿舍”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思想、学习、训练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定期开展争当优秀党员、争做学习标兵、争创训练佳绩和创建先进区队的“三争一创”活动,带动广大国防生在学先进、比先进中看到素质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前进动力。

2.4 以红色资源育人为载体将红色基因植根于国防生血脉

结合入学入党、毕业分配、重大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以“军魂永驻跟党走、忠诚使命铸辉煌”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组织国防生前往牛驼寨太原解放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纪念馆等地进行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坚定国防生“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的理想信念;组织国防生参观山西省军区军史馆、参加党史军史知识竞赛,接受党史军史教育活动,用我军优良传统凝神聚气,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把红色基因持续注入国防生血脉,进一步深化了国防生对我军职责使命的认识。

3 构建集日常训练、军训实践、基地化集训、部队代职于一体的军事素质培养体系

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了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为部队培养输送军政素质过硬的新型军事人才是推动军队转型、提高打赢能力的基础性工程。我校始终坚持围绕提升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需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军事人才标准,积极探索实践高校学习培养与部队实践锻炼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强化国防生的军事基础训练,全面提高国防生的军事素质,提升国防生成为合格军人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

3.1 围绕第一任职需要制定国防生日常军事训练计划

根据国防生的成长规律,着眼第一任职需要,军教院和选培办研究制定了分年级、分阶段的训练计划,并依照《中北大学国防生分年级体能考核指标》来保证训练计划落实到位。一年级的训练计划主要突出军队常识的学习了解、基本队列动作训练和日常作风养成,实现从普通高中生向国防生的转变;二、三年级的训练计划突出体能训练和军事技能培训,使国防生初步具备军人的良好素养;四年级主要进行综合训练和入伍前教育,突出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和部队实践锻炼。同时,根据从部队调研反馈的情况,来及时修订完善培养计划,狠抓弱项强化训练,采取以老带新、强弱搭配、结对帮扶等方式,弥补短板,强化特长,全面提高国防生的军事素养。

3.2 依托友邻部队训练基地提升国防生日常军事训练水平

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我校在友邻部队建立了国防生日常教育训练基地,开展了经常性的参观见习和日常性的教育训练,在近距离接触中接受部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和好的训练方法。同时,依托校内国防生训练场地,以“军政训练月”活动为平台,以“军政素质考核”为抓手,组织国防生从军政基础理论、军人体能、军事基本技能三个方面进行集中训练。通过“组织模拟理论考试”、“党员帮扶”、“支部带头”、“区队考核”、“聘请教官辅训”等形式抓两头、促中间,有针对性地给每位国防生下达训练任务和目标,全面提升国防生日常军事训练水平和训练成果。

3.3 通过担任新生军训教官实践,提高国防生组织指挥能力

针对国防生在校期间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大胆尝试大学生军训组训新模式,我校于2003年在全国高校率先进行了由国防生担任学生军训教官的尝试,较早地开展了依托部队开展日常训练的培养模式,既解决了普通高校军训教官短期存在的现实问题,又使国防生的军事指挥管理能力得到了实践锻炼,实现了国防生与部队的提前对接和融合。目前,中北大学毕业的国防生100%都在校内外担任过普通大学生军训教官,他们累计军训普通大学生10万余人。通过担任军训教官,提前进入角色学管理、学当兵、学带兵,国防生的自信心和组织指挥、带兵管理等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有利于毕业去部队后缩短任职适应期。值得一提的是,中北大学200余名国防生分别于2011年、2014年承担了太原科技大学2011级、2013级学生军训任务,他们以合格的政治素质、优良的纪律作风、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较强的军训组训能力,展现了中北国防生的良好风貌,赢得了科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彰显了“人民兵工第一校”的军工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军事素质得到了考验和检验。

3.4 依托部队基地化集训进一步夯实国防生军政素质

为提高国防生军政素质,加强国防生适应部队生活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国防生军政训练,军教院和选培办利用暑假安排国防生到专门训练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基地化集训,完成政治理论和军事基础理论的学习,单兵战术基础、班排队列、轻武器操作、单兵队列动作训练、体能训练等16个基础课目的训练,不断引导国防生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品质,在模拟对抗中增强心理素质,在严格训练中提高军事素质,在亲身经历中增强对军队的理性和感性认识,为今后走进军营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3.5 深入作战旅团当兵代职锻炼,提高国防生岗位任职能力

当兵代职锻炼是国防生培养工作的一道关键环节,是加快在校国防生向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转变的重要举措。我校每年组织高年级国防生深入到作战旅团当兵代职锻炼,让毕业国防生按照当兵锻炼一个月、代理班长一个月、见习排长一个月的顺序强化实践,与基层部队官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同娱乐”,全程参与连队日常教育训练管理和值班值勤等工作,熟悉基层连队的生活制度,掌握管兵带兵和组训方法,了解基层指挥军官任职要求,实现任职能力的不断升级。[3]

4 构建优化培养方案、配置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国防特色优势的教育教学体系

知识报国、科技强军是国防生的使命,也是其优势所在。在培养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国防生既区别于普通大学生又区别于军校生的实际特点,充分发挥学校在师资、学科和科研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合于国防生成长成才规律的教育教学体系,提高国防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军政理论素质,发挥文化育人对于国防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确保国防生成长为适应部队需要的优秀人才。

