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卉 陈家鸣 王淳(.东北大学体育部 辽宁沈阳 089;2.辽宁科技学院 辽宁本溪 7004)
辽宁省蒙古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发展研究①
杨春卉1陈家鸣1王淳2*
(1.东北大学体育部辽宁沈阳110819;2.辽宁科技学院辽宁本溪117004)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文化时代的主题,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的四所中小学蒙古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为实地研究案例,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学校体育师资及场地器材的建设,加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宣传,通过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的适度改变和相关部门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政策倾斜等方面进行调整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如今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流失现象却日益严重。而文化的传承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学校体育教育不仅仅能传授体育健身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而且还可以以体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在学校中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不但是少数民族体育传承的途径之一,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
世界各国、地区的学校体育也都在为形成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特色而进行不懈的努力。例如:泰国有“八臂民族”的美誉,在学校技击项目中泰拳就作为必修科目;韩国的跆拳道、民族舞蹈等已成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其中跆拳道成为运动会和军训项目,这种普及促进了跆拳道进入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俄罗斯中、小学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中,教材比重大,民族民间舞蹈、摔跤、游戏、滑雪、滑冰等贯穿始终,在课的准备、整理活动时经常选用,培养出大批该方面能手。日本弘扬尚武精神,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把柔道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1940年迎来了以大学为核心的全国空手道运动的黄金时期。二战后,学校体育虽受美国影响较大,但仍然很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并把它作为强国强民强种、振奋民族精神的强有力手段。那些具有实用价值、健身有效的柔道、剑道、弓道、空手道、相扑以及民族舞蹈等,至今仍作为小、中、大学生的学习科目,形成了其独特的体育教材风格[1]。
辽宁省是全国蒙古族人口第二大省,而蒙古族又是辽宁省的第二大少数民族,无论从人口总数还是所处地位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近些年对于辽宁省第一大少数民族——满族在辽宁省发展的研究层出不穷,出现一种接近饱和的趋势,在这种研究的强烈冷热度的对比之下的蒙古族研究就显得十分紧迫。该文对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中心区域的4所学校(1所小学、2所初中和1所高中)的传统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
根据实地调查、电话访谈以及数据分析,得出影响阜蒙县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的几点共性问题。
表1 蒙古族传统项目在学校开展基本情况
1.1专业教师资源稀缺
通过调研发现,4所学校中负责体育教育的教师共有31名,没有一人是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相关专业,并且大多没有体育专项,更存在非体育专业教师执教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例如:有的学校由美术教师负责安代舞项目的教学、蒙文教师负责蒙古象棋教学;而且有的学校体育教师,仅仅是修读过体育课程,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体育项目的学习。
将非专项教学甚至非体育专业教学进行下去,就会引发以下几点后果。
1.1.1体育教学的安全性缺乏保障
体育教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常规的体育课程设置也需要严密的课程设计和严格的课堂指导,若无专业的体育知识就会大大增加学生出意外的风险,就无法保障最基本的体育课程要求。再者,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部分都属于对抗性较强或是机械操作复杂的项目,例如:摔跤需要直接的身体对抗,若运动不当很容易造成身体损伤。
1.1.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准确性的缺失
非专业体育教师对传统体育项目了解并不全面,有些是在校期间通过其教师讲述、有些是通过自己的印象和观察、还有少数会通过自己学习了解,但这些难免会出现传统体育项目理解上的偏差。而这种将本不准确的知识进一步传播给学生的现象,容易导致传统体育项目规则上的误解和细节上的流失,而在这种代际相传中也势必会影响传统体育项目的完整性。
1.2运动场地严重不足
蔡玉燕在《学校体育场地现状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一文中提到,学校体育场地现状对课程时间安排科学性、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安全都有影响[2]。而关于阜蒙县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场地问题,就不仅仅局限在缺少专项场地上,更有学校存在着连基本体育运动场地都无法满足的情况。在调查对象中有的学校操场仅为150 m且操场一端到教学楼不足10 m,活动场地仅1000 m2左右。在这种全校多达1700学生的学校而言,人均场地不足1 m2的场地建设,相对于《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中的7.3(小学)m2/人相比[3],是明显不足的(还未达到规定的10%)。其次对于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而言,其部分项目的训练对场地要求十分严格,这种严格性既体现在器械要求上,又体现在项目安全性上。换句话说,并非学校不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而是没有场地就无法进行相关项目的教学,两者是有着强烈的因果关系的。
1.3政策设置缺少倾向性
这里的政策设置主要指两个部分:一个是当地教育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二是升学考试中体育成绩的设置。该文调研的4所中小学校的蒙古族传统项目开展的基本情况(见表1)。
通过调研可以得出,影响中小学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阜蒙县的中小学“那达慕”运动会,每次运动会前各个学校都会对参赛的运动员进行集中训练,其中摔跤、射箭和布鲁的训练周期为20天左右;安代舞、弓箭操等集体表演项目的训练周期为2个月左右。尽管这种训练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短期集训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而相对比赛项目而言,表演项目的集训时间就不能算“短”了,可以占到学生1个学年的近1/3的体育学习时间。
二是升学考试的分数设置,这种设置的最直接体现是在初升高的考试中(中考),目前中考体育分数为60分,其中平时成绩30分,专项考试30分(男1000 m/女800 m;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跳绳/立定跳远),因此从现实角度来看,对于考试项目的学习才是对当今在校生在有限时间和精力下的合理要求,而对学生进行额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1加强体育师资建设,从而提高他们在传统体育项目方面教学水平
加强体育师资建设的途径有很多:一是可以对现有体育师资进行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培训,包括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规则等,从而规范化传统体育项目的授课,并积极引导他们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展相关研究;二是可以引进蒙古族传统体育专项的运动人才或是对于蒙古族传统体育有专门研究的高水平教育人才;三是保护现任的非体育教师传授传统体育项目的热情,对他们进行体育教育相关课程的培训,从而规范他们的体育授课,继续发挥他们在蒙古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2加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并注重传统项目自身的发展进步
可以请蒙古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走进校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授课,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学生的民族知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并重点培养一批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有求知欲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在保留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一些项目进行适度的发展变化,使其更好地传承。
2.3建设足够的运动场地及器材
运动场地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客观条件,因此建设足够的运动场地就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必然前提。场地的建设主要是基本运动场地的面积拓展,建立在现有体育场地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改扩建,同时对目前的场地器材进行改造,以适应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和发展。这方面的建设非凭学校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政府相关教育部门和民族传统保护部门共同实施。
2.4设置符合民族特色的政策
首先坚持每年举办阜蒙县中小学“那达慕”运动会,并予以表现积极的学校以实质性的奖励。其次对蒙古族中小学提出要求,要求阜蒙县所有蒙古族中小学的大课间必须设置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定期检查。最后就是在中考设置上,应该增加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成绩考核的选项之一,或者是从60分设置一定比例给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必考项目。
[1]杜炳辉.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现状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5):45-46.
[2]蔡玉燕,孙淑伟.体育场地现状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4(12):104.
[3]席玉宝.全国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现状统计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6):673.
陈家鸣(1965—),男,汉,辽宁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187-02
基金项目:①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民族体育文化现代化研究”(L13DTY032)。
作者简介:杨春卉(1973—),女,汉,山东东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通讯作者:王淳(1990—),女,汉,山东高唐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