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继善,为地球号脉

2015-08-10 09:54关心于
莫愁·时代人物 2015年8期
关键词:页岩仪器书法

关心于

他是世界地球物理领域顶尖人物,将无数人们认为已经枯竭的空矿变成“金矿”;他是大师级的科普老师,在许多青少年心里种下科学的“根”;他用钻研地球的精神自学书法,将其演绎得潇洒自如自成一派;他学英语玩摄影,好古诗爱玩车……他既是科学家又是发明家生活家,他是何继善,一个被公认为“地球全能人”的八旬男神。

为地球号脉的矿工

中国有两家以健在科技界名宿命名的企业:隆平高科和继善高科。袁隆平家喻户晓,何继善却不为公众所熟知。但作为地球物理领域的泰斗,何继善在业内的名气自不用言。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弗兰克·莫里森就曾说过:“在地球物理学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制仪器的,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何继善是其中一个。”

何继善出生于湖南浏阳一个小山村。在他儿时的记忆中,刻入骨髓的就是“躲飞机”。母亲拉着他,随着逃难的人群往南逃去,匍匐在田埂旁,机枪子弹在身边呼啸而过……颠沛流离的难民生活让他没有完整的求学经历。

18岁,何继善进入湖南茶陵一个钨矿工作。每天头黑脸花爬坑道取砂样的困苦,让好强的何继善立下宏志:“我一定要寻找一条勘探地下宝藏的新途径!”从此,在电石灯的臭气难闻中,打着赤膊的何继善埋头苦读、做试验,常常忙得连饭也忘了吃。“那时二十多个人住一间工棚,一起在食堂吃饭,每次做试验来晚了,矿工兄弟们都会替我打好饭,放在那里。”

在自学完初中、高中所有课程以及大学的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后,何继善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物探专业。但刚进大学,何继善的成绩明显落后,俄语更是从未学过,唯独化学获得“免修”,于是,他利用化学课的时间恶补俄语和其他课程,四年后,何继善成为全年级唯一各科全优的学生。

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何继善进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任教,并迅速迎来了他科研的春天——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撰写了七部著作和五十多篇论文,还带领大家完成了五十多个科研项目。在由助教评讲师时,评委惊讶地说:“你的材料比教授的还要丰富!”

何继善真正斩露头角是在52岁那年。那年3月,在美国亚利桑纳大学的讲台上,何继善用流利的英语向各国专家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双频激电法”。这是他潜心研究二十年的成果,严密而流利的答辩结束后,掌声雷动,“变频法之父”维特教授也钦佩不已:“教授先生,您的论文对我启发太大了,我们落后了!”从此,何继善声名远播,仅这一项勘探方法,就为国家勘探出了价值两千多亿元的矿产资源。

把脉地球六十载,何继善研究发明的地质“CT”系列,从高山到海洋,从平原到河流,创造了把脉地球的“神话”。2009年,已经75岁高龄的何继善又将目标对准了页岩气。页岩气是蕴藏在致密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世界能源的“新宠”,在我国的湘西等地区有大量页岩气分布。“一旦启动页岩气开发,那些分布有大量页岩气的贫困地区的生活面貌将得以改变,中国的能源格局也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为了这个颠覆性的变化,已年过八旬的何继善,每年依然要花数月时间行走在山区、荒漠戈壁或盐碱滩,亲自指导勘探。对此,何继善毫不掩饰地自我解嘲:“‘页岩气之父’也要名副其实嘛!”

爱好广泛的“旧知识分子”

认识何继善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他就像是一位从旧时代走来的知识分子:衣着简单整洁,举手投足温文尔雅从容不迫;话语低沉却极富穿透力,一口流利的英语更显风度翩翩,就如同他笔下的字——工整穩当却内藏变化。

何继善钟情书法,书法于他,是闲情偶寄,是童年的馈赠,更是为人为学的毕生练习。

何继善的写字兴趣源于幼时。那时,所有科目都买不到教材,老师有什么本事就展示什么本事,其中包括对联。课堂上,何继善和小伙伴们常学老师写字掐句,下课铃一响,便拿出来相互较量。课后,老师交代的作业,每天是一幅小字和一幅大字,写得好的,老师便用笔画一个圈,在此激励下,何继善的字越写越好,圈也越画越多,到后来,便成了逢年过节时老师为乡邻写对联的“代笔书童”。

