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娉
研究发现,语文教师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教师建立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总结自己语文教学的知识、技巧和经验来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反思性教学实践受到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也要求语文教师具有反思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呢?
一 、树立反思意识,促进语文教师反思
语文教师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一般都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即教师们往往非常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教学就是“我讲你听”“我出题你做题”等等,可以说颇下了一番功夫。周而复始,语文教学工作成为普通语文老师毫无新鲜感的简单劳动,无怪乎,不少语文老师总是喊累,却无法改变自己的状态。不少语文老师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不能及时总结提炼。究其原因,“为什么这样教,好在什么地方”,“讲给谁听”,“题目适合谁做”等有关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意识薄弱。再者,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使语文老师之间缺少真正的研讨交流,这些都导致一些语文教师难以确立起反思的意识。
语文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教师改变其语文教学行为的基础,通过实践性反思,可以使其语文教学活动更理性、更自觉。因此,我们就应该注重培植语文教师的“反思”意识,明确自己在个体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保持一种敬业、开放、发展的心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建构。
二 、学习反思方法,培养语文教师反思能力
语文教师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是语文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1.自我提问策略与问题单
这一策略是指通过一系列供反思者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单,不断促进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策略。问题单的设计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关实践主体方面的内容。关于个体内差异的问题,如有关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关于个体间差异的问题,如自身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式方法上与他人的差异。第二,有关实践材料、实践任务方面的内容,具体指对活动的性质与活动要求的认知。第三,有关实践策略方面的内容。比如,进行某种实践活动总共可以有哪些方法策略,这些方法策略的优点与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
2.行为记录反思策略与反思教案
自我提问反思策略主要运用于实践活动之前,着重指向内部思维,行为记录反思策略则贯穿于实践活动始终,重在对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效果的反思。这一反思需要依托一定的反思材料,反思的结果也需要凝成一定的物化形式。因此,反思教案就成为记录反思策略的重要线索。反思教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教学设计反思表,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对象分析,学生预备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2)教材分析,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无差异?(3)教学顺序,包括环节设计、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二是教学设计的详细案例,也就是平时的教案。实践表明,教师有意识地运用行为反思策略,可以提高职业反思意识,进而提高职业反思能力。
3.交流反思策略与反思札记
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在进行对话时,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需要群体的支持。教师个体通过语言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访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可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不同的观念。然后,把自己的体会诉诸笔端,撰写札记或学科课题论文。
三、营造反思氛围,形成语文教师反思集体
指导语文教师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主动建构,必须积极创设氛围,搭造和提供语文教师展示反思成果的舞台。
1.从语文教师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研究教师关注点
处于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师关注点不同。刚刚起步和初涉教师生涯的语文教师,关注点往往只是自己,如对语文教师角色的接受和控制能力,是否被学生接受,他人如何评价等。而相对成熟的语文教师,则更加关注自己的语文教学表现。比较成熟的语文教师则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发展。教师的关注点,其实就是语文教师发展的生长点和落脚点。所以,只有从语文教师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与反思。
2.开设“反思与成长”语文教师沙龙,引导语文教师在参与、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研究进行需要相对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平时,教师面对更多的仍然是行政会议式的活动场面,大家得不到畅所欲言的机会。在“反思与成长”语文教师沙龙里就不同了,首先,在这个场合里尽可能形成大家完全平等的气氛,老师们的拘束感没有了,在活动当中就可以畅所欲言了。例如,有两位不同年级的的教师,当谈及为什么想到改革课堂教学的时候,在发言中却说出了同一句话:“语文教学真是烦透了,教够了。”他们说,正是因为“教够了”,才去不断地考虑如何改变那种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正是因为他们“教够了”,才促使他们在探索中得到了收获,在各自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方面取得了突破。
3.注重利用各级各类语文研讨活动,为语文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等领域的研讨活动异常活跃,这就给语文教师创造出有利于强化反思过程的各种机会。在具体工作中,不少语文教师已经尝到了甜头。正是在参与这样一些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们“逼着”自己反思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
4.激励引导语文教师及时总结提炼反思的成果
语文教师的反思大多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既有回顾性的“实践后的反思”,也有过程性的“实践中的反思”,还有突出经验教训对新的实践过程指导的、具有前瞻性特征的“实践前的反思”。这样的一些反思往往是语文教师们思维火花的闪烁,只有引导教师及时捕捉,并加以深化,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四、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养成语文教师反思习惯
就语文教师的常规教学活动而言,教师的反思无非是依据下列三个阶段来开展反思。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指向于未来语文教学,对以往的语文教学行为的反思,通过扬弃,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使未来语文教学的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讲授内容要求的难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了解与激发,教育技术的应用等。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指向于当前的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包括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纪律与管理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师生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任务完成时间安排等。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指向于过去的语文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与目标达成进行总结,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对教学知识的扩展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研究,写好教学后记或教学心得。
语文教师只要坚持反思,就会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产生对教育研究的需要;就会深入地探究教育现象和规律,选择教育对策和改革思路;就会自我评估工作绩效,产生思辩和写作的激情和冲动;就会在旧的问题解决之后又感悟到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使自己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参考资料:
1.阎国忠《体验·反思·思辨》,《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2.常波《西方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背景综述》,《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3.林崇德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年第1期。
4.钟启泉《教育方法概论》,华东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