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学
摘要:一所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的话。
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对人民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有科学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有公正廉洁的品质;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这些基本素质。
关键词:小学教师;素质提高
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多,是空间和时间的拥有者。所以教师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那么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学与时俱进。
一、高尚的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
(一)具有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当代学生最喜欢、最信任的教师是那些师德高尚,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对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与行为过程中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教师。说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事业是塑造人格的事业,但应该塑造和完善的是教师自身的人格,这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关键所在。
(二)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例如,上课前看到黑板讲台不干净就大发脾气,只会影响上课的情绪,若是主动擦干净,一切看起来是那么自然,其实却能感染学生,潜移默化达到以身传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努力学习研究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心理素质教育理论,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教育水平,增强其心理素质教育意识与教育研究能力,在工作中不仅注重自身的心理修养,而且能随时提醒自己在教育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健康的心理去感染和和教育学生。
(三)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要想有效发挥教育的影响力,首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在传统教育中,把学生仅视为“塑造”的对象,完全是被动接受,这显然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因此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很有必要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对待教育信息是有选择的,他们有正常的心理需要,渴望理解与尊重。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和差异,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精湛的业务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育理论,具备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应该做到:
(一)要不断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教师的第一职责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职责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职责才是传授具体知识,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重新学习,终身学习。
广泛的使用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自身发展和改革的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尽早掌握、使用和开发现代化教育设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使用校园网,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奠定基础。一本书,一张嘴,一只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二)提高教师创新素质
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师创新教育,首先要让教师树立教育创新观念。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通过请领导讲座、专家报告、问题分析研讨、参观学习、典型引路等办法从理论到实践大力解放教师思想,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圈。鼓勵教师继续深造学习,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教师必须提高科研能力。
教师要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把理论有机的转化为创新实践。学校要引导教师树立“科研先导”,“科研兴教”的意识,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主动参与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过程将有助于教师把握教育教学的动态,明确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使之成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而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总之,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适应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良品.重视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J].教育研究,2005(7):85-87
[2]赵清福.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提高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6(7):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