板书、墙报、对联成了何继善最好的书法启蒙,也影响了他的一生,从隶书到行楷,从柳体到魏碑,从怀素到颜真卿,各种字体各种大家,成了他调节枯燥科研生活的良方。在他的办公室,一进门便能看到一幅自书的自勉联:“开域继踪蓄伟志通外弘中因成大业;诚心善教勉诸生励精图治尽展长才。”

实际上,何继善的书法在书法界颇有影响。他是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的座上宾,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书画社的副社长,最拿手的是写“嵌名联”——把人名嵌进即兴的对联或诗句里,韵律优美,联意客观。

何继善喜欢不停地接受新鲜事物。69岁时,他“聊发少年狂”,去岳阳考了驾照,回家后自己动手缝了个布袋子装上,小心地掖在皮带里面,一有机会,他就掏出来亮亮:“我是有本的人。”倘若得闲,便会开上心爱的凯越,把夫人搀进车里,四处随意转转。

何继善称这种“文理兼修”源于他爱交朋友。上至名流下至养蜂人,他都能称兄道弟。“朋友多了,爱好就多了。”他常常这样告诉学生,“无论是为了使自己发展得更好,还是为了以后更好地享受生活,都需要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宽广。”他提倡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像美国就规定在读研究生必须要选修两门与专业无关的课程。“我本人也在学书法和摄影,练习书法不一定非要成为书法家。比如应聘时填个表格,你字写得好,人家看了也会觉得舒服。在摄影方面,学习取景、构图也是一种乐趣,这会使你的生活丰富多彩。”

说这些话的时候,何继善远离了所有的高大上,只是一位经历诸多人生历练的苦口婆心的长者。

大行德广的八旬长者

“长者”一词,据说是何继善最喜欢的称谓。

“长者”,年长而有德者也。甘于奉献,与人谦和,不骄,不傲,不躁,俯得下身,做得了事。

在何继善的实验室,有一台名为“磁激生骨仪”的仪器很另类,那是他生病住院时意外想到的发明。47岁那年,他因患颈椎病在长沙武警医院住院。一天,医生拿来一篇英文文章和他讨论,文章里面提到利用磁场可以治疗骨折,他当场就说,回去以后要做一台仪器过来。这个随口说说的仪器很快变成现实中的磁激生骨仪,而这个仪器,很快就施展了它的功效——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骨折后,通过磁激生骨仪的磁场激发,骨心愈合时间缩短了一半。

这是典型的何氏风格:做仪器,只为实现一种想法,一种原理,只要想到,就放手去做。

1998年夏天,国内洪水肆虐,正在巴西进行学术访问的何继善从电视上看到灾难画面,心痛不已:“回去以后我要解决这个问题。”回国后,他带着几个助手艰难攻关半年,大雪飘飞时还在水库的船上探测,最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此后这套仪器得到广泛应用,在全国准确测定了一百多处江堤管涌和二十多个水库大坝渗漏点,包括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为三座高危险情水库九个渗漏进水口除险。

何继善的发明不断,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先立项,再向国家申请科研经费:“事还没做就伸手要钱,那是科学家的耻辱。”2000年,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湖南省科协主席的他发起成立了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尽管公司牵扯了他一部分精力,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科技发明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少有人能像何继善那样,身为院士却给二十多万中学生做过各种科普报告,足迹遍及国内各个省市。许多中学生在何继善的影响下走上了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2014年6月,一名當年的中学生大学毕业了,专程来看望他:“先生是影响了我一生的人。”

为了做科普报告,何继善花了六万多元购买了多媒体设备,自己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甚至一次左脚严重骨折,他还叫人把他背上飞机,只为完成一次科普报告。

路遇乞讨者,何继善会弯下身子,放下善款,旁人提醒当心受骗,他淡然一笑“骗就骗了吧”;他创立何继善基金会,十余年来每年资助二十个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2014年9月8日是他的八十大寿,弟子央求再三,他也只同意搞“何继善先生从事地学工作六十年”聚会。

