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会,李 强,王若宇
(1. 盐津县牛寨农综站,云南 盐津 657500;2.盐津县柿子农综站,云南 盐津 657500)
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为全国茶叶生产最适宜区之一,也是小叶茶分布集中的县之一。
据全省茶叶资源调查显示,盐津县牛寨乡境内现存有距今约300年的栽培古茶树。解放前,茶叶生产没有规模,也没有市场,完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解放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宣传、组织下,盐津茶叶生产迎来了生机和活力。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盐津茶叶根据国家生产计划,生产的茶叶主要供应西藏及四川部分藏区的紧压茶。1966年北京茶叶工作会后,盐津县成立了茶叶生产指导组,期间曾创办大丫口、烂坝子茶厂以及66.67hm2以上面积的尖峰岭新华茶厂等,面积33.33hm2以上的茶厂有18个。其间,四川高县、筠连开始发展茶叶生产,并选派大批技术人员到盐津学习茶叶生产管理、加工技术,盐津县也派大批技术人员到高县、筠连指导茶叶生产。进入七八十年代,盐津县茶叶产业大幅度萎缩,毁茶种粮、毁茶种烟的现象比比皆是,人为的影响使茶叶生产步入低潮。
20世纪90年代初,盐津县委、政府根据全县经济支柱产业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实际情况,提出“背靠大山、面向市场,苦干几年、奔向小康”的发展思路,开始产业结构调整,明确提出发展茶、桑、倍、果、竹5个3333.33hm2发展目标。力争建成产、加、销一条龙的经济林果产业,改变盐津单纯烟经济、烟财政的现状。经过不断发展,盐津现有茶园面积5800hm2,初制加工茶厂75个,干茶产量达1808.6t,形成了全省最大的小叶茶生产基地。
进入21世纪,盐津县委政府根据云南省西部大开发实施战略,计划至2010年茶叶发展到6666.67hm2,盐津茶叶生产又一次面临升级换代,将朝着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由盐津县茶叶公司生产的“苗岭碧芽”荣获成都第二届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农业部在杭州举办的“中茶杯”评审会上,“苗岭碧芽”“摩崖银毫”又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大大提高了盐津茶叶的知名度,“云雾山中出名茶”就是盐津县茶叶的真实写照,也证明盐津茶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1)种植水平低,无资金投入,更谈不上科学管理,致使老茶园、低产茶园较多。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及无公害茶、有机茶推广滞后,种植面积小,名优茶产量甚少,不及总产量的1%;单产低,比全省平均亩产少8kg左右,产值比茶叶产业发达地区低10元/kg左右,整体经济效益低。
2)机制不健全。茶叶产业还没有真正步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基地、公司、农户没有很好的整合,更没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意识,造成彼此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没有形成双赢的局面,这是盐津县茶叶产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3)茶叶加工企业不规范,未真正起到产业龙头作用。除盐津县茶叶公司和兴隆分水岭茶厂在生产技术上有所进步,设备有所改善外,其他茶叶加工厂还处于传统工艺、传统产品阶段,生产设备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4)有优秀品牌却没有带动产业发展。由于科技力量不足,致使盐津茶叶产量和质量得不到提高。盐津茶园面积大,茶叶天然品质好,但由于管理落后,单产低,再加上粗加工设备陈旧、工艺差,鲜叶产量和粗加工毛茶质量上不去,导致茶叶、制茶效益低。盐津县茶叶公司生产的“苗岭碧芽”“摩崖银毫”“寒烟翠苦丁茶”等品牌多次在国内、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银奖等殊荣,却没带动盐津县茶叶产业的大发展。全县茶园单产水平仍然极其低下,亩产鲜叶不到100kg,茶农收入增幅不高,证明盐津县茶叶产业发展还有潜力,也说明茶叶产业发展中还存在问题。
5)管理部门多,协调统一难。原农业局、林业局、农工部、供销社、扶贫办,茶叶公司都在抓、都在管,但真正需要解决困难和问题时,却得不到解决,造成茶叶产业在布局、栽培、管理、加工、销售上很难协调统一。
为把茶叶产业尽快培育成盐津县继“两烟”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应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动力,效益为核心,进行茶叶区域化择优布局,集中连片进行高起点的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化系统开发,促使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尽快解决制约盐津县茶叶产业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把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的观念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观念,发展茶叶产业要着眼于全国和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把只见茶叶不见茶文化的观念转变为以茶文化带动茶叶产业的观念。盐津茶叶产业因多年的培植,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只要进一步投入就能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能让茶农树立种茶能脱贫,种茶能致富的思想。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符合全人类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的大趋势,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培育一批茶叶生产基地乡镇、基地村,夯实产业基地,走专业化、规范化开发的路子。在发展重点上应改造老茶园,建设新茶园,大力推广种植无性系良种茶,对茶园实行科学的标准化管理,实现茶叶生产的优质高产,建设好茶业的第一车间,为生产名牌茶叶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加紧对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增强茶叶的市场竞争力。规范茶叶公司的运作,使其走上基地+公司+农户的农业企业化路子,真正起到龙头企业的作用。
根据市场行情和盐津县的自然气候特点,计划在2009-2010年改建完现有的老茶园、低产茶园3000hm2,2011-2013年新建茶园866.67hm2,至2015年末,使优质茶园面积达到6666.67hm2,到2016年,投产高产优质茶园6666.67hm2,亩产鲜叶达到400kg,年产鲜叶4000万kg,茶农售茶收入9600万元。
县及各乡镇要成立茶叶基地建设领导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副乡(镇)长任组长,主管部门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下设产业办公室,搞好基地茶园建设的组织和协调,并由农业综合站、乡、村、社干部共同组成执行组,负责茶叶产业的实施,形成分管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协调抓,乡、村干部主动抓的组织领导体系,搞好对茶叶建设的引导、支持、协调和服务工作,推动茶叶产业化发展。
市场是商品的最终归宿,商品能否占领市场,除商品自身的品质外,经营体制是关键。为建立规范协调的茶业经营管理体制,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班子、一套实施办法”的五位一体的生产、加工及经营管理模式,克服条块分割、部门制约的体制保障。规范收购、经营渠道,统一收购政策,组建茶叶开发总(或集团)公司,各乡镇设分公司或设立茶叶站,全面负责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及技术服务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另外建立健全抵抗市场风险体制,由县政府和茶叶经营单位共同建立风险基金,以保证茶叶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加强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茶农素质,确保盐津名牌茶达到无公害A级标准。
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市场。浙江以“龙井茶”这个独有品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盐津虽然有知名的“苗岭碧芽”“摩崖银毫”“寒烟翠苦丁茶”等茶叶品牌,但要在国内国际抢占市场,提高效益,还有待进一步创建新品牌,提高知名度,改善营销策略,开辟新市场。
盐津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和农环站要认真调查研究,积极争取支持,建立和完善植物检疫检测设备,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检测设备,在茶叶整个生长周期和加工过程中进行病虫和其他有害生物监测,对进入茶叶生产领域中的农药在销售源头上进行监管,防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用于茶叶生产,对出售前的茶叶产品严格检疫和农药残留量把关,杜绝没有《植物检疫证书》和《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证》的茶产品进入市场,使盐津茶叶真正名副其实,实现其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