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菁斐 范 宁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1;(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石家庄 050000)2
洛阳,自有建置以来城市的营建和发展一直与自然山水有密切的联系,境内山川纵横,自古就有“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根据《湿地公约》,可将洛阳湿地划分为远郊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远郊自然湿地主要是以河流为主,洛阳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汝河四条河流,7500余条水的干支流和河沟、山涧、溪流纵横其间。人工湿地包括水库、人工河渠、稻田等,近些年在自然环境的支持下,人工营建的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库、陆浑水库、故县水库等,跟自然水环境一起形成了洛阳独特的水系资源,孕育了多样化的湿地生态系统。
近几年,洛阳市政府致力打造“水韵洛阳”,在新区城市建设中规划有“四干九支三湖”,即四条输水干渠,九条景观支渠,以及会展中心湖、隋唐人工湖、体育中心湖,并在2011年,启动投入建设洛阳龙门国家级湿地公园。
1.2.1优势 (Strength)
洛阳自古为“天地之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对外联系多元化的区位优势。区域内地形多样,塑造出了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如:黄河小浪底旅游风景区、白云山等。除此之外,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洛阳,人文资源众多,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并且,从1983年起,每年牡丹盛开时节都将迎来盛大的牡丹花会,牡丹已成为洛阳重要的文化和旅游项目,带动着其他旅游产业的发展。
1.2.2 劣势 (Weakness)
旅游产品开发种类单一,各类生态湿地旅游产品仍以观光为主,对不同区域湿地的教育、科研、历史以及周边环境的开发和挖掘不够,缺乏旅游产品定位,不能给游览者一个鲜明的、富有特色的旅游形象;基础设施不完善,基本食住行的必备设施尚未配套,现有的设施难以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受省会城市的影响和限制,郑州完备的文化产业,给洛阳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1.2.3 机会 (Opportunity)
近年来,洛阳市政府对城市的生态建设较为重视,大力培育区域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体系。另外,也将开发重点转移至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和主要资源开发区等,加强了物种资源利用、资源开发的监管,优化生态建设的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除此之外,洛阳大力开展节庆文化资源的开发,例如:每年阳历4月10日一5月10日的洛阳牡丹节、6月中旬一7月中旬的小浪底观潮节、9月27日一10月27日的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这些节庆活动,都是以洛阳的文化背景进行开发的,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带动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湿地旅游在考虑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时,不仅要注重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利用,而且应该掌握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倾向,在提供优美生态环境时,建立起使生态旅游者能够参与的新型观光结构,根据不同的湿地景观特点推出相应的湿地旅游开发模式。
2.1.1湿地观光游览
洛阳市域内湿地类型众多,由于其区域、地形、水文条件、人为干预的状态不同,其展现出的景色各有不同,有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水、广阔的黄河滩涂、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源远流长的河流、溪涧等,每种湿地所展现出的姿态和带给人的视觉享受完全不同,可根据湿地的差异性进行自然特色的挖掘,打造全方位的湿地观光模式。
2.1.2 动植物游览
洛阳湿地不同形态的水域资源为各种生物提供着良好的生境和栖息地。可在不破坏原有植物群落基础上,利用湿地资源培育多样水生植物,诸如芦苇、荷花、水葱、香蒲等,每个季节呈现不同季相,在区域里形成植物观赏游览线路。另外,洛阳湿地中鸟类资源丰富,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就有数十种之多,可以加大生态观鸟旅游开发力度。除此之外,还设有大鲵自然保护区,这些都为湿地生态旅游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资源。
2.1.3 生态农业观光
