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劲,邰海服,张晓娟,李志厂,徐国成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 儿科,安徽 芜湖 241001)
MP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之一,多发于学龄期及青少年期。近年来MPP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流行年限也明显减低[1]。MPP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为加强对MPP的认识,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5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了解MPP患儿外周血中CRP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并进行分析。
1.1 研究对象 MPP组为2014年12月~2015年5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MPP患儿60例,其中男32例,女28 例,年龄1 ~7 岁,平均(3.4 ±2.2)岁,病程3~10 d,平均(5±3.6)d。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有咳嗽症状,其中有发热症状者42例,有喘息症状者18例,有肺部啰音者34例;所有患儿MP-IgM均为阳性;所有患儿胸片均有不同程度的肺炎表现。对照组为随机选择的同期于本院门诊体检健康儿童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8岁,平均(3.6±2.5)岁。两组儿童近期均无其他急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或免疫性疾病等,MPP组尚未用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激素等。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入选的60例MPP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检测了CRP,免疫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对结果进行整理。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检测方差齐性后,采用t或t'检验方法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MPP组CRP的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MPP组的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MPP组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MPP组的Ig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IgE,IgM,IgG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MPP组与对照组CRP的水平比较(±s)
表1 MPP组与对照组CRP的水平比较(±s)
分组 例数 CRP(mg/L)MPP组60 8.34 ±3.26对照组 60 6.57 ±4.73 t值 2.386 P值 <0.05
表2 MPP组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比较(±s)
表2 MPP组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比较(±s)
分组 例数IgA(g/L) IgE(IU/mL)IgM(g/L) IgG(g/L)MPP 组 60 0.69 ±0.25 99.33 ±71.34 1.51 ±0.32 8.97 ±3.56对照组 60 0.81 ±0.31 13.41 ±2.83 0.80 ±0.24 5.59 ±2.77 t(t')值 2.33 9.32 13.74 5.80 P值 <0.05 <0.05 <0.05 <0.05
MPP多见于学龄期和青少年期儿童,全年均可发病,以春、冬季较多,约每3~7年出现一次流行[3]。MPP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和发热,亦可出现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症状。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主要有呼吸道上皮吸附学说、直接入侵与细胞毒作用学说、免疫功能紊乱学说等[4]。目前临床诊断MPP主要依靠胸片,MP培养,血清特异性MP-IgM抗体等方法。
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是一种机体损伤,细菌感染,应激后可迅速升高的非特异性标记物,目前一般用于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作为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CRP的增高可引起机体补体系统激活,并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MPP组的CRP升高,与他人研究一致[5]。杨晓京等[6]还发现,CRP 上升浓度与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提示CRP可用于MPP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
目前认为,MPP与体液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肺炎支原体作为抗原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由浆细胞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特别是IgM、IgG,并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产生免疫应答,保护机体[7]。IgA分血清型和分泌型,其中sIgA(分泌型IgA)对机体黏膜局部有免疫作用,具有抗菌、抗病毒及免疫排除功能。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MPP组的Ig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提示可能感染导致机体合成大量的sIgA在局部黏膜发挥抗感染作用所致;也有认为是肺炎支原体的成分不能有效刺激产生血清IgA所致[8]。IgE是最晚出现的一种免疫球蛋白,但在寄生虫感染患者或者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体液中,特异性的IgE水平则明显上升,与Ⅰ型超敏反应有关。有学者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着类似于哮喘的发病机理。事实上,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与IgE相关的研究数量很多,结论也基本相同,特别是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中,这种情况特别明显,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喘息症状者中也有类似情况[9]。IgM是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免疫球蛋白,在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防御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IgM的上升水平与MPP患儿的病情程度相关,提示可通过IgM的动态水平来了解MPP患儿的病情轻重及预后情况。血中的IgM免疫复合物甚至还可以沉积在心脏、大脑、肾脏、肝脏等器官,引起呼吸系统以外的器官或者组织的免疫损伤,这可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并发症的致病作用有关[10]。IgG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量的75%,是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也是半衰期最长的免疫球蛋白。IgG主要通过与MP结合、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及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等方式发挥抗炎作用。MP-IgG可与MP结合后,还可以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引起类似Ⅲ型超敏反应。这种复合物会导致气道的血管出现增生,从而使MP出现病程的迁延[11]。
综上所述,MPP患儿可出现血液一系列指标的变化。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CRP,免疫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来及早了解MPP的病情,并指导治疗;同时,我们看到MPP患儿机体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故临床上在常规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MPP(特别是难治性MPP)的同时,可适当佐用小剂量激素等药物[12],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Jain S,Williams DJ,Arnold SR,et al.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requiring hospitalization among U.S.children[J].N Engl J Med,2015,372(9):835 -845.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04-1205.
[3]张昕婷,张俊英,曹爱华.济南市1300例儿童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1):1275 -1277.
[4]Narita M.Pathogenesis of extrapulmonary manifestation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neumonia[J].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2010,16(3):162 -169.
[5]Seo YH,Kim JS,Seo SC,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response to macrolides in children with 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J].Korean J Pediatr,2014,57(4):186-192.
[6]杨晓京.C-反应蛋白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2696 -2697.
[7]冯文哲,任少伟.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4):484 -485.
[8]马庆庆,宋芳,陈林利,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婴幼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促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1):26 -29.
[9]Nisar N,Guleria R,Kumar S,et al.Mycoplasma pneumonia and its role in asthma[J].Postgrad Med J,2007,83(976):100 - 104.
[10]Loens K,Goossens H,Ieven M.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due to mycoplasma pneumoniae:current status of diagnostic methods[J].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0,29(9):1055 -1069.
[11]Petitjean J,Vabret A,Gouarin S,et al.Evaluation of four commercial immunoglobulin G(IgG)-and IgM-specific enzyme immunoassays for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J].Pathol Biol(Paris),2002,50(9):530 -537.
[12]Wang L,Duan JH.Clinical report on 68 cases of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2011,25(3):224 -226.