在世俗的眼中,何继善是个“当官的人”,可在老朋友眼里,“他少了一个当官人的思想”,而他自己则笑言:“我就是一个年过八旬的老者,如此而已。”

为地球号脉的矿工

中国有两家以健在科技界名宿命名的企业:隆平高科和继善高科。袁隆平家喻户晓,何继善却不为公众所熟知。但作为地球物理领域的泰斗,何继善在业内的名气自不用言。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弗兰克·莫里森就曾说过:“在地球物理学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制仪器的,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何继善是其中一个。”

何继善出生于湖南浏阳一个小山村。在他儿时的记忆中,刻入骨髓的就是“躲飞机”。母亲拉着他,随着逃难的人群往南逃去,匍匐在田埂旁,机枪子弹在身边呼啸而过……颠沛流离的难民生活让他没有完整的求学经历。

18岁,何继善进入湖南茶陵一个钨矿工作。每天头黑脸花爬坑道取砂样的困苦,让好强的何继善立下宏志:“我一定要寻找一条勘探地下宝藏的新途径!”从此,在电石灯的臭气难闻中,打着赤膊的何继善埋头苦读、做试验,常常忙得连饭也忘了吃。“那时二十多个人住一间工棚,一起在食堂吃饭,每次做试验来晚了,矿工兄弟们都会替我打好饭,放在那里。”

在自学完初中、高中所有课程以及大学的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后,何继善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物探专业。但刚进大学,何继善的成绩明显落后,俄语更是从未学过,唯独化学获得“免修”,于是,他利用化学课的时间恶补俄语和其他课程,四年后,何继善成为全年级唯一各科全优的学生。

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何继善进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任教,并迅速迎来了他科研的春天——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撰写了七部著作和五十多篇论文,还带领大家完成了五十多个科研项目。在由助教评讲师时,评委惊讶地说:“你的材料比教授的还要丰富!”

何继善真正斩露头角是在52岁那年。那年3月,在美国亚利桑纳大学的讲台上,何继善用流利的英语向各国专家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双频激电法”。这是他潜心研究二十年的成果,严密而流利的答辩结束后,掌声雷动,“变频法之父”维特教授也钦佩不已:“教授先生,您的论文对我启发太大了,我们落后了!”从此,何继善声名远播,仅这一项勘探方法,就为国家勘探出了价值两千多亿元的矿产资源。

把脉地球六十载,何继善研究发明的地质“CT”系列,从高山到海洋,从平原到河流,创造了把脉地球的“神话”。2009年,已经75岁高龄的何继善又将目标对准了页岩气。页岩气是蕴藏在致密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世界能源的“新宠”,在我国的湘西等地区有大量页岩气分布。“一旦启动页岩气开发,那些分布有大量页岩气的贫困地区的生活面貌将得以改变,中国的能源格局也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为了这个颠覆性的变化,已年过八旬的何继善,每年依然要花数月时间行走在山区、荒漠戈壁或盐碱滩,亲自指导勘探。对此,何继善毫不掩饰地自我解嘲:“‘页岩气之父’也要名副其实嘛!”

爱好广泛的“旧知识分子”

认识何继善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他就像是一位从旧时代走来的知识分子:衣着简单整洁,举手投足温文尔雅从容不迫;话语低沉却极富穿透力,一口流利的英语更显风度翩翩,就如同他笔下的字——工整稳当却内藏变化。

何继善钟情书法,书法于他,是闲情偶寄,是童年的馈赠,更是为人为学的毕生练习。

何继善的写字兴趣源于幼时。那时,所有科目都买不到教材,老师有什么本事就展示什么本事,其中包括对联。课堂上,何继善和小伙伴们常学老师写字掐句,下课铃一响,便拿出来相互较量。课后,老师交代的作业,每天是一幅小字和一幅大字,写得好的,老师便用笔画一个圈,在此激励下,何继善的字越写越好,圈也越画越多,到后来,便成了逢年过节时老师为乡邻写对联的“代笔书童”。

板书、墙报、对联成了何继善最好的书法启蒙,也影响了他的一生,从隶书到行楷,从柳体到魏碑,从怀素到颜真卿,各种字体各种大家,成了他调节枯燥科研生活的良方。在他的办公室,一进门便能看到一幅自书的自勉联:“开域继踪蓄伟志通外弘中因成大业;诚心善教勉诸生励精图治尽展长才。”

