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作为我国仅有的四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先行先试的重要责任。近年来,江西省上犹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部署,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景美”的绿色生态新上犹。该县在充分利用好上级生态功能补偿、先行示范区“输血”政策支持的同时,积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主动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努力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的新路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
俗话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在现实工作中,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并不等同,生态优势要转化为经济优势,中间隔着一扇厚门,关键是要找到打开金山银山的“金钥匙”。上犹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找对路。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构筑绿色产业体系,把生态经济作为主要的经济形态大力推进。近年来,该县确立了以物理加工为主的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精密模具及数控机床两大工业主导产业,其中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60个产业集群之一;精心打造了“一条鱼(生态鱼)、一幅画(油画)、一块石(观赏石)、一杯茶(茶叶)、一列小火车(森林小火车)”五张生态旅游名片。
(二)迈好步。以各种保护措施为载体,推动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产业园区,形成具有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该县对所有新建项目,坚决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拒绝引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企业,近年来先后关闭和搬迁了137家企业,拒绝了160个对环境有破坏或污染的产业投资项目。
(三)夯基础。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夯基础,立长远,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使群众真正感受到了环境保护带来的实惠。该县大力推进“净空”、“净水”、“净土”,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白色污染”治理、农村清洁工程、“水上漂”移民搬迁、“森林城乡、绿色通道”等系列生态保护治理工程,宜居宜游宜业上犹日益彰显。
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上犹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中也面对着一些困境和问题。
(一)“富生态、穷发展”的困境。生态保护责任重大,为了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就必须改变或放弃现有的一些经济发展手段或方式,失去一些既得或可得利益。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两相权衡,如果找不到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就容易陷入越保护生态、发展空间越窄的窘境。近年来,上犹县为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在工业发展、产业布局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牺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总量的扩张,同时也增加了发展的艰巨性,导致经济发展落后于周边县市。
(二)“高成本、低投入”的困境。保护生态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大多数生态区县而言,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区域竞争力较弱,仅靠自身财力难以为继。虽然现在能够获得来自国家和省级的一定补偿资金,但与付出的高昂成本相比,显得“杯水车薪”。上犹县作为全国扶贫攻坚重点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2014年财政总收入只有7.5亿元,但该县仅为了抓好赣江源头湖泊陡水湖的环境治理,就投入了近5000万元资金,给县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三)“硬约束、软扶持”的困境。现行有关政策规定是硬杠杠、硬约束,不可违背,而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要发展经济,又迫切需要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才更有吸引力。《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文件出台后,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不能出台“土政策”。没有土地、政策等优惠后,该县在发展文化、旅游等生态产业方面将面临举步维艰的境地。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就要“不走寻常路”,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把生态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做好“效益提升”文章,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加速推进生态资源的市场化进程,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比如,在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中,2012年森林蓄积量为4.9亿立方米,2020年有望达到6亿立方米,增加1.1亿立方米,按林木市场平均价格计算,价值1300亿元。如何发挥这些增加蓄积量的最大效益?不妨简单算笔账。资料显示,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以现有的碳交易市场价格,按现在国内每吨二氧化碳的交易价36元计算,可产生72亿元收益;按欧盟配额市均交易价20欧元/吨计算,可产生400亿元收益。虽然碳汇交易有很多壁垒,国内机制也不够健全,但终究是大势所趋,大有作为。
(二)做好“创新驱动”文章,破除传统发展观念。首先,要以思想大解放带动观念更新、本领更新,宣传、倡导和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经济观、生态政治观、生态科技观等生态文明观念。其次,要以科技创新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做好“政策支持”文章,强化生态优先导向。首先,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一种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的考评机制。其次,从政策层面给予大力扶持,在编制重大产业项目计划、安排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等项目资金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倾斜,并推动国有大型龙头企业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对接,大力扶持发展生态产业。
[作者简介]
巫荣志,上犹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