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结构实证研究

2015-08-10 12:01李佳张妍妍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7期

李佳++张妍妍

【摘要】英语议论文写作能力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需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但在课堂任务或各类语言测试中,学生的英语议论文写作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引入了两种经典的议论文写作模式——图尔敏模式(Toulmin Model)和海兰德模式(Hyland Model),并结合该两种模式,总结出测评英语议论文写作结构时的七大要素:背景信息(Background Information)、论点(Claim)、数据(Data)、反论述(Counterargument)、反驳(Rebuttal)、巩固(Consolidation)、确认(Affirmation)。研究者选取了80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以由其完成的80篇英语议论文为样本,并基于上述七大要素对样本进行分析。最后,研究者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探索了该结果对于教学实践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议论文写作结构 图尔敏模式 海兰德模式

一、引言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极其重要,但又并非易事。英语议论文写作能力不仅是学术英语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在很多学生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也大有用处。能够完成一篇合格的英语议论文,是评估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接受四年本科教育后,学生应能写各类体裁的文章,做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用词恰当,表达得体。所以,英语议论文写作常出现于各类英语专业语言测试中,如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TEM-4、TEM-8)。李伶俐的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所选话题各式各样,但基本上都是议论文写作。此外,在雅思、托福或GRE等国际英语语言测试中,对于议论文写作的考查也极为常见。然而,许多英语专业学生在面对英语议论文写作时,依然感觉困难重重,且对自己的表现颇不满意。

汪福祥曾说,议论文写作“需要严谨的逻辑和完整的结构,否则就会造成作品的残缺“。关于中国大学生在英语议论文写作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外的学者提出的观点不多,如缺乏论据;逻辑性较差,写得像是散文;结构与风格选择不当等。尽管已有关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的英语议论文写作的研究,但专门关注英语议论文写作结构的实证研究还并不多见,而且对于一篇议论文的论述结构的评价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本文中,作者将首先介绍两种极具影响力的议论文写作模式,图尔敏模式与海兰德模式。在本次研究中,研究者选取了一所一本院校的40名三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和一所二本院校的40名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所完成的80篇英语议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结果部分,研究者基于两种模式对所收集的80篇英语议论文进行分析。之后,研究者将本次的研究结果与之前的研究进行对比与整合,对本次研究的教学意义进行进一步探索,最后提出本次研究的缺陷所在。

二、图尔敏模式与海兰德模式

图尔敏与海兰德分别提出了两种议论文写作模式。图尔敏(1958)认为,真正的、有效的论述应包含三个基本因素:论点(Claim)、数据(Data)、论据(Warrant),和三个二级因素:支持语(Backing)、修饰语(Qualifier)、反驳(Rebuttal)。据Brockreide&Ehninger,论点,又称结论(Conclusion)、立场(Position),指辩论者所支持的立场或论述;数据指用以支持论点的事实或依据;论据通过因果关系来连接论点和数据,并得到支持语的协助;修饰语包括“许多”、“经常”、“有时”等,用以限制论点、论据和支持语的强度。另外,反驳指反方的论述或一些论点无法成立的情况。Brockreide&Ehninger[8]绘制的图表清晰地展示出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图1:图尔敏议论文写作模式六因素关系图

Therefore

海兰德认为,议论文写作包含三个阶段:论点(thesis)、论据(argument)、结论(conclusion),而且每个阶段都包含一些步骤。第一阶段包含四个步骤:吸引策略、背景信息、话题评价或表明立场、标志词。第二阶段包含四个步骤:标志词,如“首先……,其次……”;对话题的重申;理由和依据等分论点;用以支持分论点的支持语。最后的结论阶段包含的步骤有:标志词,如“总而言之”;巩固(consolidation)(对论据部分的重申),确认(affirmation)(对立场的重申)和结语。

