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方略·
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张琳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对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西部地区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门槛效应,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只有根据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等特点,适时适量、分层次分类别增加教育投入,才能促使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更加充分地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西部地区;城镇化;教育投入;经济增长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12个省、市和自治区,土地面积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71.87%①。2012年末,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和自治区总人口共计3.42亿人,占全国13.54亿总人口的25.26%。2012年西部地区12个省、市和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共计113904.80亿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18942.1亿元的21.95%②。我国西部地区相对来说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部分属于欠发达地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对于平衡我国区域经济协调、促进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0年以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比例更加合理,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在西部大开发的十几年间,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4.1%提高到2012年的44.3%,12年中提高了20.2个百分点②。2013年开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为西部地区打开了与欧亚各国合作的大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走上更高的台阶,城镇化进程也将达到更高的水平。从整体上看,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呈现阶段性的变化。
在这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教育如何发挥经济发展发动机的作用,教育投入如何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如何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相适应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将以我国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为研究对象,试图研究在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制定合理的教育投入政策、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从而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学者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蔡增正(1999)[1]、周英章、孙崎岖(2002)[2]、陆根尧、朱省娥(2004)[3]、于凌云(2008)[4]等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整体角度研究了我国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教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增加教育投入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林勇(2008)[5]、邓媛、李瑞光(2009)[6]、肖小虹(2010)[7]、何颖(2011)[8]等人分别对福建省、云南省、贵州省、江苏省的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显示:在这四个省份中,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增加教育投入,积极发展教育产业,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教育投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研究结论,有些学者提出了不同声音。杨慧民(2006)认为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保持合理的教育投入结构,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教育投入才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发展,才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9]。余靖雯(2012)指出,目前政府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并不明显,而教育质量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今后政府应鼓励多种投资主体进入教育行业,增加的教育投入除了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外还必须用于提高教育质量[10]。
现有文献从我国整体和各个省份角度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不难发现尚未涉及分区域研究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地理环境不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同,导致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结构不尽相同。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即东中西部地区大量农村人口正在向城市转移、传统农业社会正在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背景下,如何分层次、分类别、适时适量增加教育投入,促使各地区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发挥最大促进作用的问题值得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补充和完善:第一,研究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第二,已有的文献主要研究了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线性关系,然而,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对应的产业结构及人才结构不同,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可能会因此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本文将从西部地区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角度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进行研究;第三,引入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区别于使用简单面板模型进行的分析;第四,除了考察在西部地区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背景下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外,还将引入投资、消费、对外贸易、技术进步作为控制变量,以期全面考察各个变量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模型设定
本文主要目的是考察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考虑到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还引入投资、消费、对外贸易、技术进步作为控制变量。设定线性模型如下:
模型(1)是线性经济增长模型。考虑到在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可能存在“门槛效应”,即在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因此采用汉森(Hansen)的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方法[11]对问题进行研究更为恰当。该方法不需要设定模型的非线性形式,完全由样本数据内生决定门槛数量和门槛值,通过渐近分布理论建立待估模型参数的置信区间,运用“自举法”(bootstrap)对门槛值的显著性进行统计检验,克服了传统门槛模型基于外生样本分离法无法得到门槛值置信区间和进行显著性检验的缺点。为考察我国西部地区在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模型扩展为以城镇化水平为门槛的多门槛模型:
(二)变量选取说明
1.被解释变量:经济增长(GDP)。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当年价GDP,以2000年为基准,调整计算得出2000-2012年除西藏外西部地区11个省、市、自治区实际GDP(单位:万元)。
2.核心解释变量:教育投入(Edu)。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直接采用《中国统计年鉴》教育经费指标来表示教育投入(单位:万元)。
3.门槛变量:城镇化(Urban)。采用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来表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
4.控制变量:由于投资(Investment)、消费(Consumption)、对外贸易 (Trade)、技术进步(Technology)等因素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故将上述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研究。
(三)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西部地区除西藏外的11个省、市、自治区的年度数据,样本期为2000-2012年,共计143个研究样本。所有数据均来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和2000-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为了剔除价格因素得到各指标实际值,本文通过GDP指数、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指数均以2000年为基期)、GDP平减指数分别对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最终消费支出额、进出口总额、技术市场成交额、教育经费进行调整。为进一步保持序列的平稳性,对以上所有数据均取自然对数。各指标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一)平稳性检验
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是避免伪回归发生的基本方法。检验方法主要包括LLC检验、Breitung检验、IPS检验、ADF-Fisher检验等。考虑到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可能存在差异,本文选取适用于同根情况的LLC检验和适用于不同根情况的IPS检验两种检验方法来检验所有变量的平稳性。
由表2的面板单位根的检验结果可知,所有变量的面板数据水平值都不平稳,二阶差分值分别在1%、5%、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所有变量均为二阶单整。
表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二)面板协整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通常用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表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可知,所有变量均为二阶单整,存在协整的可能性,可以进一步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为保证结论的可靠性,本文采用Kao检验方法进行协整检验。Kao协整检验结果为:t值=-4.16896***,P值=0.0000。检验结果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明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可以按照模型设定进行回归分析,不存在伪回归现象。
(三)门槛效应检验及门槛值估计
采用汉森(Hansen)提出的门槛效应检验方法,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依次进行单门槛、双门槛、三门槛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注:检验结果均采用“bootstrap法”模拟1000次后得到结果。
表3显示出三门槛模型F值为4.58210,对应的P值为0.0390,说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接受存在三门槛效应的假设。该结果反映出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城镇化进程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影响,应构建三门槛模型进行分析。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对门槛值进行估计和检验,三个门槛估计值分别为0.2670、0.4220、0.5159,均落在各自的95%置信区间内(见表4),表明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4 门槛估计值及其置信区间
