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与中日经贸合作※

2015-08-12 06:34
党政干部学刊 2015年10期

刘 巍  李 飞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日经贸合作※

刘巍李飞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近年,随着中日关系的紧张对立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中日经贸合作水平呈现下滑趋势,日本对华投资和来华人数等均明显减少。而“一带一路”战略为中日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海上安全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广泛。日本的产业界和企业界对合作持务实、积极的态度,希望分享经济利益,今后双方需要进一步改善双边关系,构建公开、透明、合理、有序的管理体制和合作平台,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加强经贸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日;经贸合作

一、“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在自身经济崛起和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出现调整的背景下,提出的新时期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新思维,更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实施细则明确了“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以及各地方的功能、定位,以此为标志,“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实施推进阶段。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中国和周边相关国家强化经济合作为基点,并不断的向西延伸、拓展合作范围,直至与欧洲、非洲形成新的合作区域,它包含了东南亚、中亚、南亚、西亚以及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但实际上,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地区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主要方向。历史上,中国丝绸通过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分支—东北亚丝绸之路,从长安经由龙泉府(今珲春市),越过日本海到达日本国。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除“南海丝路”,即从东南沿海经东南亚、南亚后延伸到西亚直至欧洲的海上贸易黄金通道外,另一条重要的路线就是通向日韩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即从山东半岛直通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从历史脉络的延续和传承的角度而言,日韩理应包括其中。从现实角度而言,尽管“一带一路”战略意在向西,但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决定了无法将日韩排除在外。中日、日韩之间虽然由于历史和领土纠纷摩擦不断,但中日韩三国间的经贸合作在三方的对外经济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中日两国利用“一带一路”融合,在区域合作框架下增信释疑,有利于中日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利益诉求和互利共赢。

二、中日经贸合作现状

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两国经贸往来十分密切。近年来,中日两国贸易额不断攀升,2014年双边贸易额达3136亿美元,连续四年超过3000亿美元。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整体也呈现上升趋势,中国成为日本海外投资第二大对象国。而中国对日本投资更是逐年递增,且上升势头强劲。两国人员往来密集,2014年日本来华游客人数为271.76万人,排在韩国之后名列第二,其中商务来华人数为83.58万人,而中国赴日游客人数也增加到189万人。应该说,中日的经贸合作处在较高的水平。

但随着中日关系的持续紧张和地缘政治的加剧,中日经贸合作水平呈现下滑趋势,特别是日本对华投资和来华人数明显减少。从2012年开始,中日双边贸易额连续三年下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更是急转直下,2014年大幅减少38.8%,下降至43.3亿美元,重回金融危机时的水平。受中日关系恶化和厌华情绪扩散的影响,日本来华游客数量连续4年下降,2014年降至271.76万人。与之相对照的是,中国对日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由2008年的0.59亿美元激增至2013年4.34亿美元,6年间增长了7倍多,当然与日本对华投资相比,中国对日直接投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另外,中国在日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也由2008年的2.13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6.21亿美元,而中国赴日游客人数更是出现了井喷式增长,2014年达到18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91.9%。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从日本方面来看,除了中国生产成本的上涨外,日本政府积极推进“中国+1”战略布局,有意引导企业投资转向是主要原因。例如,日本加快构筑珠三角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地区生产网络。对于纺织服装类企业,日本采取关停珠三角地区企业,将产能转移至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而对于打印机、复印机、照相机等电子产品,日本在维持珠三角地区原有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将新增、扩大的产能转移至周边国家,将珠三角地区定位为东南亚地区的零部件供应地。因此,日本对华投资减少及伴随而来的中日贸易额的下降也就成为必然。而日本民众受媒体渲染和政治气候影响,来华意愿和热情也在减弱。而很多中国人对于日本的现代化成就,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社会秩序等方面的良好示范高度赞赏,希望有机会到日本一探究竟。特别是对高质量、多功能、人性化的日本产品十分青睐,加之日元贬值赴日费用下降,中国人赴日游热情空前高涨。而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走出去已成必然之势。日本成熟的市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吸引中国企业赴日投资的有利条件,中国企业对日实际投资也水涨船高。

应该说,错综复杂的中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日经贸合作,特别是日本对华合作态度,但双方仍然有较大的合作空间,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双方合作的领域、对象、方式、空间呈现多样化和扩大化,为中日合作提供新的机遇。

表1 近年中日经贸往来情况 单位:亿美元、万人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中日经贸合作的广阔空间