湿地生态农业,尤其是高科技的生态农业,具有极强的观光性和可参与性。以洛阳湿地资源和自然景色为依托,把农业作为旅游的主题,以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为中心,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旅游服务为手段,在提升传统农业的同时,培植名贵瓜果、蔬菜、花卉等。还可以建立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等,为游人开放成熟期的果园、菜园,组织观光农业游,提供观赏和研究农业生态环境的场所。
2.2.1乡村文化体验
由于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追求、经济基础的不同,乡村相对于城市有许多独特的文化表现。从民居到饮食、从民俗到宗法制度等都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气息,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区域特色。
洛阳湿地生态旅游区大部分临近乡村,目前城市人生活的环境大都处于钢筋水泥的包围之中,乡村的田园风光和恬静的生活是城市居民所向往的,洛阳湿地生态开发则可在区域内保留一定的居民生活区,并在此建立乡村民俗农庄,组织参观或参与农事活动,如捕鱼、狩猎等。让久居城市的游客体验耕种的乐趣,品尝农家美食,居住农家小屋,参与农家娱乐,充分体验浓郁乡村风情。
开发湿地保护区周围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如婚庆、古庙等,让游客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了解区域内独特的民俗民风,获得原汁原味的旅游体验。
2.2.2 历史古迹体验
洛阳区域内历史古迹众多,可以将这些历史文化遗迹进行梳理和宣传,各湿地生态旅游可结合周边古迹进行组团式的旅游体验方式。根据湿地所在区域,规划出相应旅游路线,让人们在游览活动中,接触自然、体验文化、了解历史。例如:黄河小浪底生态湿地位于洛阳市孟津县境内,黄河文化、河洛文化是小浪底风景区的特色,在其附近有龙马负图寺、汉光武帝陵、王铎故居等景点。陆浑水库位于洛阳市嵩县境内,可结合二程故里、伊尹祠等古迹。除此之外,各县境内以及市区都遗存有大量古迹,洛水、涧水、伊水流经区域众多,可根据流域内古迹遗存情况进行旅游线路的规划。
生态旅游强调接近自然、亲近自然,充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利用湿地众多的河流、湖泊、池塘开展垂钓、观赏莲花、采摘莲子;建立农业示范园,种植各种温带水果,供游客在成熟时采摘,开展农家乐休闲游。这种休闲度假式的旅游方式能够很好的放松人们的身心,为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
2.4.1水上游乐活动
湿地生态旅游主要集中在湖泊、河流、沼泽地、滩涂和近海岸水域。利用人们的亲水性,开展系列水上游乐活动,在不影响湿地自然生态发展的基础上,建设游乐设施,在水库、湖泊这些人工湿地区域,组织开展快艇、摩托艇等游乐设施,河流湿地可在特定时间开展一些水上竞技运动,黄河湿地也可利用其独特的湿地环境,增加一些探险性质的活动,例如:黄河漂流,除此之外,还可在一些区域设置一些静态的水上游乐活动,例如:钓鱼,使人们在观赏风景的同时,身心得以放松,体会旅游的乐趣。
2.4.2 科普、文教基地
由于湿地自身生物资源丰富,是天然的动植物大课堂,可以在湿地保护区内设立试验区,建立科学考察点,供科研人员进行湿地生物状况研究。并在湿地缓冲区和外围区设立生态湿地博物馆、湿地珍惜动植物博物馆等,再结合生态农业,将其发展成为科普、文教基地,集中展示湿地文化、动植物稀有品种、农副产品,让人们游乐、观赏之余增加知识及环保意识。
2.4.3 拓展训练基地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单位对员工的团队意识较为重视,很多企业在人才进入工作环境之初或在工作的某一阶段会以开展拓展训练的方式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洛阳湿地生态开发可以借助湿地特有的优良环境,在湿地外围建立拓展训练基地,展现旅游产品开发的全面性。根据洛阳湿地风景区的类型、区域进行针对性的旅游产品设计,例如:黄河小浪底风景区要突出其水利枢纽工程的地位以及黄河文化等,洛河、伊河、涧河等河流可在城区内围绕建立城市湿地公园,为城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场所,发挥其城市生态效应,体现城市文化;水库类湿地则多发掘其区域内文化、风俗民情以及游乐设施的开发等。除此之外,要在整体上进行层次性、系统性的合理规划,注意旅游核心产品、品牌产品与辅助产品的互补,形成整体合力,避免产品相互间同质化,造成近距离重复的局面。
对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课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在理论方面,进一步充实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的基础理论,对洛阳湿地进一步的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1]周国忠.绍兴镜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J].湖泊科学,2007,19(5):622一626.
[2]安传艳,梁留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以河南省黄河湿地为例 [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266-26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