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鲁拉·帕力哈提 玉素甫江·克然木
(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本文拟从医科类大学生思想观念受到的冲击、医科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软肋和加强和改进医科类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举措三个方面对医科类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分析。
目前医科类在校大学生的主流群体是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但随着社会开放使各种思潮涌入,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中西文化碰撞引发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冲突和烈变,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不断的冲击。
一是国内社会急剧转型带来的冲击。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开放使各种思潮涌入,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处在一种盲动、善变的过程中,浮躁、彷徨等情绪和心理在许多学生中存在,一部分学生开始产生了信仰危机,甚至失去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自信、继承和发扬,丢失了信仰,理想信念迷茫、价值取向歪曲、艰苦奋斗品质流失、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现象在大学生身上彰显开来。近年来网络、媒体炒作和曝光“马诺门”、“兽兽门”,“李刚是我爸”、“富二代”等现象,其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宣传,“拜金”、“献身”、“拼爹”,一波又一波的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把本来就对前进中的困难估计不足、对一些社会问题看法比较偏激、容易放大社会阴暗面的学生推入了更加迷茫的“深渊”,使改变了原有的观念和想法,理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面临重塑,信仰危机膨胀漫延。
二是行业不良现象带来的冲击。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很少有人一生中没有进过医院。但近年来,被称为“白衣天使”的医务人员,由于竞争的压力、金钱的诱惑,有的竟改变了救死扶伤的初衷,职业道德沦丧,灰色收入远远高于工资收入。诸如“大处方”、“药品回扣”、“红包”、“强制检查”、“无病找病治”等不良现象日益严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都对时刻关注就业前景和环境的医科类在校大学生来讲,起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不时冲击着免疫力本就不足的学生的思想道德沦理底线[1]。医生职业环境变得十分恶劣,医生职业遭受严重打击,在全国医疗行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对在岗医生的职业行为产生的直接影响,而从更深层次,更严峻的是对目前医科类在校大学生来以及以后立志献身医疗事业的学生的职业选择的巨大影响。媒体过度亦或不负责的报道,又在一定程度上直到了“示范”作用,反而起到“南辕北辙”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反而公然致力探讨如何“钻空子”、规避“风险”,冲击力极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引导医科类在校大学生,经常给予正确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亟需通过加强和改进医科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之。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医科类在校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新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软肋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结合。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不少医科类在校大学生承受能力差、面临问题时的应对能力差、各种心理压力日益增强,心理不健康呈上升趋势,校园内“自杀”、“网迷”等异常情况常见媒体。[2]时常会听到学生会这样讲:“父母不太理解我”、“某个人不认同我”、“活太累、没意思”等,这些归纳起来,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缺乏同步。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又有不同之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促进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调理人们的身心,培养人们适应现代节奏生活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如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结合,就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使大学生个体参与性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教育,培养心理素质,增强个体的适应性和调适能力,就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缺乏应的结合。纽曼曾指出:人文教育追求的是心智上的卓越,受到完备的人文教育会使人“拥有受过教养的心智,精致的品位,正直、公平和冷静的头脑,以及生活行动中的高贵而又有理性的姿态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博大知识的固有性质。它们正是一所大学的目标。”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倾向于专业课教育的相结合,而忽视了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相结合,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标准化”的推动功能,追求“标准统一”的教育效果,忽视学生内心深处丰富多彩的个体特点与感受,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尤其是近年来社会对医科类大学的要求和期待过于注重实用、功利,人文教育被专业教育遮蔽;人文教育的缺失,已成为一种理性上的缺乏。因而在这种客观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医科类大学生往往是技能单一,机械冷漠,视野狭小,心智和思维僵化。而同时受到良好人文教育的人则恰恰相反,这样的人不仅有思想有超越意识,而且有社会责任感,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专业素质能力。
第一,要注重医科类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互相促进的,健康的心理必须以良好的思想素质为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正在于塑造和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健康的心理能起到促进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形成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医科类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
一是要注重从医科类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入手,寻找突破口,实事求是地分析当前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掌握思想观念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研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专题调查和心理问题大讨论等活动,着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心理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普及等。
二是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跟踪反馈,随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烦恼,引导他们从心理上摆脱各方面的压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并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第二,要注重医科类在校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会从事医务工作。一个人文素质较高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会诊治病人的病,还会关注患者的感受,理解患者,能给病人增加信心、希望和力量,患者也会信赖医生,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这样会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同时对缓和现在日益严重的医患冲突现象也会有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就需要医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素质,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因此对于在校的医学生来讲,这就需要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前提下,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修养,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从而为将来从事的职业和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的基础。
总之,加强和改进医科类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刻不容缓,任重而道远。我们就必须加强对医科类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医科类在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以促进医科类在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卫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培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1]王振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初探[J].中外健康文摘,2008,7.
[2]陈华伟,周艳球,汪传信.基于心理需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