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小草
党风正,则政风民风正;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正,则人民群众心气足。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希望,他们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对党的事业的认同与支持。年轻干部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需求,坚持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应当具备习总书记所提倡的工作作风。
年轻干部要带头求真务实。习总书记在《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中提出:“现在全省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年轻干部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把求真务实贯彻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之中,坚持知行合一、密切联系群众,在思想上要求实,解决好“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问题,敢说真话、说实话,敢查实情、报实情,敢面对现实和承担风险。在作风上要务实,要养成真抓实干的习惯,工作靠抓,事业靠干;要养成立说立行的习惯,做到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要养成以身作则的习惯,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做到,身先士卒,以实际行动作为无声的号令。在工作上要落实,要从抓结合上抓落实,从抓具体上抓落实,从抓深入上抓落实,从抓督查上抓落实,从抓示范上抓落实。
年轻干部要着眼细微。习总书记在《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中说:“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年轻干部加强作风建设,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要从小事做起,眼要低,手要高,要从小处着眼,在做中摸索规律,掌握技巧,才能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才能办好大事。“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积小胜为大胜、化量变为质变,是共产党人一贯秉承的哲学智慧,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和“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注重自觉从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事、小节和细节做起,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过硬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
年轻干部要主动下访。习总书记在《基层干部要把好信访第一道岗》一文中指出:“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主动下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每个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为群众解难。”年轻干部书本知识多而实践经验少,容易犯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的毛病,深入基层主动下访是改变这一毛病的有效途径。年轻干部主动“下访”是转变工作作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具体体现。年轻干部主动下访要放下架子主动深入到群众中间,与群众多谈心、多交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在与群众闲谈中闻过与非,从而找准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真转真改。年轻干部与群众交心交友了,工作的利弊就可以看得更到位,工作方法就能得到很好的改进,工作的成效就明显了。
年轻干部要倾听呼声。习总书记提出:把群众的呼声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需求,坚持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有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群众需要什么就重点帮助解决什么。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群众表达意愿的欲望在增强,年轻干部只有虚心倾听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才能科学决策,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悉心倾听群众呼声,要带着感情、带着尊重去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善于听不同声音,要容得下尖锐批评,能够听真话,牢记“兼听则明”,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愿、我有所为。
年轻干部要自身过硬和不断提升。习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时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年轻干部要思想过硬,坚持理论自信,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增强自己的党性觉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毫不懈怠,矢志不渝。要作风过硬,就是思想作风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工作作风高效、务实,拼搏进取;生活作风严肃端正,健康向上。要能力过硬,想干、会干、能干、善干,是行家里手,有克服困难、打开工作局面的能力,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能力,有卧薪尝胆、带领群众实现奋斗目标的能力,有与时俱进、掌控全局的能力。要学习过硬,勤于学习,挤时间学习,把学习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善于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科学;做学习的模范,当学习的标兵,成为学习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