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国
我的一个作品,在近十年间写了三次,第一次以一万字成稿,发表于2004年,第二次以三万字成稿,发表于2006年,第三次以2.5万字成稿,发表于2014年。前两稿均以《恐慌年》命名,后一稿以《国王最后的悲悯》命名。
十年来,每当我想起小说中那个叫“老阴”的人物,就觉得对不起他,是我三番两次地把他推到了公众面前,但我究竟为他担了多少责任?我一次次地企图走进他的内心,又一次次地落空。
他是一个被恐慌和不安驱赶的灵魂。我在关注他十年之后,才发现我一直是在为他不安的灵魂寻找安息之所。这十年间,恐慌是我一直在阐述的主题。
我在城市里寻找,因为据说智者皆隐于市;我在乡村里寻找,因为据说仁者皆隐于野。于是,在乡村,我看到了住在窑洞里的人们,看到了他们恐慌的神情和惊惧的眼神,于是就有了《窑》这部作品。
据说有人在一夜之间就为这个善变而动荡不安的世界找到了安息之所,“号中了时代的脉搏”。他们既喜气洋洋,又傻里吧唧,还不停地兜售他们的半脑子货色。
十年啦!我领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找安息之所。因此,大部分时间我坐在车上阅读,这本身是件十分危险的事情,但我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寻找。
我知道你每天都恐慌不安,但请你不要躲在一堵并不存在的“墙”的后面;请你不要躲在僧道或其他什么教派的后面;也不要躲在赌桌的后面,也不要躲在酒瓶和烟雾的后面;不要相信半脑子们兜售的货色。
跟我一起上路,一起寻找,只要不放弃,我们就有希望。
责任编辑:马小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