Qin & Karabacak曾利用图尔敏模式分析了中国学生的英语议论文写作结构。他们选取的样本为133名中国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完成的133篇英语议论文。通过研究,他们发现,其中大部分议论文只包含图尔敏模式的两个基本要素:论点和数据,极少数议论文包含论据、反论述或反驳。与之不同,本文研究对象范围缩小为中国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并尝试结合图尔敏模式和海兰德模式来分析样本。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

1.样本收集。该研究的参与者为A大学的40名学生和从B大学的40名学生,共80名学生。首先,研究者为其给出一个话题“Do you or do you not believe that the package is everything?”,然后在研究者的监督下,令其在35分钟之内围绕该话题完成一篇150-200字的英语议论文。

2.样本分析标准。在之前的研究中,图尔敏模式已经被应用于英语教育和英语写作教科书中。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图尔敏模式中“反驳”的定义之后发生了变化。在图尔敏模式中,“反驳”指反方的论述或一些论点无法成立的情况,而之后,“反驳”指对反方观点或立场的应对。一个新的概念出现,替代了“反驳”在图尔敏模式中的意思,即反论述(Counterargument)。另外,在本文的研究中,研究者将不考虑依据、支持语和修饰语,因为这三者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极低。总而言之,研究者将选取图尔敏模式中的四个要素进行分析:论点、数据、反论述、反驳。在海兰德模式论点部分的四个步骤中,我们只选取背景知识;结论部分的四个步骤中,我们只考虑巩固和确认。所以,研究者在分析样本的写作结构时,共考虑了7个因素,即背景信息、论点、数据、反论述、反驳、巩固、确认。

3.样本分析结果。其中的两篇记叙文不在分析范围之内。故样本共78篇。24篇(约30.7%)议论文在论述之前没有介绍背景知识。16篇(约20.5%)议论文只是陈述了包装的优缺点,但并未回答“包装是一切吗?”这个问题。6篇(约7.7%)议论文根本没有提出论点,26篇(约33.3%)在文章开端没有指明其立场。54位(69.2%)参与者清楚地给出论点,而且也提供了相关依据,如常识、推断和个人经历,来支持其论点,但这54位中的40位同学(74%)均只用了不超过两个方面的依据来支持其论点。54位中的44位同学(81.5%)没有给出反论点或反数据。54为中的22位同学(40.7%)未在结论部分重申其立场,40位同学(74%)未在结论部分重申其依据。

四、研究结果讨论

由研究结果可知,样本中的大多数文章缺少三个要素:反论述、反驳和巩固。部分结果与Qin & Karabacak于2010年所作研究相同,即极少学生会提出反论述和反驳,但有三点是其未发现的。一是有近1/3的参与者没有围绕话题给出背景信息。二是尽管69.2%的参与者提出了论点并给出相关依据,但其中的大部分(74%)给出的论据明显单薄,说服力不足。第三是在结论阶段重申自己观点的文章不足一半(40.7%),更少的参与者(26%)会重申自己的论据。

该项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可归为五点。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分析范文,结合经典的论述模式,向学生系统讲解英语议论文的结构。二是教师应向学生强调议论文中背景信息的重要性,并向其提供常见的背景句表达方式。三是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反论述”、“反驳”等议论文要素,并鼓励其应用于写作实践中。第四,虽本次研究未将修饰语作为样本分析标准,是因为绝大数样本中并未包含该要素,但这并不说明这一要素不重要。教师应专门进行针对修饰语的讲解,使学生具备更严谨的学术态度。最后,本次研究发现,参与者中不乏有论据严重匮乏的现象,故教师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分话题积累相关论据。

本研究的缺陷为,问卷调查和面试的参与者均选自一个省份。但参与者来自不同层次的大学,教育背景与语言能力也不尽相同。关于学生在英语议论文写作结构方面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还需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李伶俐.专四英语议论文写作和语篇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

[3]汪福祥.英语写作技巧新编[M].外文出版社,1997.

[4]孙福广.英语议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初探[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5-36.

[5]何晔.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8):122-125.

[6]Toulmin,S..The Uses of Argument[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