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控股:中国资本的火炬手
与其他亚洲企业集团相比,这家由柳传志创建的企业更接近于欧美公司
6月29日,创办31年、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多元投资公司之一的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开市报43.15港元,一度曾升至43.55港元升逾1%。董事长柳传志在开市仪式上表示,未来投资目标主要在消费、服务与金融领域,集团今后也有机会回归A股上市。
2014年,联想控股综合营业额约2895亿元。联想控股旗下的联想集团现已成为全球最大个人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与联想控股旗下的神州数码先后于1994年和2001年在香港上市。
3年前,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创办的众多公司中的一家在中国内陆的一个城市召开年会。与往常一样,公司邀请了众多官员出席开幕宴会。然而当时,在场人士纷纷致敬的最重要的人物,以及排队想去结实攀谈的,不是当地的市委书记,而是柳传志。
无疑,柳传志是中国企业家的泰斗。联想控股孕育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因此声名远扬。目前联想控股仍持有后者大量股份。同时联想控股还有各种其他广泛的商业利益,从农业到租车,还包括牙科领域,种类繁多(见图)。此外,它还通过私募股权分支机构弘毅投资广泛涉猎其他行业。
联想集团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现在母公司联想控股也在香港进行IPO,联想控股如今出现在全球聚光灯之下。
柳传志出生在内地的一个富裕家庭,但在1950-1960年代他经历了严重的匮乏。种种回忆使他变得节俭而坚韧,这两种品质对全世界,尤其是中国的企业家都不可或缺。他的父亲是一名忠实的共产党员,也是中国顶尖的专利律师。他对儿子有深远的影响。柳传志在职业生涯中一直致力于以西方大企业为蓝本来创办中国的企业集团,他通过接受现代商业实践,包括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来实现目标。正是因为这样,联想集团的智能手机现在能行销全世界。而不像另一些手机生产企业,对抄袭行为颇为放纵,如果这些企业试图在美国出售手机,必将引发诉讼。
联想控股的传奇故事开始于1984年。当时,中国科学院向柳传志和几个同事借款20万元,让他们把政府资助开发的技术商业化。由于渴望利用新兴的经济改革,柳传志推动联想控股和后来的联想集团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中国科学院现在仍然持有联想控股36%的股份,但联想远不是典型的国有企业。
到目前为止,由联想控股持股不到三分之一的联想集团贡献了前者三分之二的利润。这家电脑制造商表现良好。截至今年3月,联想集团的年收入增长了20%,达460亿美元,毛利增长了近三分之一,为67亿美元。但联想控股一些其他的业务也已扭亏为盈,势必为集团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联想控股的扩张表明,柳传志一直把赌注押在中国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开放上。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计算机硬件需求全球增长的背景下,他看到中国企业拥有大量的机会。在世纪之交,他的公司押注于城市化和对非银行融资的需求上。在这个十年中,该公司相信,快速增长的富裕阶层将刺激对更安全的食品以及从医疗到个人金融等方方面面服务的需求。
鉴于它多方面的影响力,人们很容易把联想控股看成中国版的韩国财阀(chaebol)或者日本企业联盟(keiretsu)。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戈登·奥尔(Gordon Orr)说,尽管乍看起来有些相似之处,但是联想控股没有典型东亚企业集团中常见的复杂交叉持股,集团成员之间也没有狭隘排外的供应商关系。他认为更适合进行比较的是欧洲的控股公司,例如由瑞典的瓦伦堡家族运营的银瑞达集团(Investor),它的业务从家用电器到酒店,包罗万象。奥尔表示,这两家公司都“拥有已经上市和没有上市的实体,拥有私募股权,还兴办创业企业”。
剑桥大学贾吉商学院(Judge Business School)的彼得·威廉森(Peter·Williamson)指出,联想控股的商业模式有点像韩国财阀,都是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地方进行企业之间的资本配置。“但是联想控股更侧重于利用专业知识和国际经验,而不像韩国财阀那样注重利用资金池。”
鉴于他的远见,以及他的超高人气,把柳传志视为中国的巴菲特是否合情合理?同样,这个类比也不太适合。张涛曾为柳传志当过8年助理,他最近出版了一本关于自己前任老板的书。他认为,柳传志更像通用电气以前的老板杰克·韦尔奇。巴菲特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扩张而骄傲,柳传志也以联想控股的壮大为豪;但伯克希尔并不像联想那样以培养管理层或者培育小公司而著称。相反,通用电气在培训经理人方面世界领先。正如通用电气现在的老板杰夫·伊梅尔特(Jeff·Immelt)常说的那样,美国公司在创业公司方面不那么擅长,但在促使小公司发展壮大成为十亿元企业方面表现卓著。
柳传志自己曾经表示,很久以前他对通用电气在美国的管理培训中心进行过一次为期两周的访问,这激励了他在本国建起一家世界级的企业集团。这些就是他学到的经验:“多元化能够奏效,前提是每家子公司都专注于各自的领域,控股公司则充当投资者和驱动力。为了形成精心安排的股权结构,我们需要合适的领导人。”
来自另一家咨询机构高风咨询公司的谢祖墀表示,柳传志促使中国的管理实践专业化,尤其值得称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梁能认为,柳传志的策略被中国年轻一代商人广泛研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高管团队,专注于长期战略,并培育一支能干、敬业的员工队伍。”
尽管他迄今为止都很成功,柳传志还是应该再次关注他昔日的导师通用电气。在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压力之下,这家美国巨头目前正在简化业务模式,特别是通过拆分其庞大的金融部门来达成目标。联想控股作为一家私营企业,至今无须回答有关公司战略的尖锐提问。这一局面即将改变:全世界上市公司的投资者都不喜欢复杂隐晦的企业集团。即便是由柳传志这样受人钦佩的人物所领导的企业,日子也不会好过。
(左沈怡编译自《经济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