回顾丝绸之路的历史,日本国内有一种说法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东端一直延伸至日本。在丝绸之路发展最鼎盛的唐朝,日本的学者和僧人就曾远渡大唐,将中国隋唐时期的先进技术和卓越文化通过这条线路传到日本,并且带回很多中亚、西亚等地的宝物和艺术品,至今仍保存在日本古都奈良的古寺庙里。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举办的“丝绸之路系列展”吸引了众多日本民众的参观,而日本放送协会摄制的纪录片《丝绸之路》更是获得高收视率,引起不小的反响。可以说,日本与丝绸之路颇有渊源,日本国民对“丝绸之路”也有着美好的回忆。

中日两国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如果从进一步扩大中日经贸合作等正面角度去思考和认识“一带一路”战略,就会发现,“一带一路”战略为中日开展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两国可以探讨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协调配合,共同开展在亚洲金融货币、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合作,这样的合作会给日本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可以实现中日共赢。

1.中日两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与美国企业没有太多的基础设施领域相关技术不同,日本是世界上最具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经验的国家,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日本都有合作项目。例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就是中日在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典型。2013年日本政府提出的“日本再兴战略”和2014年日本政府公布的“新经济成长战略及长期政策蓝图”中,都将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日本获取效益的领域之一,日本企业也希望能在亚洲地区继续扩大相关业务。像日立、东芝、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日本企业的盈利重点都是基础设施领域。日立在欧洲、亚洲获得大量的高铁项目,东芝及三菱重工在海外频频拿到发电厂建设项目订单。此外,日本企业还积极参与项目的运营、管理、维修保养以及更新业务等。“一带一路”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今后,“一带一路”沿线上,将会有大量社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中日两国企业可以共同参与开发合作,将中国的价格、高效等竞争优势与日本的工程、运营管理技术优势相结合,形成合力走出去。例如,在高铁领域,中国在车厢、铁轨、桥梁建设等方面具有优势,而日本在车辆的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等核心部件制造以及高铁运营、管理等方面竞争力强,双方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高铁建设工程。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在积极探索多元筹资的PPP模式,欢迎国内外民间资本投资“一带一路”PPP项目,日本民间资本可以参与其中,获取收益。

2.中日两国可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物流通道扩大经贸合作。长期以来,日本一直致力于在亚洲各地通过政府援助(ODA)和利用民间资本改善当地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而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而“一带一路”建设正是致力于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而实现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这一点两者并无二致,“一带一路”将促进日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贸易。例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已经启动“一带一路”合作,并建立了物流基地,该基地货物有三成是来自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和电子元件,为日本企业进入中亚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便利条件。而随着“辽满欧”、“渝新欧”、“苏新欧”等连接中国、中亚和欧洲的物流通道的开通,日本到中亚、欧洲的物流又有了新的更好的选择。与传统的海运相比,日本利用海铁联运通道,到达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以及欧洲的运输时间将从3周缩短到5天以内,极大地提高了运行效率,并且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对于中国而言,更有加强中日合作的理由。目前,“辽满欧”、“苏新欧”、“渝新欧”等物流通道面临着盈利问题,要提高盈利能力,需要增加国际班列返回时的运量,因此,可以考虑充分借助这些物流通道,发挥部分港口向日出口的中转功能。例如,欧洲的产品可以通过“辽满欧”海铁联运通道运至辽宁营口或大连,再通过船运方式将产品运至日本,这种合作对于中日是双赢的局面,对于日本而言缩短了进口时间,对于中国而言增加了跨国铁路的盈利能力。

3.中日两国可以加强海上安全合作,确保海上物流通道安全。以马六甲海峡为中转的亚——非——欧路线是日本海上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日本也希望确保该通道的安全与稳定。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海上贸易之路,即开通和开拓海上贸易之路,确保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通畅。中日两国完全可以在从日本到西亚地区的广阔海域上,打造出利益共享的安全与合作机制,这符合域内各国的利益,有益于促进区域的和平与稳定。具体而言,双方通过参与沿线各主要港口的公共设施建设,形成新的海上基建回廊,从而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海上物流系统,并从港航联通法律保障等多个层面对通航条件进行保障,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互联互通网络,推进通道更加顺畅、高效。而这一切有赖于中日两国的相互合作而非拆台或窥伺。日本有建设社会基础设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亚洲开发银行的丰富经验,现在欠缺的是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共同构建互利共赢、和平合作的地区秩序的意愿。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日本国内媒体虽然报道相关内容,但多从负面角度分析其风险和难度,日本精英界也尚未形成针对该议题的理性讨论氛围,总体来说反映冷淡。但近来,日本政府在态度上似乎出现了些许微妙的变化。2015年3月22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一反只强调亚投行各种风险的态度,突然表示:“条件成熟的话,可以考虑加入亚投行”;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和外长岸田文雄也开始使用“慎重考虑”一词。而在日本学术界和企业界,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声音更加强烈。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师江原规由就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是不可错过的机会,中日两国都与东南亚、太平洋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合作,如果能集合两者之力,共同发展将是利好之事。今后,中日企业联合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值得期待。以三菱为代表的部分企业也对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关注“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商机。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企业活力增强,结合中国内地的广大市场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中日企业之间可以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开展合作,实现共赢。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加强中日经贸合作的建议

