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玲
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研究
闫红玲
目的 对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进行分析,并探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疑似尿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疑似感染部位的血样标本、感染部位组织、痰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等各类分泌物标本进行观察,观察培养念珠菌阳性菌株的构成比,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白色念珠菌感染阳性患者61例,占61%。导致患者出现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过长、静脉高营养疗法、高龄、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糖皮质激素使用、导尿管或尿管使用、抗肿瘤化疗、介入治疗及血液透析等。结论 白色念珠菌感染是主要的念珠菌感染类型,导致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要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并处理,有效减少念珠菌感染,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
念珠菌感染;病原学;危险因素
受到抗生素滥用、老龄化进程推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念珠菌感染发生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1]。其中念珠菌感染及深部真菌感染最为常见,患者身体健康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2],因此,探讨分析念珠菌感染病原学,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对于疾病的预防及处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100例疑似念珠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驻马店159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疑似尿道感染患者,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21~86岁,平均年龄(41.36±4.31)岁。
1.2 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是否合并并发症、是否接受抗真菌治疗、是否接受侵袭性诊断及治疗(留置导尿管、机械通气、深静脉或深动脉留置管、留置脑室、气管切开、外科手术、气管插管、胸腔或腹腔引流管等)、是否接受免疫抑制剂及放化疗治疗等。
对患者疑似感染部位的血样标本、组织、痰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等各类分泌物标本进行采集。使用杭州六和生物公司生产的麦康凯培养基、血平板培养基、沙保罗培养基等。实验质控株使用ATCC90029白色念珠菌、ATCC10231白色念珠菌培养基,采用法国梅里埃念珠菌真菌鉴定条分离培养标本,35℃环境下,对细菌培养1~3d,并选择镜下形态与酵母样菌菌株基本相似的菌株,严格按照念珠菌鉴定说明书,对菌种进行鉴定,必要条件下可进行手工试验。
1.3 判定标准 患者标本采集后送检2次,若2次均为阳性,则可确定为念珠菌感染。
2.1 病原学结果分析 本研究100例患者中,白色念珠菌菌株感染61例(61%),热带念珠菌感染15例(15%),光滑念珠菌感染10例(10%),近平滑念珠菌感染10例(10%),柔克念珠菌感染3例(3%),其他念珠菌感染1例(1%)。
2.2 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住院时间>30d、静脉高营养疗法、年龄>60岁、抗生素使用>14d、使用糖皮质激素、侵袭治疗、接受抗肿瘤化疗、接受介入治疗及血液透析治疗为导致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n)
真菌在自然界中生存时主要以腐生及寄居方式存在,多数对人类身体有益,其中对人类可造成危害的仅为287种,且为条件致病菌[3]。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滥用、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滥用等,真菌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呈现出上升趋势[4]。
念珠菌感染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患者发生念珠菌血症的几率明显增加,患者住院时间不仅延长,同时医疗费用增加,治疗难度加大、预后较差,患者死亡率较高[5]。相关研究显示在临床深部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至少占80%,本次研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占61%,这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样本较小缘故[6]。白色念珠菌牙管及白色菌缘不易被吞噬,同时其自身可分泌溶血磷脂酶、磷脂酶A,在宿主细胞上黏附,而这2种酶可将机体水平细胞切开,白色念珠菌形成自我保护,并对机体细胞侵入并在内繁殖,导致患者发病,而白色念珠菌可对全身所有系统及器官造成侵袭,破坏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7]。
导致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住院时间>30d、静脉高营养疗法、年龄>60岁、抗生素使用>14d、使用糖皮质激素、侵袭治疗、接受抗肿瘤化疗、接受介入治疗及血液透析等均为可发病危险因素。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同时体内菌群出现严重紊乱,定植真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并侵入,因此产生内源性感染[8]。气管切开、导尿管留置等侵袭诊断及治疗导致患者机体天然屏障被破坏,真菌对深组织门户造成侵袭,极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等。高龄、接受抗肿瘤化疗、血液透析治疗等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较为低下,这就导致其发生真菌感染的几率较高。接受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胃肠道黏膜萎缩,黏膜屏障功能明显下降,真菌移位发生率较高,而介入治疗可导致患者自身自然屏障被破坏,念珠菌感染几率增加。总之,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在治疗时医护人员要严格合理地限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同时尽量减少或缩短有创性操作,患者一旦出现相关性感染,则立即更换或将导管拔除,从而有效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为保证患者良好的康复,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深部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充分结合多种辅助检查手段,尽早明确诊断;在患者住院期间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尽早进行药敏试验等并选择敏感抗生素,从而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在念珠菌感染中占61%,而高龄、抗生素滥用、抗肿瘤化疗、住院时间较长、介入治疗、侵袭治疗等均为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医护人员要严格操作,合理用药,并加强对患者的监护,从而预防感染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1] 崔树娜,钱静,卜平.酪氨酸激酶Src在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机制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1):1702-1704.
[2] 赵德军,邱洪,胡昭宇,等.住院病人念珠菌感染的动态变化及耐药性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2):134-136.
[3] 崔树娜,张华,兰姗.金雀异黄素对LPS诱导白色念珠菌感染干预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34(4):15-17.
[4] 张洪彬.PCR方法检验阴道念珠菌病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8):73-74.
[5] 冯梅.妊娠期女性念珠菌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J].医药,2015,2(8):269.
[6] 董晶,杨虹,吴波.某地区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2):1702-1704.
[7] 马晓瑞,苏加峰,梁明辉.住院老年患者念珠菌感染的动态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332-4334.
[8] 葛风华.HIV/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的感染状况和耐药性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024
河南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159医院检验科 (闫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