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雯 张立明
当代大学生是思想奔放,个性易冲动,遇到挫折容易受到影响和干扰,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及社会地位发生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就容易出现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生活能力差,不懂处理人际关系,和同学老师相处不融洽,有厌学心理,久而久之就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出现了亚健康状态。高校辅导员在管理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服务教育,教书育人,他们的工作在第一线,与学生密切接触,朝夕相处,负责维护学生的健康负责,也有优势心理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
2001年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5年9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委员会的成立是切实推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2006年5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明确写明高校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对学校的生活茫然,初入大学生活,节奏没有高中生活那么紧张,对一时的松弛会不适应,从而会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到了陌生的环境,不懂得人际交往,会与同学或室友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对学校憧憬过高,产生心理落差,失去目标后,心理得不到宣泄。自制力差容易迷恋网络、陷于感情,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而越陷越深。和在面临择业时也会处理诸多问题,在此时往往学生会迷茫,不知如何面对诸多问题,此时就需要辅导员能在第一时间去帮学生面对这些问题能给出专业的指导和排解。只有在源头上发现学生的问题,才能避免发生意外,才能在容易出错时,及时的纠正学生心理。
由于心理问题造成大学生行为偏差的事件有很多,其中发生在寝室内部的最震惊的是马加爵事件。当时如果辅导员能辅导学生正确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像这种发生校园的不良个案还有很多。在这些悲剧背后折射出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够深入、全面。当今社会不仅仅需要有过硬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去面对未来的任何挑战。当然作为辅导员更应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有个专业的指导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所以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1)不要夸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归于心理健康领域的,要正确分析学生的状态,重视心理健康的专业性。(2)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独立的存在,不依附于思想道德修养,它是要通过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所得出的专业指导,不能和任何其他学科混为一谈。同时也不能以点概面的认为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
除了辅导员要有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提供一个让学生可以倾诉的场所。定期组织学生发展心理健康的主题活动,使大家认识到心理健康的意义,从而重视心理健康,会排解心理问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不光是思想政治方面还要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要在不知不觉中树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思,培养他们的素质和向学生展示心理健康的独特魅力,要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心理健康,只有对心理健康产生了兴趣才能进一步培养出学生自身独特的素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也帮助辅导员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通过模拟现场,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这样的活动中不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辅导员发现那些学生是存在问题或容易出现问题,做好备案并要有针对性的交流与指导,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1)首先要明确身为一名辅导员,应该不仅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也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2)要培养辅导员的责任感和挑战现实的勇气,要有专注工作和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强烈意志,培养辅导员的个人魅力和创新探索精神。(3)辅导员要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坚定自己的信念,有颗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事业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4)辅导员应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5)提高德育实效,不仅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能促进高校德育创新,提高德育实效。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互动。
综上所述,辅导员是学校连接学生的重要桥梁,也是离学生最近最贴心的人,只有辅导员有专业知识和勤恳的工作态度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心,才能更好的帮助有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一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建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专业的老师对其进行指导和关怀,作为奋斗在第一线的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坚实的后盾,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使得他们最后成为适用于社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