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当你走进永新县石桥镇白鹭村,看到的是宽敞干净的柏油马路,硬化的村道交错穿越,贯通全村,昔日破败的房屋、杂草丛生的空心村、臭气熏人的污水沟,或规划成新宅基地、绿化带,或水流淙淙、清澈见底、鱼儿游动,一派美丽祥和的田园风光。昔日脸色蜡黄、目光浑浊、愁眉苦脸的村民,如今在春光明媚的温暖阳光下绽放着开心的笑容。昔日污泥满塘、几乎废弃的鱼塘,如今鱼苗跳跃,一家家鱼苗养殖专业户喜笑颜开在这里起网捞鱼,将一网网鱼苗装入一担担的鱼盆内,或肩挑或骑摩托或用汽车运往四面八方……谁能想到,这就是过去被人喻为“白鹭鱼仔客,死了鱼仔没饭吃”的贫困村呢?
白鹭村人均耕地不到0.6亩,两年前还是“十二五”国家扶贫重点村。全村9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498户、2186人。2013年尚有贫困户158户,占全村户数的31.7%;贫困人口624人,占总人口的28.5%。
白鹭村国土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有着悠久的鱼苗养殖历史。此地不仅水源充足,而且水质又好,早在800年前这里的百姓就开始养殖鱼苗,吸引了大量的白鹭栖息此地,白鹭村也由此而来。
如何不让白鹭村捧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呢?石桥镇党委政府时刻思考着这个问题。近年来,该镇在各级领导和挂点单位的关心帮扶下,深入推进扶贫工作,采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和“一对一精准”扶贫办法,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大力实施“产业兴村”计划,相继使153亩荒废的鱼塘得到改造,重新焕发了生机,同时培植产业后劲,开发新鱼塘125亩,建立鱼苗繁殖创新技术培训学校,并进行新农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安装自来水,建立了“农村居家养老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中心”,兴建了“161”农民安居工程、农民演艺广场和农民大舞台,加快实现了“一年见成效,两年交总账”的扶贫目标,
目前,该村采取“党支部+村组干部+协会+农户”的模式,鱼苗养殖水面达到600亩,发展井冈蜜柚300亩,改造高产粮田1000余亩,有80%以上农户从事鱼苗养殖,鱼苗养殖收入占全村农业收入的50%以上,户平收入达4000余元,村年实现总收入300万元。
同时该镇还探索深度扶贫方式,把扶贫工作与平安建设、忠孝文化和加强“党政经”三位一体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针对当前劳务经济兴起,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增多,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现状,创办了“十户连心、三群联创”、“大喇叭”工程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切实解决了“农村应急一小时工作机制”和“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儿童健康成长、学习进步”。
“十户连心、三群联创”工程建设,即依托移动信息化平台,将相邻居住的20户以内的移动手机用户组成一个“连心群组”,每组由一名模范党员或村小组长担任连心员。连心群组当中任一用户遇到突发性治安问题或突发性疾病等紧急情况,只需拨打“995”,即可发出语音求救信号,连心员可在第一时间带领组内群众赶赴现场进行紧急救援,起到“一呼九应”的作用,达到“治安群防群治、邻里群帮群助”。同时利用该平台,可将村级财务、重要民生工程等村务信息发送到全村群众的手机上,或通过编辑手机短信发至系统,转变成语音或麦克风直接播音、手机远距离对讲遥控播音等方式,达到“村务群知群晓”,还情于民;并可定时播报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新闻、紧急通知、乡规民约、治安预防、灾情预报、应急抢险等。
创办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有规范的电视大厅、娱乐室、休息室、图书室、会议室、厨房、阅览室、辅导室、亲情视频对话室等老人、儿童各自需要的功能布局点。留守老人关爱中心由村老年体协分会统一管理,聘请专人专职服务,供留守老人统一用膳、休闲、娱乐,确保一日三餐热水热饭热菜;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由两名镇志愿者参与组织和辅导留守儿童开展有关活动,既解决了全村311名、60岁以上的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问题,又确保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如今,村里有了民心工程理事会、老年体协、农民剧团、书画协会、治安巡防队、保洁员队伍等群众性组织,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群众网格化管理机制,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90%以上,形成了“产业大村、生态新村、和谐新村”新格局。
[作者简介]
龙抗病,永新县石桥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