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发展中的学科群建设

2015-08-15 00:52何国本李远星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研究型国防交通

何国本,王 淼,李远星

(军事交通学院国防交通系,天津300161)

大学是基于学科的集合体。学科建设是大学各项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大学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处于发展转型中的大学,学科建设是重要的推进剂,必须作为大学转型发展中的龙头工程来抓。

1 学科群产生的必然性

1.1 学科群的涵义

20世纪70年代,日本筑波大学诞生了学科群组织。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实施,国内许多高校出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提出并开展了学科群建设。所谓学科群是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多个学科的组合[1]。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它们可以是同一学科门类的,也可以是不同学科门类的。

1.2 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涵义及其学科特征

依据大学科研程度和研究生的拥有量等,高校大致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职业型四类。如果除去专科院校,则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大学主要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3类。

教学型大学是指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全日制大学。它以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为主体,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即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研究型后备人才,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少量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一定数量的专科生[2]。教学型大学学科是基于专业导向、围绕着专业建设进行的,即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科专业的办学水平,增强科研能力,各学科和专业在部分研究方向达到地区或国内先进水平。与不同类型大学的同名学科相比,要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实现差别化、寻找新领域、或者交叉领域,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取得突破、形成特色,实现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的发展。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大学,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之间,是以培养有研究潜力、具有一定复合知识的技术应用与开发高级人才为主要任务,在培养的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重,学科门类以多科性和综合性为主,学历教育一般都涵盖博士、硕士和学士完整层次的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拥有一批省、部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部分特色优势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并围绕特色学科形成学科群。是区域、地方和行业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在某些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承担着国家、省部大型项目,具有一定数量的标志性国家科研成果。

1.3 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过程就是学科群诞生的过程

大学的目标定位是建立在自身具备的水平和条件之上的。能够提出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目标,大学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学科建设上表现为:学科门类增多,学科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在某一科学领域存在交叉、融合的学科;特色优势学科达到相当的水平,有一定的学术声誉,成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具备产生学科群的基础和条件。在科学研究上表现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部分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优势专业积极申请前沿性、引领性科研项目,正由单打独斗承担单方面、低层次课题向集智攻关承担高层次、综合型大项目转变,趋于打破学科壁垒、共享资源、整合力量、提高科研水平、获得标志性重大成果,向教学研究型大学靠拢。这为学科群的产生提供了动力。在重大科研项目的带动下,在相当学科规模和水平的基础上,人才、知识、设备自行整合,势必要进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跨越原有学科界限的、由若干个具有某种同一性的学科有机组合而成并体现着新的学科生长特色的载体——学科群。

2 学科群建设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2.1 学科群建设的意义

学科群是学科综合化发展的新趋势,对学科建设、大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教学型大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一是促进学科发展。学科群发挥群体效应,拓宽学科领域,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产生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为学科保持优势和增加活力提供可持续性动力,与教学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需求高度一致。二是有利于人才培养。学科群内不同学术思想的相互交融、不同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鉴以及各种理论在不同学科间引用都会撞击出创新的火花,这不仅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环境、拓宽了知识面,同时也为产生新观点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三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归根于科研的创新能力。学科群的建设能促使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由此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学科群建设是推动大学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应该作为大学建设的主要抓手,集中力量、加大投入,以期取得明显成效。

2.2 学科群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乏学科群成功建设经验,一些教学型大学在学科群的建设中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学科群建设指导不力。教学型大学较多的是单一的学科建设,缺乏对学科群的认识,不能准确判断学科群建设阶段特征,突出重点,提出学科群建设方向。二是学科群建设基础较弱。向教学研究型转变的大学,学科建设仍是以扩大规模为重点,力图建立更多的学科,以致资源使用分散,使得学科实验室很难有足够的财力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大型专用设备,无法形成规模,无法形成集约性平台。三是学科群建设梯队分散。向教学研究型转变的大学学科人才的管理以行政组织为主。学科群建设没有行政单位来承担,学科群人才梯队没有组织保证,人才的组织形式是一种自由组合,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人才梯队。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科群的快速建设,影响了学科群作用的发挥,延缓了大学的转型发展。

3 学科群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学科群理论研究

学科群的产生,先有实践的基础,后需理论的概括规范。扶持和建设一个新的学科群,必须加强学科群理论研究。应用系统理论,研究学科群内部学科之间、学科群与其他学科群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学科群产生、发展、壮大的特点规律。深入分析本大学学科群建设发展的现状,准确判断现阶段学科群建设的特征,针对性提出建设的规划,明确方向、目标,促进学科群快速有效地建设发展。同时要及时总结理论研究成果,编写出版学科群基础性、标志性专著。

3.2 构建学科群结构体系

学科群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知识群,没有固定的结构、规范的内涵。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承建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时期,同一学科群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必须站在大学的全局,分析大学学科现状,准确把握学科群建设的阶段性特征,界定学科群内涵,凝练研究方向,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科群结构体系。

