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玲 聂武斌 卢金星
平坦通畅的水泥路、干净整洁的农家院、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初春时节,笔者走进江西省卫生计生委挂点帮扶的奉新县甘坊镇柘龙村,只觉处处散发出现代化新农村气息,浓浓的春意扑面而来。正在打黄元米果的村民黄信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些变化,多亏了省卫生计生委的对口帮扶!”
柘龙村位于奉新县西部,距县城65公里。全村依山而居、伴水而住,村级经济薄弱,村民生活困难,被列为省级贫困村。2012年,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在开展第二轮“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定点包村扶贫工作中,将其列为包扶点,在思想上、智力上、项目上和产业上开展帮扶工作。3年时间,柘龙村奇迹般的变化超出人们的想象,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扶持“拔穷根”
产业单一一直是制约柘龙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瓶颈。“工作组不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而是当好服务员,做好规划、引导、服务等工作。”面对柘龙村500多村民对小康生活的追求,省卫生计生委包扶组笃定包村扶贫发展的思路。
2012年,省卫生计生委包扶组进驻柘龙村,在深入调研、反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立足优势种植裸花紫珠,变输血为造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等指导性建议。包扶组多次邀请省药物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山地条件,组织裸花紫珠种植技术讲座。为了打消群众顾虑,省卫生计生委投入2万元,提供种苗8000株,并与江西杏林白马药业有限公司建立长期供应合作关系,由村干部带头示范,先期垦荒12亩开展草药试种,坚定村民种药致富的信心。
瞧,村民黄信文的产业发展之路已见效益了,新扩建8.6亩的中药材基地里,一垄垄裸花紫珠绿满山坡,鸡鸭成群满山跑……好一幅和谐的家庭农场画面。正在药材基地里除草的村民黄立华介绍,他家前年种10亩裸花紫珠,现在年纯收入达3万多元,村里像他这样的家庭还很多。如今:柘龙村发展裸花紫珠160余亩,建设种植示范基地100亩,中药材产业正成为村民致富的朝阳产业。
夯实基础“通经脉”
住上漂亮的新房、走在洁净的路上、喝上干净的白水来……柘龙村村民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家能和城里一样了。
省卫生计生委为了帮助柘龙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奔走,争资立项。按照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要求,投入35.99万元实施村部改扩建工程,改建后的村部建筑面积达到450平方米,融村卫生室、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等于一体。并筹资8万元配齐了办公桌椅、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大大改善了村“两委”办公和村民活动条件。为了方便村民出行,筹资146万元完成了黄家、老屋、柘坪、竹埚等村民小组共7.5公里盘山水泥路硬化工程,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并且将支线修到每户村民家门口。新建入户路1450余米,入户路硬化通达率达70%。争取资金9万元对3座入村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的桥梁进行维修加固、安装护栏等改造。同时,为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争取资金15万元建设了5处集中供水设施,让村民用上了安全卫生的天然山泉水。此外,包扶组还为每户村民提供改厕资金600元,已有86户村民完成了改厕。
路修好了,农产品好卖了。在外地打工多年的返乡村民黄信荣难以相信家乡这两年来的巨变。他感慨道,以前村里出行只能步行,外面车子进不来,山里的农副产品卖不出去。如今,家门口的路修通了、财源也多了。就连贫困户黄信福都颇有感触:“现在我家仅毛竹一项每年就能收入万余元,彻底摆脱了贫困,还住上了砖瓦新房呢!”
连心帮扶“一家亲”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大工程”等重大活动,省卫生计生委党组多次派人到柘龙村走访慰问贫困户、低保户、老党员、老干部,向每户送上慰问金和食用油、大米等慰问品;争取到南昌市四县五区疾控部门的支持,对柘龙村的9名高中以上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为每人每年提供1000元助学金,支持9名在校高中生、大学生完成学业;省疾控中心到柘龙村开展“关注儿童健康成长”活动,并向26名在校小学生赠送书包等学习用品;采购了10头小猪分给该村10户村民饲养。
包扶组还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多次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知识下村活动。联合省有关部门在甘坊镇开展走基层进乡村送健康活动;组织省口腔医院专家赴甘坊镇、柘龙村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传和检查……柘龙村党支部书记黄信禄告诉笔者,得益于省卫生计生委包扶组的帮助,广大村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如今,勤劳的柘龙村村民正乘着挂点扶贫的东风,昂首阔步走在“富又强、和而美”的大道上。
[作者简介]
邓小玲,奉新县扶贫和移民办副主任;聂武斌,奉新县甘坊镇计生办主任;卢金星,奉新县委农工部干部。
■责任编辑:刘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