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德教结合的探讨之我见

2015-08-07 03:09牟小东
魅力中国 2015年50期
关键词:原则语文教师

牟小东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语文学科,能够为渗透德育教育提供天然的土壤。本文研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确立了其基本原则,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最后在结语部分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教结合

一、小学语文德教结合的可行性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有着相同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语文与德育,在内容上是互相渗透的。小学语文的阅读材料中,包含了诗歌、散文、寓言故事等多种文本材料,其中蕴含了大量德育教育的素材,横跨了历史、社会、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比如,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反面人物的严厉批判、作者的高尚情操与家国情怀,这些人文教育资源,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语文教学的过程,涉及到大量的师生互动,这为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了天然的土壤,阅读材料中所包含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传播。受益于内容上的互相关联,以及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要渗透德育教育,在形式上也具有相当强的可行性。

二、小学语文德教结合的基本原则

第一,因材施教原则。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身体与心理发育都处在不完备的状态,逻辑思维能力尚未成型,辨别是非能力不佳。因此,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德育教育,都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尊重个体的差异性。

第二,循序渐进原则。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智力发育处于快速增长期,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学生,差异极大。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由形象到抽象的顺序,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选取合适的德育教育方法,确保指导内容能够充分被学生理解与接受,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第三,以人为本原则。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尊重与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三、小学语文德教结合的的策略分析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需要在心理和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首先,要把学生当完整的人来看待,明确两者之间的平等关系,杜绝先入为主的傲慢心态,其次,在语言表达上,注意措辞,用建议的语气代替命令的语气,在与学生交流时,尽量声音柔和,避免大喊大叫。在学生犯错误时,不能呵斥辱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赢得孩子信任的基础,是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的基本前提。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在内容上与形式上,都可以和德育教育,互相渗透。教师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营造课堂氛围上。温馨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为进行德育教育做好铺垫。我们可以打破传统模式,适当改变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将开放型、互动型教学方式带入课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剧情故事分享的环节,选取一些哲理性強、启发性的故事,分享给学生,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生命的宝贵,增加面对困难的勇气、强化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引导,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增加与教师的交流机会,对于学生独到的看法,进行肯定。

(三)抓住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的结合点

要在语文教学的课程教学中,穿插德育教育,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生搬硬套,肯定达不到最佳效果。实际上,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共通点,不少情况下就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方面。因此,教师需要抓住阅读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将两者之间共同的主题,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掘其内在的联系,然后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平滑过渡,避免生硬。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是非观,让学生们能够自主辨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

(四)进行个性化辅导

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父母的文化程度不同、自身个性也不同,所以,他们遇到的心理问题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异常状态或者心理变化,即时发现问题,即时判断问题的类型,及时找到解决方案。同时,在交流方式上,也要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段。对于内向、自卑的孩子,要以安慰和鼓励为主,对于自我意识过剩、性格恶劣的孩子,也不宜一味包容,在适当的场合选取严厉的态度,反而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在内容上,涵盖了不同的领域,拥有许多德育教育的素材,在形式上,又突出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因此,德教结合具有不错的可行性。教师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研究教材,抓住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同时,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品格,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相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2

[2]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57

[3]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猜你喜欢
原则语文教师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