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周立新
一 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分析
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在华北科技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唯一直属高校)随机抽取符合小于总体人数的学生参与测试。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处理(统计量详表略),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具体分析如下,一是大学生在确立学习目标能力要素上,整体目标意识明确,但目标实际运用层面能力有所欠缺。二是自主选择系统化内容能力较强,所选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整体偏差。大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力这一层面中,存在系统化选择内容的认知,但对隐性知识的选择能力上存在不足,并且大学生在知识内容的迁移能力上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知识选择的运用能力整体偏差,不利于其进行深度学习。三是自主学习计划明确,自我时间管理能力、手段管理能力存在不足。大学生在自主调控学习过程这一能力层面,具有明确的自主学习计划,但在落实自主学习计划的实践中,自我时间管理能力尚存在不足。在手段调控能力上,现阶段大学生可进行灵活控制,但在其自主学习手段管理能力上,不能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为其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四是自我形成性评价能力较高,诊断性评价能力和过程性评价能力欠缺。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素的反思和评价层面来说,在自主学习结束之后,大学生对自己的某段学习具有清楚的认知,具有较高的形成性评价能力。但是在一段自主学习开始之前和学习之中,大多数学生缺乏诊断性评价、反思和过程性评价、反思的能力,对头脑中已有知识结构缺乏清晰的认知,对知识的归纳和系统化的能力较差,不利于新知识的建构及深度学习的发生。总之,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发现,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
二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指导现状
1 教师指导现状分析
(1)教师目标意识明确,实际落实有所偏差
教师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明确,并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其教学目标之一,不同学科领域的老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会协助其指定自主学习目标。但在实际落实中,这一目标的确立过程不是在课上进行,课上教师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像传统教学一样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教师处于传统的主导者地位,教学设计缺乏自主学习的相应引导。课下会针对某些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督促和监督。
(2)教师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在教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方面,还存在问题。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师不会告诉学生具体监控自主学习过程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中的情绪倦怠以及态度调控,教师都没有向学生传授具体方法。由于学生自身对教师和学习的逃避,教师不能准确合理地为学生制定因人而异的自主学习计划,因此,在教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还存在不足。
(3)教师缺乏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评价反思的指导
在反思评价方面,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指导。教师所做的是通过学生阶段性的练习,来进行知识掌握层面的反馈,并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对自主学习产生一个正确的认知,所以不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进而在后续学习中进行改进,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利于其深度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2 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1)学生自主学习存在基本明确的目标意识
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学生具有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意识。学习主动性高的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向教师请求具体援助,帮助其指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自主学习目标。但不排除个别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对教师采取逃避态度,自主学习态度消极,教师就不会主动针对其具体情况帮助其指定具体目标。
(2)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
学生在课上主要还是处于被动地位,老师单方面传递知识,学生单方面接受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不能将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给予学生指导。在态度和情绪调控上,学生主要依靠自身的意志力来调节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的教学情境单一,不能让学生进行很好的知识和情境迁移,不利于深度学习的发生。
(3)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自我评价和反思
大多数学生由于惰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当初既定的自主学习目标,对知识未形成一个良好的结构体系,对自主学习没有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价反思,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因此效果不尽如人意。
3 深度分析大学生自主学习欠缺的具体表现
(1)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大部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自主学习以及掌握仅停留在现有层面,当知识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状态呈现,学生就以什么样的形态来掌握,个体缺乏同已有知识经验的相连接的能力,不能对知识进行深加工并产生建构,学生缺乏一种创新能力和生成能力。同时,学习者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处于一个相对零散的局面,不能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结构化和体系化,不利于知识之间的迁移,在实践中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不利于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2)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情境性迁移
科学学习倡导学习者要充分利用真实情境和非真实情境,在非真实情境中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大学阶段对一般个体而言意味着中学时代的终结,离开中学这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后,其所面临的全部是非真实情境的自主学习,所以情境迁移应作为大学阶段重要的培养目标。由现有的数据分析来看,学生存在情境迀移和情境学习的意识,但在实际学习中,其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尽如人意。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情境迁移的教学目标,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死板,教学情境单一,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迁移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学习者不能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调控
情绪状态和意志力贯穿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始终。意志力是个体有效完成目标,顺利结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当前大学生面对的诱惑很多,当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意志力,并对自身情绪不能进行很好的把控,以至于中途放弃自主学习,从而不能顺利达到目标要求。大学生对学习手段的调控能力也存在欠缺,不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资源及图书馆资源为其自主学习提供手段支撑。教师在课堂中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对自主学习的过程调控缺乏有力指导,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合理的引导和监控,也不利于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4)大学生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能力不足
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框架,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地从已有知识经验中准确判断自己哪里存在欠缺和不足,哪里已经掌握,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设置一个更加符合自身情况的自主学习目标。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不能合理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行重点改善和提高。
三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设计策略