实际上,何继善的书法在书法界颇有影响。他是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的座上宾,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书画社的副社长,最拿手的是写“嵌名联”——把人名嵌进即兴的对联或诗句里,韵律优美,联意客观。

何继善喜欢不停地接受新鲜事物。69岁时,他“聊发少年狂”,去岳阳考了驾照,回家后自己动手缝了个布袋子装上,小心地掖在皮带里面,一有机会,他就掏出来亮亮:“我是有本的人。”倘若得闲,便会开上心爱的凯越,把夫人搀进车里,四处随意转转。

何继善称这种“文理兼修”源于他爱交朋友。上至名流下至养蜂人,他都能称兄道弟。“朋友多了,爱好就多了。”他常常这样告诉学生,“无论是为了使自己发展得更好,还是为了以后更好地享受生活,都需要使自己的知識面更宽广。”他提倡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像美国就规定在读研究生必须要选修两门与专业无关的课程。“我本人也在学书法和摄影,练习书法不一定非要成为书法家。比如应聘时填个表格,你字写得好,人家看了也会觉得舒服。在摄影方面,学习取景、构图也是一种乐趣,这会使你的生活丰富多彩。”

说这些话的时候,何继善远离了所有的高大上,只是一位经历诸多人生历练的苦口婆心的长者。

大行德广的八旬长者

“长者”一词,据说是何继善最喜欢的称谓。

“长者”,年长而有德者也。甘于奉献,与人谦和,不骄,不傲,不躁,俯得下身,做得了事。

在何继善的实验室,有一台名为“磁激生骨仪”的仪器很另类,那是他生病住院时意外想到的发明。47岁那年,他因患颈椎病在长沙武警医院住院。一天,医生拿来一篇英文文章和他讨论,文章里面提到利用磁场可以治疗骨折,他当场就说,回去以后要做一台仪器过来。这个随口说说的仪器很快变成现实中的磁激生骨仪,而这个仪器,很快就施展了它的功效——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骨折后,通过磁激生骨仪的磁场激发,骨心愈合时间缩短了一半。

这是典型的何氏风格:做仪器,只为实现一种想法,一种原理,只要想到,就放手去做。

1998年夏天,国内洪水肆虐,正在巴西进行学术访问的何继善从电视上看到灾难画面,心痛不已:“回去以后我要解决这个问题。”回国后,他带着几个助手艰难攻关半年,大雪飘飞时还在水库的船上探测,最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此后这套仪器得到广泛应用,在全国准确测定了一百多处江堤管涌和二十多个水库大坝渗漏点,包括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为三座高危险情水库九个渗漏进水口除险。

何继善的发明不断,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先立项,再向国家申请科研经费:“事还没做就伸手要钱,那是科学家的耻辱。”2000年,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湖南省科协主席的他发起成立了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尽管公司牵扯了他一部分精力,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科技发明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少有人能像何继善那样,身为院士却给二十多万中学生做过各种科普报告,足迹遍及国内各个省市。许多中学生在何继善的影响下走上了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2014年6月,一名当年的中学生大学毕业了,专程来看望他:“先生是影响了我一生的人。”

为了做科普报告,何继善花了六万多元购买了多媒体设备,自己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甚至一次左脚严重骨折,他还叫人把他背上飞机,只为完成一次科普报告。

路遇乞讨者,何继善会弯下身子,放下善款,旁人提醒当心受骗,他淡然一笑“骗就骗了吧”;他创立何继善基金会,十余年来每年资助二十个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2014年9月8日是他的八十大寿,弟子央求再三,他也只同意搞“何继善先生从事地学工作六十年”聚会。

在世俗的眼中,何继善是个“当官的人”,可在老朋友眼里,“他少了一个当官人的思想”,而他自己则笑言:“我就是一个年过八旬的老者,如此而已。”

图片由CFP提供

编辑 陈陟  czmochou@163.com

猜你喜欢
页岩仪器书法
“贵州复杂构造区页岩气赋存与渗透机制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事出有因
发明
诗书画苑
不可忽视的化学仪器的创新使用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仪器工作原理决定了仪器的读数规则
我国启动页岩气高效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