表5 模型估计结果
(四)模型估计与分析
本文分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门槛模型对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进行估计,结果见表5。
由表5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可知,我国西部地区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投入增加1%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25.68%,教育投入显然是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投资、消费、对外贸易、技术进步等四个控制变量与经济增长也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扩大投资力度、加强对外贸易、提高消费能力、加快技术进步将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与线性模型相比,门槛模型回归结果拟合优度大幅提高,表明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将城镇化作为控制变量的门槛模型更为合理地解释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在城镇化进程中,每一个不同阶段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不同。城镇化变量作为门槛变量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划分为四个区间:当城市化水平低于0.2670时,教育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统计检验不显著;当城镇化水平处于0.2670至0.4220之间时,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0404;当城镇化水平达到0.4220至0.5159时,教育投入系数为0.2349;当城镇化水平高于0.5159时,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增加到0.4018。
投资、对外贸易、消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投资增加1%,推动经济增长提高0.1698%;对外贸易增加1%,带动经济增长提高0.1648%;消费增加1%,促进经济增长提高0.1629%;技术进步加快1%,促进经济增长提高0.1688%。
(五)实证结果分析
由实证检验结果可知,在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门槛效应,即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教育投入对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作用具有递增趋势。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城市之间距离较远,城镇化进程整体较为缓慢。在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初期,由于大中小城市分散,城市内部与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吸纳人口能力较低;另外,西部地区一些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严重依靠消耗资源的产业结构导致资源枯竭,不仅影响到城市规模扩大,而且引起大量人口外流。以上两方面原因导致西部地区人口流动规模较大,教育投入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该结论与Bertinelli(2008)[12]、时慧娜(2012)[13]等的研究结论一致。因此,在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初期,维持现有教学水平、保证日常教学任务正常进行是教育投入的最主要任务。
随着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退耕还林(草)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完成,西部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镇人口承载能力增强,生态移民以及更多的人口开始向区域中心城市聚集。人口聚集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就业岗位增加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业人口转化。从这一时期起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规模扩大,西部地区劳动力基本素质整体提高,产业发展获得充足的劳动力,劳动力收入增加。为了获得更高的预期收入,劳动力开始注重提高个人技能水平,通过在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知识学习。劳动力获得人力资本累积,劳动生产率提高,与此同时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促进了其他生产要素生产效率提高。西部地区整体生产效率的普遍提高,推动了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西部地区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城镇规模逐渐扩大。
当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成为城镇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的重点,城镇中就业岗位增加,再加上城镇居住环境、市政公用设施水平、生活福利设施等都已经能够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高质量的城镇生活吸引着人们不断涌入城镇。提高城镇全体居民的素质,为专业化分工培养各行业各个工种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是这一阶段教育投入的重点。在这一时期增加教育投入,引导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专业人力资本积累,不仅有助于劳动力自身生产效率提高,而且有助于具有专业化知识的人力资本外部效应扩散。先进的技术与信息的广泛传播可有效促进其他生产要素生产效率提高和收益递增,进而促使整个社会经济收益增加,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增长。
通过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可知,我国西部地区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门槛效应,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在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今后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根据城镇化的各个发展不同阶段对应的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等特点,适时适量、分层次分类别增加教育投入,才能促使教育投入更加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我国西部地区投资、消费、对外贸易、技术进步等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继续增加投资力度、拉动消费、扩大对外贸易、加快技术进步都将是保持和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为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合理有效增加教育投入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首先,我国实行教育分级管理,地方承担教育投入的主要责任,经济发展的差距必然带来教育投入的差距。在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初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导致地方对教育的投入较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有限的教育资金投入到基础教育,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全面提高西部地区人口素质的关键。其次,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正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崛起,增加教育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人才开发和就业服务,尽快培养出产业转移所需要的各类技术人才,是打破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瓶颈的重要突破口。最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一方面应增加教育投入,培养大量本地区内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应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全国统筹和转移接续制度,促进高层次人才自由流动,吸引高层次人才在西部地区聚集,从而为该地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高层次人才资源保障。
注释
①数据来源:2013年西部各省统计年鉴。
②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蔡增正.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证依据[J]. 经济研究,1999(2):30-48.
[2]周英章,孙崎岖. 我国教育投入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2(7):39-41.
[3]陆根尧,朱省娥. 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15-19.
[4]于凌云. 教育投入比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J] .经济研究,2008(10):131-143.
[5]林勇. 教育投入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114-117.
[6]邓媛,李瑞光. 基于VAR模型实证分析云南省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4):18-20.
[7]肖小虹. 贵州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的实证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10(8):119-122.
[8]何颖. FDI、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江淮论坛,2011(5):56-60.
[9]杨慧民. 中国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J]. 统计与决策,2006(5):82-84.
[10]余靖雯. 政府教育投入、非政府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J]. 浙江社会科学,2012(6):4-14.
[11]HANSEN B E.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Testing and Inference [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 93 (2): 345-368.
[12]BERTINELLI L, ZOU B T. Does urbanization foster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J]. The 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 2008,41(2): 171-184.
[13]时慧娜. 中国城市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J]. 中国软科学,2012(3):117-127.
收稿日期:2014-08-24
作者简介:张琳,1982年生,女,陕西西安人,经济学博士,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从事教育经济学研究。
Educatio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s Western Region:A Panel Threshold Model Study
ZHANG Lin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127,Shanxi,China)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s western region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panel threshold model.It is found that economic growth does not vary linearly with education investment.Instead,there is threshold effect at different stages of urbanization.Therefore,only by increasing education investment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emand for tal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urbanization,can economic growth be promoted in China's western region.
Key words:China's Western Region;Urbanization;Education Investment;Economic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