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主题学习走进生活

2015-08-11 16:19陈彦东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每学期书香班级

陈彦东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赤峰市松山区第五中学已走了近两年,经历了萌发、探寻、实践、雏形、常态的过程,说收获和成果,不足论道,想来倒是觉得实验使我校师生的生活有了改变,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收获和体会吧!

一、课堂生活的改变

2013年5月我区正式启动实验,乘着这股语文课改的东风,我们积极动员、小试牛刀。

首先,教学观念有了改变。务本求源,简单教学,实施课内阅读,立足自主、互助、高效,1/3时间修教材,2/3还给学生,每学期阅读100万字。这毋庸置疑的思想和目标,上下联动的要求、培训和推动力,短时间内让教师思想达成了共识,跃跃欲试,于是走进了不一样的语文生活。上级区域推动,学校身体力行,教师摸着石头过河,全力以赴不放弃,执着前进见端倪。

其次,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默读、朗读、自读、齐读等各种阅读方式占据课堂主阵地;勾画圈点做批注,名言警句做摘抄,读书方法有效跟进;畅所欲言展示汇报,提炼主题拓展延伸,教师改变了教学策略。语文课、阅读课、自习课、课余时光,创设时间大量阅读。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历练,教师基本都能围绕实验要求上几堂比较精彩的主题课。课堂上多了学生的声音,少了教师的滔滔不绝。从近两年的实践来看,主题学习课上学生确实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语文不再单调乏味,这是我校领导和师生的共识。教师多次在松山区、赤峰市乃至全国崭露头角,展示了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成果,取得了进步,收获了认可。

再次,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发生了改变。在如何评价方面,我校着实动了些脑筋。本来教师对开展实验压力大、抱怨多,因此对其评价我们较为注重实验过程,以奖励加分为主,制定了《教师实验过程评价表》。评价表中,只有常态课率和丛书使用率是通过课堂评价和问卷测试得出结果,其他都以加分为主。其优点是鼓励教师多进行课堂实验,多上报,多发表课例或随笔,主动投身于主题学习实验。学校根据实验教师的具体情况,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都能有展示的机会,做到机会均等、公平。

二、阅读生活的改变

一是由读书少到大量读的改变。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旨在实现课内大量阅读。因此,我校充分利用有效时间组织师生阅读。除了课堂教学进行主题阅读外,学校每周三下午第七、八节课开展“静心阅读工程”,教师在会议室阅读,学生在班级阅读,语文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学生阅读。学校责成专人对学生和教师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以初一学生为例,一学年统一组织的阅读内容有12册主题丛书,12册文学名著,4册课外阅读名著,再加上有的学生借阅的《读者》《格言》等,年阅读总量达500多万字。

二是由借书读到“图书漂流”的改变。

因为学校图书馆基本没有藏书,部分书籍还是团区委赠书,可读价值不大,学校虽为学生量身订购了一些杂志供学生借阅,可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为此,学校自实验以来就一直坚持班级图书漂流活动,效果非常明显。就拿上学期开始实验的初一年级来说,共计12本名著,初一年级内部漂流,目前为止大部分班级已经全部读完。我走访了教师和学生,的确如此。他们还在研究再给学生选读哪些书,许多学生的阅读量目前已经远远超出一学年的任务。

三是由只阅读、不写作到爱阅读、常写作的改变。

实验以来,学生不仅在教师引导下开始大量读书,而且有的学生还养成了做摘抄、写心得的习惯。学校为了鼓励学生,专门为其精心制作了“读书成长记录册”,一学期一本,方便了学生阅读和识记。出于爱好,加之学校的动员和鼓励,孩子们两年来写了不少文章,投稿率也远远高于实验前。许多学生的文章获得赤峰市、自治区级奖励,在市级刊物《文苑周报》发表的作文比过去增加了两倍,在去年全市“文苑杯”作文大赛上,我校的张晓雯获得初中组特等奖,一、二、三等奖获奖人数10多人,学校获得一等组织奖。学生参加自治区、全国小作家作文竞赛的参赛人数和获奖比例均高于其他学校。今年我校投往《文苑周报》的作品更多了,有的学生还主动找教师、找校领导,想要投稿,房金纬同学就是一个例子。她用小说的文体描绘了题为《书籍点亮心灵》的初中生活,文笔非常好,不亚于作家水平。据了解,她就是喜欢读书,整天沉浸在书海里,因此有这样的文笔。她成绩虽排在年级组200名左右,但凭这一点,将来她可能比别人更有发展前途。

