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婷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贫困地区农地流转问题研究
——基于湖南省隆回县横板桥镇曾家村的调查
刘玉婷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为了理清隆回县横板桥镇曾家村的农地流转的现状和制约因素,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曾家村农地流转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其农地流转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调查,农地流转流转范围小,自发性强;农地流转租金较低,农地的耕种用途没有改变;农民不愿意长期流转土地,农业规模经营难以实现是曾家村农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因素有:流转信息不畅;流转行为不规范;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组织管理不规范;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通过规范流转行为,减少流转纠纷;建立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土地流转服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速劳动力就业转化更好的来促进农地流转的更好发展。
曾家村;农地流转;问题;制约因素
农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依法将承包的土地通过一定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或使用权转让给其他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它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1]。
一般来说,通过农地流转,可以克服在家庭承包经营中出现的土地细碎化、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等弊端,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2]。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加强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必然趋势。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旨在引导农村土地 (指承包耕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正有序开展,但是由于隆回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横板桥镇曾家村特有的经济地理条件,土地流转在曾家村的情况如何则需要调查分析。为了了解曾家村的土地流转情况,基于对曾家村106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和国家统计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隆回县政府等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
20 世纪70年代末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使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沿海省份的经济得到大利发展,近些年来,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后花园,隆回县曾家村农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外出打工和非农就业成了曾家村农民最主要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第一,本次问卷调查的106户农户中,有80户农户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均外出务工,在曾家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率高达75.4%。这表明,种地已不再是农民唯一、主要的维持生活的方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农户将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兼顾农地的耕作,为曾家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了极大的空间。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本身造成的土地零散细碎化,经营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凸显出来,传统的男耕女织无法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因此,实现土地的有序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已成为曾家村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隆回县是2014年最新公布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而曾家村又是具有外出务工人口的大村,在本次调查的曾家村106户农户中,自家承包经营地有对外流转的有56户,占此次调查农户的52.8%。在此次调查的106户农户中,家里具有外出务工人员的有80户,高达75.4%。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非农就业的比例比较高,但是农户自己的承包经营地还是留给家里仅剩的劳动力来进行,或者只拿出部分自己精力之外的农田来进行流转,流转的范围不大。且在这56户农户中,土地流转都是自发性的,都流转在亲戚和乡邻之间,同样也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的进行。
在所调查的56户有农地流转的农户当中,流转土地的年租金在200元左右,甚至还有的农地流转是无偿的,流转的年租金非常低。贺振华的调查研究表明,流转土地的年租金与土地的使用效率有很强的相关性。只有租入方的土地利用效率很高时,其获得的土地收益才会高,因此才会支付相对比较高的土地租金。曾家村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比较传统,农作物主要以水稻、油菜、花生为主,耕种方式主要是人耕、牛耕,农地流转后的土地基本还是用于种植水稻、油菜这些基本农作物,用于机械化、大规模耕种的面积特别少。因此,曾家村现有的土地流转也未能改变村内传统的农业模式,未能真正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曾家村有进行农地流转的农户表示,即使在外出务工有稳定收入的前提下,依然有50%的农户也不愿意长期流转土地。曾家村是传统的农耕大村,农户心中传统观念很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饱受无地之苦的农户会觉得土地才是自己生存的根本。由于一些农田流转方不愿意长期长流土地,受让方也无法进行大规模、长期的投资生产,致使曾家村的农业规模经营难以实现。
隆回县曾家村的农地流转没有统一规范的市场,供需双方的信息难以及时沟通。如此次调查发现,农地流转的信息有49%是从村干部口中获得,36%是经人介绍的,15%是通过家人亲戚获得的,流转信息的传播往往仅限于村内,村与村之间的信息沟通甚少。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了土地流转的效率低,交易成本过高。这就使得有传出意愿的农户不容易找到受让方,而需要土地的人又很难找到中意的转出方。影响了村里土地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
从调查的情况看,由于信息沟通的不畅,隆回县曾家村的农地流转都在本村进行,且大多以“口头协议”和“私下自发性”的流转为主,少数流转虽有签合同,但合同条款不齐全,流转程序不规范,且流转后有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现象。这些不规范的流转行为,使各方利益均无法收到法律的保护,造成双方均缺乏长期流转和经营的打算,受让方不愿意增加投入,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农地的大规模流转,大规模经营。
从调查的情况分析,曾家村存在当前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严重缺失,农民的保障被束缚在了农田上。在当前我国城市非农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城市也并不能为进城务工农民解决好住房、就业、医疗、子女教育和社保等各方面问题,农民只能将土地作为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把土地作为在非农行业走不下去的最后一条退路,所以他们在没有足够精力务农时,往往选择将承包地短期租出[3]。而在曾家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会选择把农田直接交给家里的老人粗放的经营,而不愿意将承包地长期租出。
由于隆回县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农地流转市场,在农地流转的过程中缺乏专门的部门或者专人来进行组织管理。在没有专人负责农地流转的管理工作的情况下,导致流转面积无法统计,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征用和土地资源的大量流失。
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之前,隆回县的农户饱受无地之苦。因此,“三分地,七分保障”的观念深入人心。隆回县的农户将土地看成是土地改革带来的恩赐,担心,放弃种植或者出租土地,生活将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在他们没有精力务农时,往往选择将农田粗放的种植或者将承包地短期租出,而不愿意将承包地长期租出。
通过对上述制约曾家村农地流转因素的总结和分析,应该从加大政府的服务意识出发,建立农地流转信息沟通平台,规范流转行为,形成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来促进曾家村的农地流转向大规模,有序的方向发展。
曾家村的农地流转应当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在流转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并经村委会登记盖章后到乡镇土地流转相关主管部门备案。应建立和确保村民的优先权,相同条件下本村村民应当享有优先权,这样在有效保护村民的利益的同时,也减少流转中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同时,对大型企业到农村去圈地搞非农产业的行为要禁止[4],对大企业租地的行为要进行严格的监控,防止资本侵占和损害农民的利益。
针对农地流转服务的复杂性,要积极发展农地流转服务的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流转的信息、咨询、预测和评估等各项工作,减少流转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从而减少农地流转中矛盾和纠纷发生的几率,从而促进农地流转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
通过调查,隆回县曾家村农民,尤其是老人,把土地视为命根不愿流转,因此,要想更好的促进土地流转,政府应当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隆回县政府可以依据本县实际情况,加快建立适合本县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消弱土地的保障功能,消除农民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后的担忧。
隆回县2014年全年实现 GDP126.07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3.9:29.5:46.6[4]。以上数据说明整个隆回县的经济总体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因此一方面隆回县政府要进一步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为本县农民增加非农就业机会的机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农民的收入提高后,农地流转才会大规模进行,农地的大规模集中经营才会实现,所以政府要致力于打破一家一户封闭式的散户经营格局,另一方面政府要注重农民本身要职业技能的培养,鼓励农民进城务工,使农民逐步摆脱对土地的依赖。由此,才能进行土地的长期有序流转。
[1]张云华,《中国农地流转问题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
[2]赵文欣,《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M].农村经济,2001;
[3]张烨,《河北省农地流转问题研究》 [J].中国农学通报,2010.
[4]刘艳,《农地使用权流转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2014年隆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邵阳市政府门户,2015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