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影背后的内涵表达方式

2015-08-07 19:55张强
戏剧之家 2015年13期
关键词:电影思想

张强

【摘 要】《边城》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著作,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始终都是诸多文人所推崇的对象,该作品更是在20世纪就被翻拍成电影,本文主要对影片中所传达的思想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电影;内涵表达;思想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7-0113-01

一、有感于道德的沦丧

透过《边城》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当时的社会信息。原作者沈从文作为一个在五四潮流冲击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的悲剧美学观自然而形成。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人们在伦理道德上受到了更多的考验,许多人因此而沦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作者心中隐隐的悲痛。电影创作的基点在于对美的追求,试图用自己的笔墨来建造自己的理想王国。山歌是翠翠父母爱情的桥梁,就好像是一首古老而优美的爱情传说。然而在感情与军规发生冲突时,女方不想离开孤独的父亲,于是男方服毒自杀,女方随后吃了冷水死去。当爱情与道德不可调和时,两人甘愿做那蝴蝶,留下令人断肠的悲剧。沈从文以一种悲剧的美学反映着乡土社会底层人们的不幸。故事结尾,相依为命的爷爷在忧郁中死去,只剩下翠翠自己一人,但翠翠并没有感觉到痛苦不堪,而是忧郁平静地生活着,等待着新的希望,向往着美好的未来,展示出生命的完整性。作者将这种种现实情况和人情物貌描绘得淋漓尽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描写得也十分细腻。故事主要以翠翠的内心情感世界为发展主线,通过之后的一系列事件表达出剧中人物的无奈和悲哀。这实质上是以一个人在精神上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在客观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矛盾为全剧的中心思想,透过这种矛盾的叙述来揭露出人性的弱点。

二、对美好人性的本能向往

沈从文在1922年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人生转变,即从充满诗情画意的湘西步入到了繁花似锦的大都市,社会上的争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和下层人民的疾苦,使沈从文感受到了人们道德的沦丧。但是他的思想没有发生变化,他依然向往着那种古朴秀美的湘西世界。因此,女主人公远离喧嚣,生活在古朴的大自然中,大自然的阳光赋予翠翠黝黑的皮肤,体现出健康之美;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赋予翠翠那种灵气,显示出天然之美;电影中也将翠翠比作小兽,对万物充满着好奇,内心纯洁。《边城》中的老船夫是善的代表,几十年如一日,在碧溪岨对来往过客摆渡,任劳任怨。他无微不至地关心着翠翠,而翠翠对爷爷也是体贴入微,这种劳动人民散发出来的淳朴精神值得大家感动,体现出我们民族勤劳真诚的美德,没有都市文明的烦恼喧嚣,一切都真正地返璞归真。热情、纯真、自然、宽容是作者理想化的人性。边城的故事就是作者理想化的人生形式,他渴望着这个民族的繁荣富强。

三、构建民族道德的渴望

《边城》是一部较为成功的电影,它的主要背景是湘西边境邻近川东的小城茶峒。电影中将这座边城刻画成了一个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山峦叠嶂、山水相映,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所有人物简单却不失真谛,给人们以古朴、宁静的感觉。作者通过对人物细节的刻画,来完成对民族道德的构建。

四、影片中的儒家思想

儒学的基本特征是仁、义、礼、智、信,主张利人利己,强调爱人、对等、互利和诚信等原则。《边城》中的爷爷、翠翠、船总顺顺等都是传统文化养育的善良百姓,他们都具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平,他们之间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理解的社会氛围,这是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体现。这些人物形象都体现出“爱人者人亦爱之”的儒家思想,实现了“不独享其享,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道德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影片希望可以通过传统儒家思想来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林燕.《边城》时空修辞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2]周琳.微电影的情感表达与互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李乐.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电影改编中“情”与“事”的再现[D].兰州:兰州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影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谈“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