教师阅读生活发生了变化。本学期每周三下午集中阅读,也成了教师们的习惯。鉴于多数老师忙于工作和家庭,学校专门给教师创造一个读书时间,让教师“静下心来”,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教师由不情愿到主动沉下心读,逐步有了变化,到后来有的教师竟然问我:“陈校长,我们在读书时播放的音乐叫什么名字,听着音乐就能读进去,有一种幸福感!”放假前,学校给每位教师统一购书,要求教师利用假期阅读,并认真做好摘抄,每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开学初进行汇报评比。

阅读生活也让教师有了作文的欲望,尤其是实验教师,每个学期除了完成一篇课例、一篇随笔外,有的教师还不断推出自己的文章,在《语文主题学习》《吉林教育》《内蒙古教育》发表。如:魏书明校长的《大阅读带来大变化》、薛淑梅的《守得云开见月明》、宋玉清的《幸福深深深几许》、冯学耕的《语文教师之新路》,本人的《让教师在评价中成长》等。学校经验材料、师生相关文章多次在《赤峰教育报》发表。《第八届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年会课例论文汇编集》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语文主题学习优秀案例集锦》有我校9名领导和教师的文章,我校还成为松山区收录教师文章最多的学校。

三、环境生活的改变

一是打造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随着实验的推进,学校启动了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明确了以“六个一”活动为抓手,深化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打造书香校园的创建路线,成效明显。即每学期开展一次“书香班级”评比活动;每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每学期评选一次校级“阅读之星”;每学期开展一次“书香家庭”评比活动;每周出一期公开的书香校园黑板报; 教师每学期阅读一部教育专著。

我校每学期为“六个一”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家庭、教研组、实验教师和学生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到目前为止,先后有12个班级被评为书香班级,12个家庭被评为书香家庭,9个教研组被评为书香教研组,72名学生被评为“阅读之星”。学校不仅给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发统一定制的奖牌或证书,还奖励价值200元左右的图书,鼓励他们为打造书香校园做出贡献。

为在课余时间给教师创造一个自由舒适的读书环境,学校还精心打造了文学沙龙室,添置了舒适的沙发、茶几、阅读桌,精美的书柜,富有生命力的鱼缸、花草,购置了大量适合教师阅读的杂志和书籍,并由专人负责服务,打造出温馨的环境,提高教师阅读兴致,为教师日常阅读提供保障。实验以来教师统一阅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向魏书生学什么》《面对个体的教育》《学生第一》《心桥》《静悄悄的革命》《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等书籍,净化了心灵,充实了知识,丰富了阅读生活。

二是广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激发师生的兴趣。

借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和创建书香校园的东风,我校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书香校园主题活动。把每学期的4月份和10月份作为书香校园活动月,举办了各种活动,精彩纷呈,成效显著。如:教师读书汇报活动、教师经典诵读比赛、教师钢笔字、粉笔字和才艺展示活动等;学生读书汇报演讲比赛、作文大赛、语文能力大赛、听写大赛、课本剧展演、好书推荐会等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化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使语文主题学习延伸到了校园生活中。此外,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其语文成绩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每次的松山区统考,我校的语文成绩始终位于全区前列,尤其是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幅度较大。

三是鼓励师生参赛评比,增强信心和斗志。

我校在推进实验的过程中,经常深入到教研组研究指导,注重教师培养,关注教师成长,鼓励教师做名师,鼓励学生展特长。通过近两年的主题学习实验,宋玉清、薛淑梅、宣颖、冯学耕4名教师被评为松山区优秀实验教师,8名学生被评为区级优秀实验学生,6名教师被评为校级优秀实验教师,学校进入首批“全国优秀实验学校”。在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一些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如:宣颖、霍宏辉、王彩慧、宋晓丽、姜红艳、张秀丽等。在去年的汉字听写大赛上,我校6名实验教师在取得松山区第一的基础上,又取得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学生在全区两届听写大赛上,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在松山区“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活动中,我校的徐佳俊获得第二名;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录像课结果公示后,我校宋玉清、薛淑梅获二等奖,霍宏辉获三等奖;2015年1月,我校37名学生被评为全国“百万阅读之星”,4名教师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本学期,姜红艳录像课又获得了自治区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这些荣誉的取得,让师生尽享成功体验,鼓舞了士气,激发了斗志,提高了教师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主动性,增强了师生投身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源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脚下的生活因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而悄然改变,但路没有终结,生活仍在继续。面向前方,依然需要我们乘风破浪,披荆斩棘。让我们再次掌舵起航,沿着灯塔的方向,继续徜徉在语文主题学习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生活之中。

猜你喜欢
每学期书香班级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班级“四小怪”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