日本国内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尚未形成理性、积极的讨论氛围,政府也没有明确表态,因此,我们不必过于期待,但可以积极布局,静观其变,等待其出现态度转变。对此,中国可参考实施以下对策:

1.积极争取和日本经济界的合作,让合作范围符合日本国内改革需要。鉴于日本产业界和经济界对“一带一路”构想持积极态度,中国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日本财经界、商界领袖来华访问,向他们介绍“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和实施细则,消除他们的疑虑和困惑,并重点宣传“一带一路”战略如何为中日合作提供平台,为日本企业制造商机,表达借助“一带一路”推进中日经贸合作的意愿和诚意。在微观具体操作层面,中国有必要从日本国内政治利益角度出发,使中日合作领域尽量靠近日本国内试图实施改革的议题,使外部合作被日本内部有效借用,从而增加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亚投行,我们有必要细致研究如何让中国的战略构想和日本国内正在推行的经济改革的某些领域产生共鸣和契合,这样会令中国向日本推销 “一带一路”构想事半功倍。

2.加强中日两国之间在经济、文化和民间等多领域、多层面的交流合作,增进理解,加强互信。通过交流缓解紧张、对立、抵触情绪,增加相互认同感和亲近感,通过交流打开合作的大门,防止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根据第一部分的中日贸易数据分析不难发现,中日关系的恶化,造成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日本来华游客人数(包括商务来华)大幅减少,而中国对日投资和赴日旅游人数却不降反增,这说明中日交恶,至少从经贸统计的层面,似乎对中国的影响更大,这是我们过去很少分析和触及的。因此,中国有必要阻止中日关系进一步紧张升级,防止 “政冷经冷”局面。我们可以充分借助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日中投资促进机构、日本商工会所、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中经贸中心、日中经济协会等团体组织,畅通合作渠道,依托他们向日本企业界积极宣传“一带一路”构想,并邀请日本企业参加“一带一路”相关推介活动和研讨会,争取在日本企业界扩大影响,促进经济合作。

3.积极构建公开、公正、透明、合理、有序的管理体制和合作平台。日本消极对待“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忧其组织管理问题、不透明和易滋生腐败。这确实是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不仅日本,欧洲国家、韩国、澳大利亚等也会提出质疑和反对,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推进,所以中国必须致力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同时,以此为契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具体而言,对外资要降低申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保持外资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和透明度,避免朝令夕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政府、企业与个人诚信体系;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微观干预,将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基础配套设施、物流平台、公共信息平台等服务体系建设上,同时,通过改善和加强市场监管,为外商提供有基本信用的、可预期的、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重点提升执法水平,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中日经贸合作创造有利条件,解除日本企业的后顾之忧。

4.加速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由于中日关系、韩日关系的持续紧张,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随着中韩自贸区谈判完成,日方压力陡增。中韩自贸协定一旦签订,在汽车、电子及家电产品等日韩企业竞争激烈的领域,日本企业将面临不利的局面。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机,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争取早日取得突破。中日韩自贸区一旦建立,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关税将大幅降低,投资开放范围和领域将进一步扩大,中日双方的利益汇合点、合作诉求和合作意愿将空前增加,同时,双方都致力于为对方提供一个更加便利、公正、平等、优惠的投资合作环境,有利于推进中日两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合作。

责任编辑魏亚男

李飞(1971-),男,江苏徐州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新时期日本产业链的调整方向及中国对策研究”(课题编号L13BGJ010)和2013年国家社科一般课题“区域产业转型的环境效应及调控研究”(批准号:13BJY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11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10-0067-04

[作者简介]刘巍(1982-),男,辽宁葫芦岛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