4.1 根据军政训练大纲要求优化国防生人才培养方案

着眼于军队现代化建设、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人才的需求,我校根据军政训练大纲要求优化国防生人才培养方案,将《国防生军政训练大纲》规定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将国防生的14门军政课程列为国防生必修课,并实时增加与军队信息化建设、联合作战、体系对抗、军事谋略等相关教学内容,确保国防生得到全面系统、实时有效的军政教育。同时,利用我校已有的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对国防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依托军教院对国防生进行扎实的军政训练,依托中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对国防生进行深入的人文素质培养,建立了涵盖专业教育、军政训练、人文素质培养等三个模块的国防生培养方案。

4.2 依据军队高素质军事人才需求优先配置优质教学资源

秉承重点学科优先向国防生倾斜、名师专家优先为国防生施教、先进教学科研设备优先国防生使用、优质资源优先向国防生开放的原则,选任教学经验丰富、科研与教学成果拔尖的教师为国防生讲授专业课程,且担任国防生的新生成长导师,提升国防生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和军事理论素养,确保“名师出高徒”。通过统筹调配,把最好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用于国防生的教育教学,选派专业素质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国防生专业导师。在承担国防生培养任务的7个专业中打造了“电子技术基础”、“兵器概论”、“机床数控技术”等近10门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以此发挥国防生在部队信息化建设、武器装备技术革新和科研攻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3 转化军工办学和兵器学科专业优势为国防生培养优势

我校拥有国内兵器系统配套最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即兵器类七大本科专业(枪械、火炮、弹药、引信、火炸药、信息对抗、装甲车辆)、“兵器科学与技术”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4],学校的国防科研成果长期应用于我军武器装备研制、“神舟”、“天宫”、“嫦娥”探月卫星等重大工程,独特的专业优势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国防生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学校将国防生的招生计划重点向优势特色军工专业投放,针对国防生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加有“军味”的课程内容,开设一些与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与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衔接、符合信息化战争发展特点的专业课程[5]7,促使国防生了解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技术现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点,让国防生的专业学习更加贴近部队需求,提高了国防生信息化军事素养。

5 构建文化素养、优良作风、身心健康提升的素质拓展体系

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国防生要成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必须在强化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素质的同时,拓展文化素养、作风素养、身心素养等各种能力素质。我校在七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注重通过多种渠道,让国防生接受“人民兵工第一校”深厚文化积淀和优良办学传统的熏陶,不断提高国防生各种素养,陶冶国防生高尚的军人情操,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5.1 坚持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来丰富国防生文化生活

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邀请知名专家介绍我军优良传统和辉煌发展成就;请老领导、老校友介绍我校发展历史和我校“太行精神”的内涵,传承兵工精神;请在校读研的现役军官介绍成长经历,认清我军新军事变革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强使命感;组织国防生深入兵器集团下属企业实习、参观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使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兵工精神;组织国防生参观弹箭陈列室、枪械陈列室、火炮陈列室等,利用我校光荣的历史和兵工精神,点燃国防生的奉献激情。[6]开展军事色彩浓厚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战斗影片赏析、英雄故事讲演、军旅诗词诵读;组建红蓝军军事对抗小组,研究经典战例,分析世界军事动态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开展战法战术演练,强化敌情意识,提高胆识谋略;举办“送战友”文艺晚会,激发青春热血,焕发昂扬斗志。

5.2 将军营文化建设作为培养国防生作风纪律意识的重要手段

坚持把学校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与部队作风纪律建设的严格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营造浓厚的“军营”文化氛围,把军营文化建设作为纪律作风意识养成的重要内容,始终把军人作风贯穿到国防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以军队条令条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基本依据,按照内务管理正规化、集合站队整齐化、一日生活制度化、举止称谓规范化的要求,严格落实一日生活、请假销假、内务检查、晚点名、早操、体能训练等制度,从点滴养成中培养国防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服从意识和军人作风。

5.3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国防生过硬的心理素质

组织国防生学习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带兵实践中应用心理学;建立国防生学员心理档案,组织经常性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力量,抓住入学、集训、毕业等关键节点和家庭变故、学业下滑、感情受挫等重点人员,做好心理素质筛查、疏导、干预和谈心;将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纳入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定期组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帮助国防生提高自我疏导、自我调节、自我较正的能力。

经过13年的国防生培养实践,我校国防生培养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培养质量走在了全国依托培养高校的前列。我校为部队用人单位培养输送了两千多名优秀的毕业国防生,他们以合格的政治素质、优良的工作作风、严明的工作纪律、过硬的军事素质为学校赢得了赞誉,以“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工作表现赢得了部队的好评。实践证明,依托中北大学国防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国防生,适合于军队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求,更适合于目前中国新军事变革和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人才需求;中北大学探索建立的集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军政素养于一体的国防生人才培养模式,对完善中国特色的国防生人才培养体制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1]侯涌.国防生培养模式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2]袁才杰.广东省国防生培养模式优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3]张春平,柴勇.为国防生聚集正能量——山西省军区选培办组织国防生开展“坚定信念、铸牢军魂”主题教育纪实[J].军队党的生活,2013(8):86-87.

[4]尹建平,王志军,李晓杰.兵器学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89-92.

[5]蔺玄晋.中国特色国防生培养体系研究[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4.

[6]曲家惠,金浩,李桂春,等.发挥军工院校优势,拓展国防生专业素质培养——以沈阳理工大学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7):30-31.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4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其它文章
罗尔斯公平正义观的证成与反思——兼述桑德尔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批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