以军事交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国防交通学科群结构体系的构建为例。按照学科群内涵界定的原则,学院国防交通学科群的内涵,既要反映国防交通的本质,又要充分体现学院学科建设发展的水平。首先,掌握国防交通的概念。2011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规定:国防交通是根据国防需要,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和邮电通信等交通运输行业及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其他领域,组织进行建设、管理和资源使用的活动。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和邮电通信组成,用于国防目的的交通体系[3]。《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军事交通运输分册》中规定:国防交通是国家交通中为国家防卫和战争服务的交通体系。国防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基本内容包括国防交通建设、交通动员和交通运输保障等[4]。角度不同,国防交通的表述也不尽一致,但涵义的理解上是一样的,即国防交通存在于国家交通之中、为国防服务、具有军民融合建设发展的特点;涉及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邮政、电信行业;专业人才具备工程、管理、勤务、指挥的能力要求;涵盖工学、管理学、军事学知识门类。其次,分析学院学科现状。学院现有工学、军事学2个学科门类,军事硕士、工程硕士2个专业领域。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均是军事后勤学和机械工程,军事硕士是军事后勤和军事装备2个领域,工程硕士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动力工程、物流工程和项目管理等6个领域。结合以上国防交通概念的解析,学院现有学科中与国防交通联系紧密的有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和军事后勤学中后方专业勤务学科。最后,构建学院的国防交通学科群。学院国防交通学科群应以交通运输工程为主体,以后方专业勤务、国防动员学(待申报)、机械工程为补充,融合发展。按照勤务与工程“融合建设,军工并举”的思路,推进交通运输工程主体学科与后方专业勤务等补充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交通建设贯彻国防要求、交通保障勤务、交通动员、交通设施防护抢修抢建、国防交通信息建设等五大研究方向。深入研究交通设施建设贯彻国防要求,铁、公、水、空保障勤务,交通动员组织与训练,交通设施抢修抢建理论与技术,国防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等内容。构建内容、方向、学科群梯次分明,且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三级学科群体系。

3.3 加强学科群条件建设

条件建设是学科群建设发展的基础。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新的信息,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无从谈起,高水平的人才也很难发挥作用,学科群建设的水平也就很难提高。向教学研究型转变的大学,不具有研究型大学的整体办学优势和全方位发展的实力,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自身的实际,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先在某些重点学科专业以及重点研究领域,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加强建设,突破一点或几点,形成特色和优势,以带动大学整体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特别是要加强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的建设,要对重点建设学科群依托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应当与大的科研项目结合,跨学科、重综合、力求创新、形成特色,成为学科群建设的基地。还要注重加强学术环境建设。大力提倡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提倡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学术胸怀,提倡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倡尊重学术、尊重人才的风气,形成宽松、民主、包容的学术环境,形成开放、共享、交流、合作的学科群建设的生动局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学院国防交通学科群建设,以军队“2110”工程、总后“530”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和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为依托,大力加强国防交通学科群条件建设,新建国防交通地理信息技术实验室、交通基础设施与载运工具贯彻国防要求评估实验室、国防交通工程设施检测与评估实验室、国防交通网战损综合评估实验室和铁路军事交通工程技术咨询中心。力争1个实验室达到军队重点实验室水平。

3.4 优化学科群人才梯队

人才梯队是学科群建设的根本,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必须按照学科群建设的目标进行。使人才梯队建设服从学科群建设的要求,要按照学科群建设的整体规划,培养和引进具有相应数量和学科分布的人才;要按照学科群的层次,提出不同学科的技术职务和学历层次要求,设置相应的技术职务岗位,引导和促进人才梯队按学科合理配置和优化结构。人事部门应按照学科层次编配专业技术干部队伍。优势学科应该有优势的人才梯队。重点学科人员的编制数量以及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和博士生的比例,都应该高于一般学科。组建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努力造就一支数量适度、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术人才队伍。学院以学科群为单位,设立了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四级学术岗位。四级学术岗位人员共同决策学科群建设的发展方向,制订政策,承担学科建设项目。制订四级学术岗位遴选标准、程序,明确享受的权力和承担的义务,充分发挥了学术权力的作用。建立了稳定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为学科群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4 结语

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群是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成功的重要标志。转变过程中,必须克服学科群建设经验不足、缺乏理论指导的困难,加强理论研究,科学构建学科群结构体系,加强集约性平台等条件建设,构建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加快学科群的建设发展,为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1] 陆爱华,骆光林.对工科院校学科群构建问题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6):45.

[2] 时明德.中国教学型大学的特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2):60-63.

[3] 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20.

[4] 赵占平,张伟,严立军,等.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交通运输分册[M].2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23-28.

猜你喜欢
研究型国防交通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防小课堂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中国研究型大学经费筹措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