1 教师要确立旨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一是要激发学习者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内在要求,为大学生的全面和谐以及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培养高校学生的自主能力,包括自我定位、自我规划以及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和反思、自我改进等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三是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归纳整理的能力、建构的能力、迁移的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知识和策略的生成能力)等。
2 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
在兴奋和热情的状态下学习能够产生满意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须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良好效果。
(1)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相互激励的关系。
(2)教学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教师可提前将学生所需学习的知识制作成视频和音频材料,让学生课前完成学习,而将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讨论和互动。学生提前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引导和解答,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方传授的局面。如此,教师成为学习资源的制作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但这种教学设计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在教学能力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上敏感地意识到多数学生存在的困惑,并及时形成解决方案。
(3)教师要创设合理并贴近主题的非真实教学情境
学生现在在课堂内的学习属于真实情境下的学习,往往缺乏一种非真实情境下的探索和实践,比如社会情境、自然情境、直观情境以及有利于新旧经验之间联系的情境,比如概念情境、问题情境等。一种情境会促进多种形式的学习,一种形式的学习也可能创造多种不同的情境,根据自主学习的目标以及学习内容的不同,自主学习的情境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教师要灵活创设多种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情境,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 教师要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活动
(1)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设置自主学习的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是教师教授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优劣,应该学什么,需要学什么,自主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如何达到这个标准,这些问题教师都要对学习者进行引导,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确定恰当的自主学习目标对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制定目标的过程,学习者能够恰当认识自我,提高自身自主意识。计划和目标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使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更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指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目标能够给学习者生成一定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其学习活动的维持,并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2)教师要合理恰当地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
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训练中,将学生置于一定的自主学习情境,对方法不进行直接传授,而是提供给学习者一定工具和探究的线索,让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承担学习的主要角色。第一,学习者应当将己有经验与当前的学习内容互相联系,并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多方搜集信息和资料对呈现的内容进行深加工,提出问题并从多角度验证。第二,学习者不断监控自主学习的过程以及对目标的跟进程度,教师要及时采取策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生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思维上的阻碍,甚至探索会逐渐偏离目标,教师在这时应主动提供指导,合理搭建支持性策略的脚手架,为学习者的探索提出思考的方式和途径,从而使学生可朝着既定目标继续前进。例如,教师可引导大学生积极利用学习环境中的计算机进行学习,基于计算机的交互性学习可为学生在不同状态中的自主学习提供脚手架,当学习者不知该如何做的时候或是对某些任务感到混淆时,计算机的帮助系统会提出一些建议供学习者参考,并在大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提示。教师的指导性策略还包括如下内容,首先,指导学生完成其“自主学习辅导提纲”,自主学习辅导提纲是教师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出发点,能够支撑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关键时刻提供激励作用的一种指导性策略。它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分解并融入到具体的练习中,让学习者根据要求把预设目标一步一步地完成。其次,教师指导要为学习者提供思维策略,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思维策略不只是口头上的直接传授,教师应当在实践情境中举例说明并运用。例如认知策略、知识的精加工策略、复述策略、心境调节策略等。
(3)教师要培养学习者的反思和评价意识
评价和反思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自身的评价和反思,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发现不足和缺陷,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同时,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和反思可提高自主意识,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并为下一阶段的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依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评价阶段主要定义为三个阶段,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之前,对头脑内的知识以及所掌握的技能进行的学习前评价。通过这种预测可了解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自身是否符合自主学习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接下来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明确的依据。形成性评价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的一类评价。它是自主学习活动展开一段时间后,依据预先设定的目标对自主学习进行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重新规划或者调整以下阶段的自主学习进程,是“中途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检验出学习者自身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目标所定义的知识技能,对还没有理解的内容要向其他学习者、教师或计算机设备求助,对已经完全理解的内容要进行更加深化的拓展学习,已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终结性评价是指学生个体经过一段时期的自主学习结束之后所进行的一种自我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既定目标的总括性“事后评价”。通过终结性评价,学生个体发现其整个自主学习过程的不足,教师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改善其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自主学习效果。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贯穿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全部过程,每个阶段的评价内容主要涉及,第一,评价自我认知,检查自我认知是否正确、精确;第二,评价自主程度(自主意识和能力、调节能力)、规划水平、学习能力(策略的运用)、学习心理(努力程度、动机水平、情感)、意志水平。
总之,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充当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打破传统对学习者的知识灌输、约束和支配式的教学,协助学生个体制定其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给予恰当合理的“脚手架”式指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师要创建多种包括真实和非真实的自主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情境迁移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提高其终身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水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正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成果与不足,并进行及时改善,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2]杨伟杰.翻转课堂:转变与挑战[J].教学与管理,2013(3):93-95.
[3]张红艳,龙荣培.试析翻转课堂在国内本土化实践过程中的挑战[J].文教资料,2013(1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