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强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南宁)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013年的53.7%,年均增长1.02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城镇化水平首次超过50%大关,表明我国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100年才能完成的城镇化进程。然而,我国城镇化增长是一种“伪”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60%的水平。许多农村流动人口转移到城市工作生活,但并没有真正扎根城市和落户城市。农民工就业在城市但户籍在农村,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但根基在农村,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城市,从而形成了“半城镇化”现象。
“半城镇化”是相对完全城镇化而言的,是一种不完全的城镇化状态,是一种没有彻底融入城市的状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作生活,但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并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市民相同的待遇,没有实现与城市市民“同工同酬、同工同时、同工同权”,不能彻底融入城市,一直游离在城市边缘,处于“半城镇化”状态。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全文》(2014-2020)显示,2012年广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相差了21.6个百分点,1,011万人居住在城镇但没有扎根城镇,广西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半城镇化”现象。
(一)半城镇化测度方法。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乡村人口是指除上述人口外的全部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本地城镇户籍人口是指经公安部门登记的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本地城镇户籍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是:
本文定义半城镇人口为城镇常住人口与本地城镇户籍人口的差值。半城镇化率是指半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二)广西半城镇化水平。为了分析广西的半城镇化程度,本文综合收集了《广西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相关数据,按照对半城镇化的测度方法,对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本地城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半城镇化率进行统计估算,结果如图1所示。(图1)可以看出,广西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增长态势明显,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2013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22.3%,远远低于2013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6%;半城镇化率处于较高的水平,从2008年开始半城镇化率开始逐渐接近于户籍城镇化率,2013年半城镇化率22.5%已经超过户籍城镇化率22.3%。从全国范围来看,2002~2003年广西半城镇化率与全国基本持平,但自2004年开始,广西半城镇化率已经超过全国半城镇化率,广西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半城镇化现象。
图1 广西与全国城镇化率对比图
(一)城市社会保障参与率低。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情况来看,农民工缺乏相关的金融保险知识,金融机构对农民工的政策导向偏离,导致农民工购买各种保险的比例较低,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后很难享受到参保带来的好处,形成“只参保但不享保”局面。2013年广西农民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1.3万人、26.58万人、9.45万人、56.83万人和10.17万人,而全区参加这五类保险的人数分别为365.75万人、466.6万人、253.36万人、325.65万人和270.24万人,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依然严重。
(二)城市就业缺乏保障。从就业机会来说,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处于弱势地位,大多集中在脏、累、苦、危等行业,工作辛苦且工资薄弱,并且大多数企业不愿意与农民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农民工随时面临失业风险。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9.81%,低于全体职工签订率,而大量农民工主要集中在个体企业、民营小微企业,面临的不签订劳动合同现象更为严重。此外,农民工需要经常忍受“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的不公平待遇,并且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2013年全区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涉及农民工权益的有6,832件,其中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有5,284件,占比77.34%。
(三)农村土地大量闲置、且流转困难。一是农村土地闲置现象严重。2012年致公党玉林市委调研组对广西北流市的10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进行抽样调查推算,发现北流市农村建设用地闲置量超过2万亩,推算全区因农村废弃老宅造成的土地浪费可能接近200万亩;二是农村土地流转困难。本文借鉴覃顺梅的调研数据,43.48%的农民不愿意转让土地,23.91%的农民愿意转让全部土地,10.86%的农民愿意转让部分土地,21.75%的农民没想过转让土地,农民对土地流转意愿不强。
(四)农村留守群体日益庞大。随着近年来广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广西农村三留守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逐渐增多。据《中国日报》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末广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145.97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3.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西农村老年人人数已达392.132万人,而留守老人已经达到261万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受长期分居生活和隔代教育影响,留守妇女需要忍受繁重体力劳动、忍受孤独感、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负担,留守老人也面临着高强度农业生产、隔代教育、孤独感较强的问题。
(五)城市病难题日益加剧。半城镇化造成我国城市病愈发严重,尤其对于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农村人口大量集聚并频繁流动,大量占用城市公共资源、环境资源和交通资源,超出城市综合承载力,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愈发严重。2013年全区汽车拥有量279.81万辆,摩托车700.64万辆,与2012年相比,汽车拥有量增加了48.78万辆,摩托车增加了7.47万辆,造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此外,2013年全区14个设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95.8%,比2012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空气环境质量变差。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同等待遇。从客观上说,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形成我国半城镇化现象的最根本原因。与农民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政策与城镇户籍挂钩,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也按照城镇户籍进行配置,进城务工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市民相同的待遇。解决半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剥离附加在城镇户籍上的各种福利政策,取消与户籍挂钩的社会资源配置功能,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同等的社会资源、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二)完善就业保障机制,鼓励农民工回乡就业。地方政府必须破除城乡二元就业体制,逐步取消针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建立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实施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和保险福利保障制度,企业用人单位必须向政府劳动部门办理用工登记和备案,与农民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切实保护好农民工就业的基本权益。第三产业是吸纳农村人口就业最有效的选择,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制定针对农民工的福利政策,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和信贷政策也应该积极向农民工倾斜,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引导农民工回乡就业,缓解城市人口膨胀压力。
(三)完善土地流转和退出机制,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地方政府必须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和退出,解决农民工离开农村的后顾之忧。对于迁入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允许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充分尊重农民工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其依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促使土地向农村种田高手集中,实现土地的集约化使用,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对于愿意退出农村土地的农民工,地方政府必须积极通过土地换社保、换住房补贴、换养老生活补助等方式妥善解决好农户退出闲置土地的经济补偿问题。
(四)加大留守群体关爱力度,增强留守人员幸福感。加大对留守儿童的资助力度,落实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益,加强留守儿童的各种教育活动,改善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地”。对留守老人要着力从生活保障和精神关爱方面为留守老人提供帮助,积极为留守老人提供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落实留守老人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开展针对留守老人的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立足地方实际发挥出留守妇女的技能特长,实现留守妇女的就地择业。
(五)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缓解城市病难题。首先,必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配套服务水平,不断完善交通、水电、通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硬实力,增强城市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其次,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大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行节能减排的新型能源体系,增强城市生态承载能力;最后,加强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建设和运行效率。
[1] 朱孔来,李俊杰.“半城镇化”现象及解决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2.9.
[2] 陈莹.大力整治“空心村”闲置土地“活”起来[N].广西日报,2013.8.22.
[3] 徐菊霞,周珂.农村“留守老人”需要关爱[N].当代生活报,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