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小军
【摘 要】汉代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汉简遗书墨迹数量庞大,流派纷呈,篆、隶、分、草、真、行各体咸备,笔法灵动雄健、质朴自然,结构宽绰开张、谨严自由,章法整饬而错落、疏放而连贯,体现了中国艺术思想中“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艺术境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本文从美学角度来对汉简的用笔、结体和章法作一粗浅考察。
【关键词】汉简书法 美学 特征
从战国到秦汉,中国文化经历了大的动荡与整合,并在新的形势下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筑长城,修驰道,颁令车同轨,书同文,划一度量衡,并“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此后15年间,百家争鸣结束,诸子异说绝响,《诗》《骚》抒情传统也随之消歇。公元前209年,大秦帝国在陈胜吴广及各路群雄的打击之下分崩离析。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王朝。经过从汉初到景帝数十年的经营,至武帝中期,大汉帝国进入鼎盛时期。值此形成天下一统、人才辈出、文化融合的时代,狭隘的地域文化意识逐渐消失,尽管儒家及其经学空前盛行,但文学艺术“厚人伦、美教化”的现实功利职责与信条并没有受到儒家思想的束缚。无论是汉赋、乐府诗歌、散文,抑或是画像砖、壁画、帛画,或者漆器、瓷器、青铜器,还有建筑、雕塑、碑刻,无不透出大气、厚重、古拙、雄强的美学风貌。书法艺术更是如此。
汉代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与上述整个社会发展状况密不可分。武帝凭借西汉前期积累的财富和景帝完成的统一,在他在位的54年中,对外加强交流,对内多做创建,造就了一个经济、军事、文化共同发展的极盛时期。
清末,中外探险家及考古工作者在汉代遗迹废墟之上挖出了大量当年人们使用过的兵器、农具及生活用具,其中还有一些完整或者残断了的写满字的竹木片,有的还用麻绳编连成册。这些竹木片就是汉代简牍(简称“汉简”)。
从1930年开始,我国对汉简陆续进行了正式有组织的考察和挖掘。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河流域(古居延)得汉简一万多枚;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得西汉木简40余枚。1944年,前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馆及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联合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那河流域得两批数量丰盛的汉代木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文物考古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各地纷纷新出土了数量巨大的汉代竹木简牍,无论从数量还是内容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
汉简出土后,考古界和史学界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汉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给传世文献补充了许多宝贵材料和历史细节。同时,汉简引起了古文字学界和书法界的广泛兴趣与高度重视,成为甲骨文发现之后的又一次学术和艺术盛事。汉简遗书墨迹数量庞大,流派纷呈,篆、隶、分、草、真、行各体咸备,不仅为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也为书法艺术实践充实了新的内容。
书法界对汉简从书体演变、书法源流、艺术特点及美学特征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并且成果卓著,这对近年来的书法艺术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技巧支撑。汉简作为中国文字形体由繁趋简的枢纽之一,笔者现从美学角度对汉简的用笔、结体和章法作一粗浅考察。
一、用笔
宗白华认为,书法艺术“用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等区别,皆所以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象,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书法艺术的用笔,是指书法家通过富有弹性的毛笔,蘸墨书写出既符合汉字造型规律和笔画时间顺序,又具有美感特质的点画和线条。这些点画和线条既是构成汉字的基本构件,也是构成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更是书法家传达情感的手段和媒介。书法家正是通过刚与柔、粗与细、干与湿、润与枯、曲与直、长与短、方与圆等等富有变化、各具形态的点画和线条,体现书写时的精神状态,传达思想感情与审美趣味。
汉简的书写者属于远离文化中心区的佐吏或戍卒,其书迹雄浑的笔势与强健的笔力,是汉简书法的美学主基调。赵正认为,汉简书法的用笔特征为:“一是创造性地发展篆书‘藏头护尾的用笔方法;二是用笔率意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弊;三是舒展恣意的波画的用笔方法;四是用笔能放,方笔圆笔兼而用之,大胆标新立异。”汉简书法的这种突出书写性的用笔方法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为后来中国书法艺术笔法系统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结构
书法结构,又称布白,因汉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之处也是汉字的有机组成部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空间美,在各种书体中始终贯穿如一。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因此,书法艺术中的汉字,既要遵守汉字构成规则,又要达到抒情达意的目的。在汉简书法中,形成书法艺术美的各种结构要素,诸如平衡、对称、统一、变化、和谐、节奏、违和、正欹、虚实、主次、反正、长短、宽窄、方圆、高低、粗细、动静等等,全部具备。如甘谷汉简隶书,点画舒展、劲健、质朴,组合为横扁结构,体现出宽绰而开张、谨严而豪放的美感特征。居延汉简结体繁简相宜、气势雄强,体现的是壮美的基调。
纵观中国书法史,汉简以后的书体结构尽管在不断发展中更加臻于成熟,但都源于汉简。汉简书法家对书体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意识以及对后人成熟的书体审美理想与审美追求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经验和基础。
三、章法
书法结构是针对单字的点画进行艺术组合与构成,而章法则是对通篇书法作品进行艺术构思与布局安排,从而达到表达艺术思想与审美理想的重要手段。宗白华认为,书法艺术的意境是通过章法的“创造”表现出来的。魏晋以后的书论对书法章法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王羲之在《题笔阵图后》中说到:“夫欲书者,先乾研黑,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不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互相应之妙。”
汉简因书写在窄条形状的竹木简上,故在文字布局上受到很大约束,但同时也形成了汉简独有的章法特征。正如闻一多说过:“文学创作应该像是戴着镣铐跳舞,镣铐是格律,我们要跟着格律走,却不受其拘束,要戴着镣铐舞出自己的舞步。”汉简的书写者尽管受到书写材料的限制,但在章法布局上仍然匠心独运,蔚然可观。如居延汉简、武威汉简、甘谷医简等,字与字之间虽然没有牵丝、萦带、搭连,但每行字形都有大小、宽窄、长短的丰富变化,上下互相照应,在整体中分散、在错落中聚合、在平衡中欹侧、在静穆中灵动,趣味盎然,艺术感染力极强。
汉简书法章法的形成,是汉简书写者对章法布局自觉的追求与认识及不断探索与总结的结果,其美学价值对书法艺术的长足发展影响深远。
许思园认为:“从古迄今,书法为最普遍最实用之艺术,中国人审美修养,实基于此,因而陶冶成世界上最能鉴赏形式美之民族。旧中国之篆、隶、行、草,山、水、花鸟画幅,陶瓷、玉器与院庭布置,皆无上美妙。发扬民族文化,必经恢复此艺术境界始,而其根本则在书法。”正是中国书法培养了中国人对于抽象形式美的审美能力,提供了民族艺术审美的基本原理。诚如林语堂在《吾土吾民》中所说的:“谈论中国艺术而不懂书法及其艺术的灵感是不可能的。”
汉简书法,其书写者虽为佐吏或戍卒,其材料虽为狭长细窄的竹木,但笔法灵动而雄健、质朴而自然,结构宽绰而开张、谨严而自由,章法整饬而错落、疏放而连贯。汉简书法虽大多三分小字,但神采焕发,气宇轩昂,志趣天然,古朴率真,体现了中国艺术思想中“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艺术境界。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必将对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正.汉简书法论集[M].甘肃: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2]启功.启功全集·第二卷·古代字体论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4]李泽厚.美学三书[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5]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