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冬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广东 佛山 528300)
景观工程则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最佳表现,而雨水的综合利用是科学配置农村水资源,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前提,因此,景观工程与雨水利用的结合对于现代化农村的建设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景观工程与雨水利用的结合具有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作用。首先,能够加强对农村地区洪水的管理。造成农村洪水灾害的因素很多,单纯的工程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农村的防洪应该在建立生态防洪意识的基础上,积极修建雨水泄洪通道,减少因农业生产活动而造成的洪水灾害;其次,有助于农村河流的科学管理。农村的河流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灌溉和生活用水,而且是农村景观美感的重要载体,聚集着农村浓郁的田园气息。农村河流与城市河流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对于当地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环境,资源,安全以及生态多样性等功能,保护农村生物和景观的多样性是现代农村生态建设的重点;最后,可以减少农村地表径流的污染。农村地区的公共设施远不如城市完善,地面多为土壤的裸露状态,每逢遇到雨水大风天气地表就会泥泞不堪,顺势而下的雨水会将沙土,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带至新的地表水体而造成污染。而雨水的收集利用在很程度上能够降低自然因素对地表径流的污染,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水体水质。
空气质量合格地区的雨水实际上是一种优质水源,其收集,利用以及处理等过程操作简便,能源的消耗量也十分小。雨水的收集利用对补充农村用水与改善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收集到的雨水资源进行相应地处理并达到一定使用标准后,就可以应用到农村景观工程当中,例如,农作物的灌溉,农村绿地景观的用水补充等方面,同时也可以将其运用于打扫,农用机械的清洗等农村居民生活的诸多方面。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节能意识还处于一个较为薄弱状态,人们对于节能减排的认识不够深刻。景观工程与雨水利用的结合是现代农村节能建设的重要表现,因为雨水的收集利用本身就是一种低能耗的水资源回收利用手段,能够有效地缓解农村地区的用水紧张问题,增强人们对于节约资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识,而且还能减少雨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净化农村周围的生态环境。此外,农村景观是一项耗水量较大的工程,仅仅依靠地下水维持其巨大的需水量是远远不够的,地下水资源的量只会逐年随着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的不断索取而减少,雨水虽然不是农村地区用水的主要来源,但如果其收集利用合理,也将会是效益十分可观的一笔水资源,这些水资源完全可以用作农村景观工程的水资源补充,从而节约了等量的地下水资源,符合生态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雨水对于地表的径流污染属于非点源污染的类型,具有突发性,随意性以及不连续性。用于回收再利用的雨水首先一定要达到相关的水质标准,雨水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雨水回收利用的可操作性程度。化学研究数据表明,初期雨水的水质易受空气中污染物的影响而变得较差,回收利用的意义和价值不大,而中期和后期雨水的水质普遍较好[2],因此,为了降低雨水回收利用的难度与成本,大多数情况下的雨水回收工程均采取了初期雨水弃流的措施,即将收集到不符合回收标准的初期雨水进行就地截流,让其自然重新渗透到地下,以补充地下水资源,避免雨水的径流作用污染地表的其他洁净水资源。
雨水的蓄积利用指的就是通过在地表或者地下修建各类集水设施,以经济与生态的综合手段合理地收集地表的径流,依据相关的水质处理标准将这些收集到的雨水进行相应的净化处理后储存起来。该做法最突出优势就是既能将具有不连续性和不稳定性的雨水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稳定持续供应的水资源,而且还能合理地调节雨水季和非雨水季水量的平衡。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储存起来的雨水可以代替高品质的地下水资源被运用到农村景观的用水当中,例如,农村绿地的灌溉以及景观的水体补充等。
雨水的渗透利用是农村景观工程当中的一大具体应用。雨水渗透指的是通过地表的渗透作用或者借助相关的渗透辅助设施使雨水下渗到地下水层与浅层土壤当中。雨水渗透利用主要可以分为雨水的自然渗透与设施辅助渗透这两种方式,其中,农村绿地是最佳的雨水渗透设施,特别是高度低于周围路边设施的农业绿地来说,对雨水的利用将会更加充分合理,能够创造出最佳的生态效益。农村绿地与城市的钢筋水泥建筑相比较,属于非硬化的地面,是雨水下渗的重要途径[3]。将截流下来的农村雨水经过引流后注入农村绿地,然后再通过相应的途径和手段例如提高农村绿地植被的覆盖量,建造渗透管道和水井等,这些均能够有效加大绿地土壤的蓄水量,这也是雨水生态化利用的最佳手段。
我国的经快速济增长加快了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因此农村建设的重心绝不再是单一的发展农业经济了。将高效节能的雨水利用系统与农村的景观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农村地区水资源匮乏以及补充地下需水量的重要创新,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景观的使用性能,对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1]李琪.全国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及其发展 [ 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12(2):162-163.
[2]林方喜,张燕青,李章汀.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林业科学,1998,3(3):155-156.
[3]吴东,吴体焕.雨水生态化利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福建建筑,2010,23(16):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