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监测联网管理建设分析

2015-08-11 21:16肖俊庄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30期
关键词:用户名监测站频段

摘要:如今无线电通讯技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线电设备的需求增长迅速,新技术新业务层出不穷,无线电频谱环境日趋复杂,台站之间、地区之间和无线电业务之间的干扰增多,这就需要无线电管理部门适应社会新常态发展需求,把握频谱资源规划和配置、台站设备管理、无线电干扰处理防范和无线电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新形势变化。

关键词:无线电管理;无线电监测;联网建设;电磁环境;无线电设备;频谱资源规划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0-007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30.041

随着无线电技术应用在各行业的加速渗透,现有的无线电监管能力手段与日益繁重的无线电管理任务不相适应。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无线电技术在各行业更为广泛的应用以及利用无线电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日益增多,对无线电管理人员队伍、技术设施建设及多部门协作配合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省市的无线电管理部门建设了一定规模的无线电监测系统,这些监测网络的建立对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保障公众通信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阶段的无线电监测设施已不能适应常规和专项监测工作以及无线电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主要存在已建立的监测系统中,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各系统之间处于分散或封闭状态,各系统之间无法兼容、联网,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给无线电管理部门的使用造成诸多不便。目前我国无线电频率资源紧缺,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采取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显得日益重要。

因此,现阶段无线电管理部门需要扩建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手段,形成无缝的无线电监测网络,消除监测盲区。提高频率的使用效率,使无线电管理能力与社会发展同步提升。

1 系统联网设计与实施

1.1 监测联网设计目标和原则

为了提高无线电现代化管理水平和适应未来的发展,监测网的建设需要从网络应用的实际出发,采用先进和成熟技术的设计思想,运用最新的技术,以先进、实用、开放、安全、使用方便和易于操作为原则,突出网络功能的实用性。在设计中,要依据先进性、成熟性和实用性并重的原则,并考虑到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既要保证网络高效可靠地运行以及系统今后的发展,又要充分保证网络的安全。

1.2 联网链路

在保持不同结构类型通信链路的情况下自动纳入监测网络中,形成监测互联网络,建成的监测网络通过有、无线通信网络,拥有先进的无线电监测网和实时监控系统,整个系统由主控中心进行控制。控制中心有权控制各个固定监测站、移动监测站、小型监测站、可搬移站的数据传送,并能进行指挥权转让,授权其区域的监测站作为一个临时控制中心,进行突发事件的监测。移动监测站可独自承担监测测向任务,也可联网参与整个监测网的测量工作,必要时可作为一个临时移动控制中心,能控制获得授权的监测站中的任何监测站。建成的网络既能满足现在的无线电管理、监测的需要,又能与上级监测站授权对邻近地区的远程监测站实施中心控制,跨区域进行联合监测,可视为返中心区内的中心控制站,有效地完成各项日常和重要专项监测工作。

2 软件设计

监测测向软件要依据先进、灵活、实用、方便的指导思想,使用分布式监测数据采集,集中式系统管理模式。控制中心作为整个监测网络的核心,可以任意调用遥控监测站和移动监测站,实现多站同步监测和测向定位,还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监测分析功能、多任务工作功能、多站测向定位功能、数据交换功能等,功能强大。

监测站除了能够完成监测控制中心所能完成的所有功能以外,还要实现各区域间的数据交换、查询和信息公布等功能。

监测数据可通过光纤、CDMA无线调制解调器或ADSL与控制中心进行数据联接,可将资料传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与小型监测站、已有固定站、移动车点构成一个城域网(TCP/IP)。控制中心可对所有小型监测站进行操作,控制中心亦可通过ADSL或帧中继与固定站通信或通过CDMA与移动站通信。

选用软件应采用3层结构体系,可以向第三方提供开放式二次开发标准通信(RMTP)接口,构建了无线电监测测向管理的统一平台,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在设计上使用分布式监测信号采集,集中式系统管理模式。在保证网络通信的质量和带宽的前提下,经过授权后,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被指定为控制全网监测的中心,充分保证了全网无线电管理的业务连续性和灵活性。

3 系统功能

3.1 登陆

说明:登陆到监测站应用服务器,经过认证后方可使用该终端进行监测测量任务。

功能:系统登陆,向应用服务器提交用户名、口令和终端ID,经过验证后获得登陆监测站ID,可使用该ID访问被授权的其他监测站节点,进行监测测量任务。

指标:用户名、口令、终端ID、监测站ID。

3.2 注销

说明:注销监测站应用服务器,经过认证后停止该终端本地当前进行的工作。

功能:系统注销,向应用服务器提交用户名、口令和终端ID,经过验证后完成注销。

指标:用户名、口令、监测站ID。

3.3 退出

说明:注销监测站应用服务器,经过认证后退出

系统。

功能:系统注销,向应用服务器提交用户名、口令和终端ID,经过验证后完成退出。

指标:用户名、口令、监测站ID。

4 实现监测功能

4.1 固定频率测量

实现对单个频点的ITU测量,可以进行监听,监听时可以设置录音门限,超过录音门限时系统会自动触发录音功能并保存监测数据,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自动转入测向或中频分析等功能,监测数据可以保存回放,监测结果打印,支持Word、PDF格式。

4.2 中频分析

显示指定的频率的中频频谱波形,提供三维图的显示,对于三维图数据,可以倒放,以方便客户捕捉逝去的信号,监听时可以设置录音门限,超过录音门限时系统会自动触发录音功能并保存监测数据,同时也可以为客户感兴趣的频率建立样本库,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自动转入测向或ITU测量等功能,数据可以保存回放,监测结果打印,支持Word、PDF格式。

4.3 离散扫描

对指定的一组频率进行信号测量,提供三维图的显示,对于三维图数据可以回放,以方便客户捕捉逝去的信号,测量频率可与样本库信息或台站库比对,若是发现该频率信息与样本库或台站里记载的信息不一致,系统会自动告警,对于异常的信号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自动转入测向或ITU测量等功能,数据可以保存回放,监测结果打印,支持Word、PDF格式。

4.4 频段扫描

对指定的一个或者多个频段进行信号测量,提供信号场强的三维图显示,对于三维图数据可以倒放,可以为频段建立样本库(又称频率指纹),要求是按照频率规划建样本库最好,客户扫描的频段可以跟样本库或台站库进行比较,若是出现信号异常,系统自动告警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自动转入测向或中频分析等功能,数据可以保存回放,监测结果打印,支持Word格式。

5 建设成果展望

通过逐步建设完善无线电基础设施,能进一步加强常规和专项无线电监测工作的能力,为重要业务、重点频段的监测掌握重要业务和重点频段的工作情况和运行态势,分析研究,把握运行规律,及时发现和甄别不明信号,为查处非法设台、排除有害干扰提供了技术支撑依据。通过无缝覆盖的无线电监测系统联网和技术装备整体优势,能够极大地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的无线电管理快速处置能力。

作者简介:肖俊庄(1987-),男,湖南永州人,供职于佛山市无线电监测站,中级职称,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

(责任编辑:秦逊玉)endprint

猜你喜欢
用户名监测站频段
《护士进修杂志》投稿程序
《护士进修杂志》投稿程序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护士进修杂志》投稿程序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
北斗B2频段和GPS L5频段频率兼容性评估
安徽首座超级灰霾监测站将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